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會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情,去做好每個月乃至全年的生活計劃。即使這個月明明沒有消費什麼,結果卻發現要交全年的物業費了,下個月又發現幾個月沒有繳納停車費了,再下個月又是充值燃氣費,就這樣周而復始地總會讓人覺得錢不夠用,明明控制了消費依然感覺開銷很大。現如今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月需要多少錢才能正常開銷?
每天上下班在地鐵上擠著,在公交車上寸步難移,在輕軌上想盡辦法找到一個能夠站穩的位置。其實買車並不是那麼難,買輛20多萬的車,首付幾萬然後2年到3年分期還清,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可以辦到的,然而這樣的生活你承受得起嗎?
買車並不難,難的是「養車」,每個月的小區停車費,以及每次開車後小區外停車費,還有加油費、洗車費、保養費,要是開車不注意還會涉及到車險賠償,以及車輛維修等等問題,每次開車都要小心有罰單要去處理。騎牛看熊認為私家車屬於是易耗品,即使放在那不動,也是需要繳納停車費、車險、保養費等等,對於生活而言是開銷中必不可少的一塊。
大多數家庭不管是不是本地人,想要通過目前的房價買房,在掏空「六個荷包」之後,還要償還20年到30年的貸款,每個月的正常開銷中還貸往往是佔據比較大的部分。在網際網路時代,各大網購平臺紛紛推出自己的借貸工具,這就會讓消費者有一個誤解:「我明明花了錢,結果這個月手中的錢並沒有明顯減少,我可以多買點什麼?」
其實信用貸是當月消費下月償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絕對不是大家所想的借了錢就是「大爺」,想不想還錢是自己的事情。騎牛看熊認為一個家庭每個月的正常開銷中,房貸、車貸、信用貸、裝修貸等等是貸款支出中較大的部分,消費者只有精打細算後,衡量了實際需求再去借貸才是理智的。否則貸款比例過高,會讓一個家庭陷入還貸的深淵之中,儘量將每月的貸款支出控制在家庭收入40%以內是比較好的,生活壓力也會小得多,也不影響正常的精緻生活。
除了每月的基礎生活費、養車、還貸以外,還有一個較大支出的比例是「養娃」。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同於幾十年前「放養」,小寶寶們還沒學會走路就開始學英語,還沒開始說話就開始做培訓,各種各樣的娛樂設施只要有錢就能讓孩子玩的不想走,再也不是趴在地上打珠子、拍洋畫的時代了。騎牛看熊認為家庭生活中養娃的開銷是一筆「無底洞」,只要你想培育孩子讓他們多學習一些知識,上課外輔導班強化學習技能,結果會發現多少錢都無法滿足你對孩子的「期望」。
隨著年齡的增大,養老也是不容小覷的一件事情,人到中年不僅要考慮四位老人的醫療保障問題,還要照顧讀書的孩子,自己的身體也是每況愈下。這時家庭中的成員就要考慮是否要購買商業保險,以及保險的類型和種類是否合適,同時留下一筆備用金,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只有把這些開銷都理清楚了,才能在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