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有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人生中遇到的所有災禍和幸福,從來都不是命中早有的定數,而是由自身的影響所造成。
但是現實很多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非得給自己的苦命、禍殃找藉口,還怨天尤人,抱怨上天待自己不公,將這麼一個沉重的「黑鍋」甩給老天爺。
事實上,生活中很多命苦之人,其悲慘命運並非蒼天掌控,也不儘是毀在自己手中,多多少少是因為嘴上造業導致的。
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我曾偶遇一位無名高僧,他告訴我:「腹有詩書氣自華,胸無點墨美亦俗。」
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中,不難分辨出這個人的道德修養和發展趨勢。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說出來的話也往往符合自己的形象氣質,自身的談吐措辭會形成一種氣場。
而命運的好壞,也就全憑氣場的大小決定,所以生活中但凡嘴不好的人,多半命數也好不到哪裡去。
01口無遮攔,惹禍之因
口是福禍門,舌是斬身刀。因口成災的實例無處不見,其中口無遮攔,更是惹禍之因,是諸多口業中,果報最嚴重的行為。
高僧說道:「進言而留有餘,可以維繫不厭之人心;御事而不留餘,則難防不測之事變也。」
此言之意是說:說話時,話不要說滿,這不僅是為自己留餘地,也可以討得別人歡喜。與人言談,要講究尺度,不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所謂言行如劍,倘若先刺出去後再計後果得失,不懂節制,不懂收斂,就容易引發諸多難以預測的變故。
為人處世,少不了與人打交道,而在與人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最忌諱的便是「不知所謂,口無遮攔」。
不懂慎言忌口的背後,往往隱匿著「言多必失」的危機。人會在不經意的談吐中暴露很多私密問題,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尤其是在特定且人多的場合,一旦失言,看似無關痛癢的言語,就有可能中傷無辜,違緣惡緣就是這樣生成的。
這無異於是在彰顯自己的無知,招人反感,也可能樹敵無數,招來禍端。
其實在日常的溝通交流中,每個人都應該注意自己的內在涵養,將「三緘其口」作為自己處世的原則。
說話要把握分寸感,與人溝通也不能默不作聲,會顯得格格不入,但能在說話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不亂說,慢慢說,分場合說。
說的每一句話都要給別人有臺階,給自己留餘地,善用言語的力量,進可攻,退可守。
做到如此,方可規避禍患,給自己開闢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為自己招攬數不盡的福運善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