顛覆開辦企業必須刻制實體印章的傳統流程,企業一設立,電子執照和電子印章便會自動生成。
上海今天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電子執照和電子印章的同步發放,3家企業使用手機下載領取了電子執照和電子印章,讓「無紙化」創業經營成為現實。
實體印章不再是必須
以往,電子執照、電子印章分別領取,使用方式也各不相同。企業雖然可以在設立時直接領取電子執照,但電子印章需要領到紙質執照和刻制實體印章後再另行申請。
「跑到窗口申請,如果資料沒備齊或忘帶了,還得回來取,很折騰。」上海克寒實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趙國敏今天遇到了一個驚喜——電子執照和電子印章同時「發」到了她的手機上,使用手機軟體「隨申辦」或微信小程序「電子營業執照」,隨時可以下載領取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
對以前經手過企業開辦業務的趙國敏而言,電子印章和電子營業執照同步發放的意義,不只是免去了刻制實體印章這一過去開辦企業的必須環節,不只是免除了相應的費用,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目前,電子執照和電子印章已深度嵌入涉企服務高頻領域,企業可以使用電子執照和電子印章在網上辦理登記註冊、年報公示、涉稅事項、「五險一金」等各類業務。這些都是傳統的實體印章無法實現的。
趙國敏舉了個上海「一網通辦」的例子,作為法人用戶,她過去需要使用「法人一證通」U棒,插入電腦後,才能登錄進入相關頁面辦理業務,現在登錄界面多了一個掃碼登錄入口,只需打開微信小程序「電子營業執照」掃一下二維碼,就能輕鬆登錄。
此外,企業身份認證、營業執照出示、登記信息採集、文檔數字籤名等多種功能,現在都可以通過掃一掃來實現。
「洽談業務只需掃一掃,彼此就基本知根知底了。」上海彥昕園林裝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進邀請記者打開微信小程序「電子營業執照」,掃描其相同程序內的二維碼,就能看到清晰的電子營業執照。
陳進再動幾下手指,公司的4個電子印章,包括單位專用印章、財務專用章、發票專用章、法定代表人名章,也能夠清晰示人。
電子印章能授權使用
據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登記註冊處副處長康燕介紹,電子執照和電子印章的更多便捷功能已在開發。
比如,企業法定代表人下載領取電子印章後,可以授權他人管理或使用電子印章,並對授權辦理事項、授權期限等事宜進行在線管理,電子印章的使用記錄在法定代表人手機上一目了然。
法定代表人可以將電子印章直接拖到合同上
「許多企業都有公章管理員,在法定代表人的授權和監管下,使用和管理電子印章的效率和便捷性將大幅提高。」康燕表示,此舉將避免企業在投標和申報項目等經營活動中,紙質材料需重複加蓋公章、籤字的繁瑣,解決了企業同一印章不能異地使用等實際困難。
據透露,相關程序內的新功能今年就會落地。
普及「無紙化」創業經營
企業一設立,電子執照和電子印章便會自動生成,上海的這一創舉還將推動「無紙化」創業經營的普及。
「這次創新的核心,就是要打破開辦企業必須領取紙質營業執照和刻制實體印章的思維定式。」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學軍表示,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企業「不見面」辦事和「無紙化」經營終將夢想成真。
業內人士坦言,此前,受限於知曉率不高、傳統觀念強等問題,電子印章的普及率仍不及實體印章。
其實,早在2018年11月,《上海市電子印章暫行管理辦法》就已頒布,上海全面啟動了電子印章工作。
2019年4月,上海市電子印章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面向全市法人主體提供電子公章、電子職務章服務。該平臺全面對接了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上海共有6萬多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電子印章在國家政務平臺備案、發布及驗籤。
本次疫情期間,很多企業通過該平臺進行電子印章申請和管理,開展「不見面商務」,進行電子合同等文件的印章籤署。截至今年3月底,該平臺面向全市所有法人發放印章數量320多萬個(共涉及220萬家法人單位),印章調用720多萬次。
不過,還有不少經營者並不知曉該平臺,也有部分經營者覺得電子印章的申請程序比較麻煩。而現在,電子印章在企業出生時就已「刻」好,消除了企業使用電子印章先要申請這一道門檻。
可以預見,電子印章的普及和使用量將迅速增加,更多企業會將合同籤署、財務審計等商業活動通過電子化方式開展。屆時,企業法定代表人在辦公室,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籤署文件、籤訂合同。
【電子印章問答】
問:電子印章對企業有什麼幫助?
電子印章可廣泛應用於為企政務服務和企業自身經營之中。
在為企政務服務領域,以前企業辦理各種資質、證明、審批之類的材料,大多數都需要本單位授權代表前往行政辦事大廳窗口,提交材料、加蓋公章、籤字確認,這樣費時費力、效率不高,甚至為了一件事情多次往返跑不同的窗口。
有了電子印章,政府就可以將各種證明材料通過加蓋電子印章的電子證照在各部門之間電子流轉,免去企業奔波。
在企業自身經營中,電子印章還能應用於電子合同、電子籤約等場景中,如市民通過網上旅行社辦理出遊手續、通過在線租房平臺辦理租住房屋手續、通過保險公司在線購買保險等,都可以通過電子印章來完成,還具有法律保障。
從企業管理角度考慮,一個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根據實際情況,往往需要法人代表、合同章、財務章、發票章、審驗章等多種印章,日常的使用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工作量。
特別在企業投標、申報項目等經營活動中,各種文件、資質都需要在紙質材料重複加蓋公章、籤字,浪費時間和人力,物理印章長時間使用導致圖像模糊不清等問題,還具有同一印章不能異地使用等實際困難。
使用電子印章後,用印人經過授權,可隨時隨地加蓋公章,大大提升了企業使用和管理印章的效率和便捷性。
問:電子印章和實體印章的主要區別在什麼地方?如何做到電子章和實體章的一致?
電子印章是通過密碼技術將物理印章圖像與印章主體身份綁定形成的電子文件,通過《電子籤名法》保障電子印章和實體印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相比較而言,電子印章的好處主要有如下三點:
一是電子印章是實體印章的數位化表現形式,可以直接在信息系統中使用。
電子印章的應用更切合國家「網際網路+」戰略的需要,可應用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網際網路+醫療」等多種應用場景,如目前本市大力推進的「一網通辦」工作中就急需電子印章這一基礎平臺的支撐。
二是和實體印章相比,電子印章的防偽驗證技術會比較高。
傳統印章易仿造,且辨別主要依靠肉眼或圖像比對,非專業人員很難鑑別真偽。而電子印章基於數字證書和數字籤名技術,比物理印章更能辨別真偽。
三是電子印章可實現全流程可追溯。
實物印章的使用往往通過人工進行記錄,存在難以統計、被篡改、抵賴的風險。
與實物印章相比,電子印章的每一次使用行為均可記錄,確保印章籤署行為可記錄可追溯;同時,加蓋電子印章的公文、證照、協議、憑據、流轉單等各類電子文檔,通過密碼技術保障蓋章後的文件不可篡改,任何改動的地方均能夠被發現;且籤署後的電子文檔可便於歸檔,電子文檔具備與紙質蓋章文件相同的法律效應,有效地提升了印章籤署行為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