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無疑是懸疑劇的「大年」。
以《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開啟的懸疑世界,一改以往國產電視劇複雜冗長的特點,一舉打破慣有模式,為精品網劇打開了新局面。懸疑劇向陽生長,未來可期。
當然,劇情緊湊、邏輯自洽,還僅僅是懸疑劇的「1.0時代」。經過一個季度密集型的排播,懸疑劇也顯露出風格雜糅、定位不準、流於表層、缺乏深思、營銷單一等問題。國產懸疑劇如何更上一層樓,不僅是劇集市場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創作團隊以及各個影視平臺應該考慮的問題。為此,烹小鮮(pengxx01)推出深鮮企劃「懸疑 · 生長」,探尋懸疑劇的生長脈絡和痛點。本篇為《沉默的真相》導演陳奕甫專訪。
「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其實拍的時候沒有想到會有現在這樣好的成績。當時不會給自己太多的預設,只是希望儘量把它做好,做到自己和團隊都滿意的狀態。」
——《沉默的真相》導演陳奕甫對烹小鮮(Pengxx01)說到。
臨近Q4,影視行業迎來了一部「高開炸走」之作。改編自紫金陳小說《長夜難明》的網劇《沉默的真相》,以豆瓣評分8.9、9.0、9.1、9.2的「逆跌」走勢,成為了目前為止年度口碑最高的作品,同時亦是豆瓣唯一超過9分的劇集。
近日,烹小鮮(pengxx01)採訪了該劇的導演陳奕甫,對方分享了關於作品創作的種種故事。我們得以發現,這部劇的主角團與幕後主創竟有著驚人的「相似」。
導演陳奕甫
由於陳奕甫正在片場拍戲,本次採訪是電話連線的方式。儘管沒能見到他本人,但是通過語音,也能感受到他的低調、謙遜和認真,以及骨子裡難以掩蓋的堅定。
堅定,這是我們對陳奕甫的最大感受。專業上有著學院派的紮實功底,性格上堅定且主動。想來,這兩點是他能夠執導《沉默的真相》的主要原因。
然而,誰又能料到,其實在最開始,《沉默的真相》總製片人、愛奇藝副總裁戴瑩對陳奕甫是有顧慮的。
陳奕甫的專業才華毋庸置疑,他曾先後拿到多倫多大學大眾傳播系的學士學位與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製作藝術創作的碩士學位。科班出身與實踐過程無疑使他自信於能力。
與之相輔的是他對創作的堅定信念。這點從其參加電影類的選秀節目以及上影節的創投會即可看出。與此同時,他不為自己設限,期待著未來的創作有無限可能,正如其英文名「IF」。
彼時,戴瑩正在為小說《長夜難明》尋找拍攝團隊。知道這個消息,陳奕甫興奮異常,他明白,這本曾喚起過心中熱血的小說,可能會讓他得到了一個機會——一個首次執導長篇作品的機會,一個拍攝好故事的機會。
陳奕甫在拍攝現場
隨後通過各方渠道,陳奕甫與戴瑩得以見面,後者肯定了他的專業能力,但是也拋出了一個客觀問題:一直在國外留學的導演,能否把握國內本土的生活質感?
不過,經過了幾輪溝通,戴瑩逐漸打消了顧慮。
陳奕甫準備得太充足了。
「看完小說我就很激動,特別想拍這個故事。在確定有機會合作的時候,我和團隊就開始籌備,我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劇本大綱、改編思路、敘事結構、視聽設計等等,各個方向都制定了比較詳細的方案,然後提供給愛奇藝。所以最後定下是我們,我和團隊也是比較堅定的,大家一致目標就是把這個故事呈現到最好。」
顯而易見,這種「有備而來」讓戴瑩眼前的年輕導演與小說中的人物發生了重合,他們對於所追求的事務一樣堅定、一樣主動、一樣執著。
廖凡飾嚴良、白宇飾江陽、陸思宇飾侯貴平
熱情十足且準備豐富的創作者,恰是戴瑩心之所向。
2018年上半年,《沉默的真相》確定由陳奕甫執導。收到消息的他非常開心,可是,隨著拍攝期的臨近,這份情緒出現了變動。
「進入到拍攝期,坦白講,一開始還挺緊張的。畢竟這是我第一次拍比較長的作品,跟這麼多的演員合作,但是這種情緒很快沒有了,因為我們每天都在一步步將劇本的文字落實到畫面,雖然很累,但是自己就特別開心,充滿了各種的興奮感。」
可想而知,前期的充足準備為後續的拍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得陳奕甫成竹在胸。而這其中,劇本的編撰是重中之重。
據他透露,自己曾看過兩次小說,如果說第一次作為讀者,單純看個故事,那麼第二次他需要以導演的身份,闖進書中的每個場景,仔細觀摩四周,與嚴良、江陽、侯貴平等人展開「對話」,讓角色跳出書中,在螢屏綻放魅力。
導演陳奕甫
三線並行的敘事結構
由於改編難度巨大,《長夜難明》的影視化曾勸退很多團隊。陳奕甫同樣要面對這個問題,好在於,他並非孤身奮戰,身邊的編劇正是自己在南加大的同學劉國慶。
憑藉學生時代的默契與志同道合的創作觀,陳奕甫與劉國慶很快制定出「三線並行」的劇本脈絡,改變了原作中偏於單線敘事的結構。
「初期看完小說,我和編劇就覺得它適合做成『三線並行』的敘事結構。因為三個人、三條線調查的是一個案件,彼此是一種相互承接的關係。」
看劇的觀眾很容易明白,劇中的嚴良、江陽、侯貴平其實是一個人,他們都是司法理想的化身,象徵著正義與使命。
因此,如何讓觀眾發現其共性,感受到三個人的聯結,顯得極為重要。這樣看,三條線怎樣轉場,考驗著導演的功力。對此,陳奕甫運用了「找相似」的方式,「例如時間、空間和動作的相似性,這種設置看起來更流暢、更舒服。」
在劇集第四集片尾,嚴良、江陽、侯貴平身處相似的場景,三個人用同樣的回頭動作,昭示了他們在不同時空的相同心境。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準確呈現三個角色生活的環境,在劇本籌備期,陳奕甫和劉國慶亦踏上了體驗之旅,去很多地方勘景,觀察當地的生活,「我們想從真實的生活裡找到可以表達的最真實的情感。」
原創添加的角色弧光
「三線並行」意味著劇本需要一定的原創,由於原作中嚴良的部分很少,陳奕甫和劉國慶對這條線進行了全新創作,以實現三線平衡。
他們將嚴良設計為一個經歷跌宕的「遊俠」,身上有體驗過風浪的平靜。這樣的狀態恰好與江陽那條線形成對比與反差,搭配起來輕重得當。
同時,他們還為角色做了很多精巧的小設計,力求展現角色的多面性。比如,那顆不離手的紅網球。
「那個球有兩個意象,表面上是展現嚴良進入思考狀態,內在是表現嚴良對於過世孩子的思念,代表著父子之間的感情。另外我們還想借它表達生命的希望與力量,所以最後一個橋段是嚴良將這個球給了江陽的兒子小樹。」
此外,考慮到劇情的立意、銜接性和豐富性,陳奕甫和劉國慶設置了原創角色記者張曉倩。此角色最初為串聯九宮格照片而設立,但是陳奕甫認為,這種起到媒介功能的角色絕不能只是一個簡單工具人,特意為其增添了受害學生的身份。
從受害者到記者再到證人,張曉倩的角色完整性對劇集起到了三個作用:於串聯主線看,身為證人,增加了侯貴平、江陽、嚴良之間的關聯;於個體成長看,受害者實現了自我救贖;而於社會角度看,記者的身份更有引導指向性。
以嚴良和張曉倩為代表,陳奕甫及劉國慶通過縝密的思考,對劇中角色進行了大量的原創設計,致使人物更有立體感,進一步為故事服務。
張曉倩的飾演者黃堯與陳奕甫
劇本完成後,又經過三個月的前期籌備,《沉默的真相》愈發臨近開機。那麼新的問題來了,還沒有長篇代表作的青年導演,能夠HOLD住包括柏林影帝在內的成熟演員嗎?
「和這些演員合作,開始確實有些壓力,但是這種感覺拍到第三四天就消失了。大家都願意溝通,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彼此相處得很融洽。每一位演員都非常專業、敬業,對角色有強烈的認識,能夠準確展現我對人物的想像,甚至超越設想。」
聆聽想法與切身考慮
拍攝中,陳奕甫與戲中的演員有著良好的互動,而這種良性互動顯然提高了劇集的完成度。首先體現於聆聽演員的想法。
據他透露,第12集的槍戰戲之所以以證人張曉倩為視角,正是廖凡給的建議。原來的劇本裡,那場戲著重於呈現警方如何制服反派,可是受限於拍攝周期,攝製組必須改變。
「那時候廖凡哥就提出了一個想法,他認為這裡的核心要聚焦於女記者。本來這場戲的重點就是保護她,以她為主視角,可以看到角色在極端環境中,如何戰勝內心的恐懼,最後勇敢站出來。」
在陳奕甫的觀點中,所有的動作場面都要服務於故事和人物,而不是單純追求場面的火爆。
其次是切身為演員考慮。在首集箱子裝屍體的橋段裡,張超的箱子的容量原本可以裝下白宇本人,但是考慮到安全問題,陳奕甫及團隊還是選擇了用CG代替。
陳奕甫坦言,廖凡是他特別喜歡的演員,這次合作對方給了自己很多幫助。
而飾演張超的寧理,他曾驚豔於對方在《無證之罪》中的精彩表現。所以認為是角色的第一人選 「張超看起來很平凡,但是這個人物和嚴良對峙的狀態,又是特別精明和有力量的。我覺得寧理老師可以完成這種巨大的角色反差。」
說到白宇,陳奕甫則震驚於演員與角色的相符性:「相對於廖凡和寧理,我之前對白宇的了解較少。但是第一次見面,我就覺得他是最適合江陽的人選,因為在聊天的過程中,能感受到他的很多特質與江陽頗為類似,整個人特別陽光,對某些東西又特別執念。」
白宇與陳奕甫
積極溝通與現場調控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即不斷溝通與現場調控
鑑於劇本是三線並行的結構,陳奕甫很難完全按照敘事順序拍攝,場景經常跳來跳去,這時候讓演員理解角色非常關鍵。「我每天都會第一時間去和演員溝通,讓他們清楚每一場戲的前因後果。」
另外在真正的執行中,陳奕甫也會根據現場的情況及時做出調整,並給予演員最大的信任和自由度,以幾場重頭戲為例:
其一是江陽自盡,這個畫面曾讓無數觀眾如鯁在喉,而之前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亦是如此,編劇劉國慶更是當場落淚。
為了高質量完成這場戲,陳奕甫先是提前和白宇積極溝通,隨後幾乎清空了現場,「我們希望給演員一個最安靜、最合適的空間。作為導演,我期待白宇以一個安靜放鬆的狀態,自由發揮,進入那個情緒。這場戲拍了三條,每一條都讓現場的夥伴備受感動。
陳奕甫採用了一個固定機位的拍攝方式,以保證這場戲的純粹感和衝擊感。化繁為簡,適當取捨,這是他的執導策略之一。而進入剪輯階段,他亦是如此,考慮到整體的節奏刪掉了一些戲。
其二是「火鍋三兄弟」的分別戲,這場戲是與前面的兩次「重逢」組成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迸發的情感層層加重。第一次朱偉從警校出來,江陽和陳明章拒絕擁抱;第二次江陽出獄,朱偉上前擁抱,陳明章不為所動;第三場江陽即將赴死,三個人忍痛相擁。
「劇本裡是所有人直接抱在一起,但是第一次拍的時候好像哪裡不對勁,情感不夠強烈。後來就想到先讓朱偉衝,陳明章是最後一刻控制不了自己,突然抱上去。這個感覺才對。」
陳奕甫表示,類似的情感戲,他和演員都會多次溝通,多次嘗試,共同尋找一種最合適的表現方式,包括在他看來難度較高的「江陽丟錢包」「嚴良與朱偉英雄相惜」,都是這樣的處理方式。還有就是越是情感重的場景,他越會採取克制的方式去處理,以最極端的對比最大化釋放情感的力量。
「表演較之劇本,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不改任何臺詞,只是調整演員的表演、走位或者是拍攝的方式,呈現的感覺就完全不同。這正是我覺得戲劇特別有趣的地方,拍戲的迷人之處。」
經過70天在重慶的緊張拍攝,《沉默的真相》終於殺青,當天的陳奕甫特別感動,他認為這是兩個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戲裡的人為正義眾擎易舉,戲外的人為創作勠力同心。
「為大家呈現一個熱血溫暖的故事,讓觀眾看到一群不放棄的人,對於我個人而言,是件特別開心的事,也是拍這部劇最大的收穫。同時,很開心在這個過程中認識了整個團隊,戲裡戲外的人都在為目標努力,這種精神是《沉默的真相》的最大意義。」
除暴安良,伸張正義。
現如今,依靠大數據和方法論,當下的懸疑劇普遍喜愛探究人性,突出原生家庭的影響。上述這種質樸的價值觀已鮮少作為核心表達而存在,而《沉默的真相》正好填補了這份空白,並且以其精良的製作,精彩的視聽語言以及富有高度的立意,致敬了崇高的司法精神。
感受得到,導演陳奕甫極度享受其首部長篇作品的創作過程,一方面,他的衝勁兒與熱血與劇中人彼此映射,另一方面,這是一場難得的實操學習體驗。
常言道「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可是千裡馬在硬實力之外,如何讓伯樂發現自己也是一門學問。
基於社會科技和影視行業的飛速發展,近幾年,市場上湧現出了更多的優秀青年導演,從這點看,陳奕甫的經歷非常值得他人借鑑:如果你對自己的才華足夠堅定,那麼請一定做好充足準備,全力爭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