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感動和激勵了6億人的生死愛戀,告訴你什麼叫生死與共!

2021-01-18 基督教刊

什麼叫生死與共,什麼叫不離不棄?親愛的朋友,你是否看過《盟約》這本書與電影呢?

《盟約》這本書感動和激勵了6億人的生死愛戀,也見證了信仰在患難中感天動地的生死與共;後更媒體報導,2012年情人節,根據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在好萊塢銀幕播放後首周票房即突破4170萬美元,後又在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播映,票房達1.93億元。然而電影為迎合媚俗弔詭的現代視覺味蕾,加油添醋地編造出一堆吸引眼球的八卦情節,讓觀眾大失所望,希望本書能讓你一睹真實故事的原貌,相信吉姆和克瑞基特的真實經歷比電影更真摯感人。

本書看點:

1.取材真人真事,生動感人。通過《洛杉磯時報》、《人物雜誌》、《新聞內幕》、《倫敦時報》等媒體的報導,更有好萊塢將故事搬上銀幕,影響波及全世界6億多人,給無數人送去溫暖和祝福。

2.故事詮釋了婚姻的真諦。婚姻不是激情感受或者浪漫感覺,而是一種責任,一份珍貴的恩典,更是一種神聖的約定,無論禍福,都要用愛守住對彼此的承諾。在當今這個變化多端、不合即分的時代裡,本書帶領我們回歸對真愛的持守和追尋。

內容簡介:

主要講的是一對相愛深深、新婚燕爾的夫妻吉姆和克瑞基特,在感恩節前夜驅車回家與父母共度感恩節的途中,突遭車禍,生命危在旦夕。吉姆放棄自己治療的機會而先救治妻子克瑞基特,終將妻子從死亡線挽回,然而清醒後的妻子卻記憶喪失,再也記不得自己的丈夫;因顱腦神經損傷,康復後的克瑞基特不僅不認識丈夫,而且性情大變,原本溫柔賢淑的她竟變得任性暴躁,陰晴不定,喜怒無常,對丈夫只有怨氣沒有愛意。深愛妻子的吉姆,因著在上帝和眾人面前的神聖誓約,始終沒有放棄,日復一日不離不棄地陪伴護理在妻子的身邊,雖然妻子最終也沒能想起丈夫是誰,但吉姆最終重新贏得了妻子的愛情。

本書作者吉姆·卡朋特說:「不管誰勸我離婚,我都只有一個回答:『不,絕不可能。』對我們雙方而言,這不只是一個選擇那麼簡單。我不在乎克瑞基特是否還記得我,也不在乎是否需要傾家蕩產來照顧她,更不在乎我們最終會在一起還是分手,唯一要緊的是,我不能撇下我最愛的妻子,獨自逍遙此生;我曾在上帝面前立下誓約,要在她最艱難和最需要的時候保護她。」

「我不是英雄,我和其他人一樣,有過軟弱,犯過錯誤。若不是因為上帝的保守,就不會有今天的我。所以這本書的主角不是我,也不是克瑞基特,而是上帝。這本書見證的是上帝如何帶領我們夫婦共同度過漫漫黑夜,迎接生命的曙光。而這生命之光遠超過我的所求所想。這也是一個關於盟約的故事,是關於上帝的盟約,也是關於我們彼此之間的誓約。」

媒體推薦

對於即將手挽手走進神聖婚姻殿堂的年輕男女,讓我以一句忠告來勸誡、提醒你們,要持守一生都不可動搖的承諾來進入婚姻。除非死亡將你們分開。當艱難的歲月臨到(它們必將會臨到),我希望你們記得吉姆和克瑞基特在暴風雨中同舟共濟的故事——手挽手,心連心。這正是上帝對家庭的心意,也是對你的家庭的心意。

——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著名婚戀家庭專家、愛家協會(Focus on the Family)創始人)

除了真摯的情感和上帝的祝福,這本書還告訴你一個讓婚姻保鮮的秘密,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兩個不可能重墜愛河的人重盟婚約?答案是「誓言」本身,它有股巨大的力量,讓以上帝之名宣誓的夫妻有機會、也有勇氣一生不分離。——董暘(大學教師、「主愛合一」婚戀網創辦人)

情節的平淡真實使得全書的焦點能夠集中在男主人公細膩婉轉的心路歷程上。婚禮上的海誓山盟說起來容易,但婚後實實在在做起來何等之難。所以,本書呈現的就是,在最瑣碎最單調的日常護理生活中,男主人公學習如何去愛,愛一個徹底遺忘了自己的妻子,愛一個性情大變喜怒無常的妻子,愛一個對自己沒有愛意,反有怨意的妻子。——譯者 喻書琴

作者簡介

基姆·卡朋特與妻子克瑞基特有兩個孩子,他們一家居住在新墨西哥的法明頓,基姆擔任一家公司副總裁,克瑞基特是當地一所學校的代課老師。

達納·威爾克森是一個作家,社評撰稿人,生活在密蘇裡州,喜歡旅遊、讀書、看聖路易紅雀隊的比賽,閒暇時喜歡和家人在一起。

譯後記

01一

這是一個絕對真實的故事。

因為真實,所以情節上反而平淡如水,就像婚姻本身。

一對相愛至深,新婚燕爾的夫妻突然遭遇車禍,妻子先是身受重傷,生命危在旦夕;後是記憶喪失,再也記不得自己的丈夫;再是性情大變,因顱腦神經損傷,原本溫柔賢淑的一個女子竟變得任性暴躁,陰晴不定,反覆無常。所幸,這位丈夫始終任勞任怨,不離不棄,最後重新獲得妻子的愛情。

然而,意外車禍、奇怪失憶包括特殊的第二次婚禮並不是故事的重點——雖然可能是市場的賣點。真正令人動容的是男主人公如何日復一日的持續護理,女主人公如何年復一年的逐漸康復。這種護理和康復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沉重的過程。所以反而在大多數時候顯得平淡如水,就像男主人公所言:「在我的這個世界,醫生、醫院、病號餐、治療、與嶽父母同住、處理堆積如山的法律文書、應付醫藥費用、給保險公司打電話、寸步不離地照顧妻子,構成了我的生活。至於我的工作、我的球隊、我的朋友、我的婚姻,已經如夢一般遙不可及…… 」

然而,也正因為真實,所以意境上反而雋永如茶,就像婚姻本身。

情節的平淡平實使得全書的焦點能夠集中在男主人公細膩婉轉的心路歷程上。婚禮上的海誓山盟說起來容易,但婚後實實在在做起來何等之難。所以,本書呈現的就是,在最瑣碎最單調的日常護理生活中,男主人公學習如何去愛,愛一個徹底遺忘了自己的妻子,愛一個性情大變喜怒無常的妻子,愛一個對自己沒有愛意,反有怨意的妻子。

不過,以第一人稱敘述的男主人公並未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愛人形象。相反,多次呈現自身的軟弱、懼怕、痛苦,尤其到了最後,怎麼努力也無法喚回妻子的記憶,婚姻關係頻頻觸礁後,他患了輕度抑鬱症,只好求助心理醫生,才有了山重水複後的柳暗花明。更重要的是,漫漫長夜中他始終信靠上帝,上帝也以各種奇妙方式使得他從軟弱中得剛強,從懼怕中得自由,從痛苦中得盼望。於是,到了本書尾聲,男主人公這樣寫道:「我不是英雄,我和其他人一樣,有過軟弱,犯過錯誤。若不是因為上帝的保守,就不會有今天的我。所以這本書的主角不是我,也不是克瑞基特,而是上帝。這本書見證的是上帝如何帶領我們夫婦共同度過漫漫黑夜,迎接生命的曙光。而這生命之光遠超過我所求所想。」

因為有光,所以雋永。

02

不過,這個真實故事的情節如此平淡,以致喜好精彩、複雜、弔詭的現代人會不屑一顧,以致好萊塢在將本書改編為電影時,幾乎完全省略了這位丈夫在病中的陪護,在痛苦中的掙扎。相反,加油添醋地編劇出一堆容易吸人眼球的八卦情節——諸如白富美元素,男女主人公一個是富家女,一個是窮光男,在門第懸殊情況下偷偷結婚。再如三角戀元素,女主人公失憶後與前男友藕斷絲連,男主人也窮追不捨;還有婚外情元素,豪門家族驚人秘密曝光,道貌岸然的父親竟然與女兒閨蜜有染,而母親一直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以家庭為重,這才驅使女主人公再次回歸丈夫身邊……

而這個真實故事的主題如此雋永,自然也成了被搬上熒幕的重要原因。可惜編劇雖然試圖凸顯這種愛的雋永主題,但卻沒有深入「究竟什麼使這個故事雋永」的內核,只好從外觀做表面文章,反而顯得很矯情。正如網友蠟筆瓶在豆瓣影評中所說的:「當然我也承認,一部愛情電影,精緻的外觀很重要,美麗的女孩,英俊的男孩,簡約典雅的場景,再加上日落晚霞,大海潮汐,城市時尚的街道,精緻的咖啡廳麵包房,大雪紛飛的夜晚,這一切都保證了影片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可是一部愛情片要有好看的外觀並不難,要打動觀眾還是得靠情感吧!很多影片都通過失憶後『讓你重新愛上我』來展開故事。《盟約》仍然是這個套路,既然劇情沒有新意,就只能靠人物和細節來吸引觀眾,可查寧扮演的男主人公,典型的天生情種,相愛時幫助妻子追尋自己的夢想,妻子失去記憶又毫無怨言的幫她耐心尋找,找不到一絲缺點,太過完美也就意味著毫無個性,此類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早就應該被淘汰了,根本不能展示人物痛苦糾結的內心掙扎……」

更可惜的是,電影絲毫不提真實故事中這對夫婦的信仰對其愛情的巨大影響——而這正是其主題之雋永的源頭!也不提真實故事中這對夫婦的親友的幫助。他們並不是獨自承擔車禍後婚姻的重建,周圍還有許多人在不同階段幫助他們,包括家人的祈禱、朋友的援手、上司和同事的關懷、醫護人員的認真救援、社區居民的熱心募捐、心理諮詢師的持久輔導等。這種整體上溫馨友愛的信仰團體氛圍方能合情合理地解釋男主人公如何能堅持到最後。吉姆一再提及:「若沒有我的父母、兄弟、嶽父嶽母等親人為我分憂解難,與我同甘共苦,我是沒法做到臨危不懼、臨難不避的。如果讓我一個人獨自扛這些重擔,我肯定會丟盔棄甲,不戰而敗的。」而電影恰恰相反,有意編造勢利冷酷的父母來反襯這對夫婦孤軍奮戰的純愛,反而炮製出了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高大全形象。

於是,一本強調上帝如何帶領男女主人公度過患難,並使用他們去幫助其他處在患難中的人的書,變成一部強調男女主人公如何勇敢衝破周圍人為阻力而重獲愛情的電影;一本反映男主人公在苦難中持守盟約心路歷程的書,變成了一部反映女主人公獨立意識和自我身份尋覓的電影。這種迎合世俗化潮流、愛情偶像神話、現代個人主義思想的主題轉換,實在耐人尋思,也令人嘆息。更讓人無語的是,電影中婚禮一幕實在有反諷之嫌:穿著休閒的男主人公在鬧市之中拿著一張紙條念著誓約,一大群嬉皮藝術家在旁邊起鬨,遭到警察追趕,從這一場景完全感受不到婚約本身的莊嚴肅穆,更像是表達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反叛和挑戰。這也許很酷,但我們會因此被感動嗎?

有網友評論道:「電影結尾打出字幕,本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還附上了人物原型的照片,非常普通的兩口子,妻子在現實生活中一定不如電影中來得順利,我想真實的故事一定比電影更富有戲劇性,而他們能堅持到最後,就一定比電影來得感人。」其實,我也覺得如此。在翻譯前,我先慕名看了電影,結果大失所望,又帶著忐忑之心再看原著,沒想到越看越感動。不禁暗想,如果完全忠於原著原型拍一部影片,分別從男女主人公各自的角度呈現其失落、迷茫、信靠、磨合……也許更真實感人。原書雖然沒有電影「養眼」,卻比電影耐看許多,需要細細品味,細細感受。

03

我一直在思想,閱讀本書能夠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其一,婚姻是一種神聖的約定。這約定,首先是雙方各自對上帝的約;其次才是彼此之間的約。也許現代人對「上帝」一詞比較陌生,但其實在古代,婚姻就一直保持「天作之合」、「天地為證,日月為鑑」這種原初的信念,所以,《上邪》中的那位痴情女子才會指天發誓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正因為男女主人公將婚姻看做是在上帝面前的約定,所以,在相識之初就以近乎神聖的心態談戀愛。比如他們經過電話深談、通信交流等階段後,覺得彼此情投意合,吉姆開始進一步邀約克瑞斯特第一次見面,但克瑞斯特卻慎重地回答,自己做決定前需要認真思考並恆切禱告。在日記中她這些寫到:「我內心有一種意願想去見他,因為這會很浪漫有趣,但內心也有另一種意願讓我三思而後行,因為如果此事不是出於你的旨意,我不希望和他有什麼感情糾葛。但如果此事的確出於你的旨意,我祈求你向我顯明,我盼望你親自帶領。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交往,願你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等到兩個月後她終於答應見面。而吉姆同樣出於慎重考慮,沒有讓她住在自己的寓所,而是在旅館為她定了一個房間,以避免性的試探,保守婚前的聖潔。「這是出於對克瑞基特的尊重,希望她能夠以白璧無瑕之身獻給她未來的丈夫。」

而一旦兩人確定戀愛關係,很快就很嚴肅地直奔婚姻主題,而非現代人那種「邊拍拖邊觀望」的拉鋸戰心態,或者那種「先同居試婚」的僥倖心態。這種心態只會導致情侶們隨著交往深入,越來越多看到彼此的真實面目,也就對彼此越來越沒有信賴感,隨即對婚姻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最後要麼以受傷之心斷然離開「墳墓」,要麼以雞肋之感馬虎進入「圍城」。

而吉姆與克瑞基特勇於進入婚姻的安全感則不是建立在對配偶的信靠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對上帝的信靠基礎上——這對攜手說出盟約的愛侶依然是罪人,然而又是蒙恩的罪人,上帝會逐漸讓他們學習成聖的功課。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信靠才能避免將愛情「偶像化」:要麼熱戀時對人性對愛情盲目樂觀,要麼冷靜後對人性對愛情失望悲觀。然而,如今豈不是一個將上帝去魅化,同時又將愛情偶像化的時代麼?

同樣,他們婚後也是因為對上帝的信靠,才能在一次又一次挫折和打擊面前,相守相隨,不離不棄。他們始終相信苦難中上帝必有美意,雖然這美意暫時不可測也不可知。吉姆反覆強調:「我不在乎克瑞基特是否還記得我,也不在乎是否需要傾家蕩產來照顧她,更不在乎我們最終會在一起還是分手,唯一要緊的是,我不能撇下我最愛的女子,獨自逍遙此生,我曾在上帝面前立下誓約,要在她最艱難和最需要的時候保護她。」

而克瑞基特也是如此,書中有很耐人尋味的一個細節:她失憶後,忘記了丈夫,卻沒有忘記上帝,因為那是她靈魂最深處不會因身體傷殘影響的信念。所以,在面對完全陌生的丈夫時,儘管有種種無所適從和自身的情緒障礙症,她依然堅持向上帝禱告:「親愛的主,我真的想和吉姆重新相伴,重新開始我們的新生活。我倚靠你,求你恢復我對他所有的愛意,謝謝你在車禍中存留我的生命,我祈求你使用我們來榮耀你,請堅固我們的婚姻,使它比從前還要堅不可摧。」

很多年後,他們第二次述說盟約時淚流滿面,因為真實地經歷過盟約中的悲歡離合之苦。而我們在婚姻遇到艱難險阻時,是否還會記得曾經的盟約:上帝為證,生死不渝,無論禍福,無論順逆?

其二,婚姻是一種恆久的犧牲。要持守前面所說的,在上帝和彼此面前立下的神聖約定,是需要付犧牲的代價的。吉姆的確是一位非常有犧牲精神的丈夫,為了救妻子一命,自己甘願放棄治療而把手術機會留給對方;為了見妻子一面,每周疲於奔命地來回在兩地奔波;為了給妻子好的康復環境,乾脆辭去熱愛的工作在家一心一意照顧妻子;然而,這些犧牲還不算什麼,最難的還是默默承受內心深處的痛苦——當他如此犧牲卻看不到果效時的痛苦,付出全部愛意卻反遭對方怨意的痛苦,獨自擔負各種壓力卻還要強顏歡笑的痛苦,像約伯一樣無辜遭遇苦難卻看不到上帝安慰之手的痛苦。

然而,他在這樣獨自失語的痛苦中,看到了上帝獨自失語的痛苦:上帝竟然願意主動進入這個充滿苦難和罪惡的世界,常經憂患,飽受痛苦,並被釘在羞辱的十字架上。他不只是一位本體的上帝、邏各斯的上帝、道法自然的上帝,還是一位用血肉之軀進入痛苦、承擔痛苦、陪伴痛苦的上帝,也是一位應允將來有一天要擦去我們一切眼淚、哭號、疼痛的上帝。

其實人性本身是好逸惡勞、避重就輕、喜歡享樂、懼怕痛苦的。正如杜布森博士所言:「當下的文化教導我們一遇到挫折,一看到痛苦,就趕快抽身而退,逃之夭夭。而這對年輕夫婦卻願意在這麼嚴重的車禍和失憶悲劇面前,知難而進,重尋他們失落的過往,持守他們相許的諾言,這是何等難能可貴!」 那麼,我們是否願意超越當下的文化和人性的弱點,在婚姻中「知難而進」?是否願意在不斷的舍己中印證「愛是恆久忍耐」的真諦?是否願意因自己的艱難而更深體會那一位道成肉身者的艱難?真是需要祈求上帝憐憫我們的軟弱本相!

其三,婚姻是一種珍貴的恩典。作為基督徒,我們一直強調,婚姻不是激情感受或者浪漫感覺,而是一種責任。這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片面強調責任,就可能導致我們只注重履行義務,而忽略營建關係,只注重過好日子,而忽略心靈交流,還可能導致我們不知不覺要麼以自義的、優越的、居高臨下的心態來服侍伴侶,要麼以淡漠的、被動的、律法主義的心態來遵守婚約。所以,當生活越來越忙碌,心態越來越麻木,而婚姻越來越寡味時,其實是一種危險的信號,提醒我們需要重尋昔日美好的感覺。那麼,如何尋回呢?

我認為,婚姻不僅是責任,更是責任之上的恩典。當我們認識到配偶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珍貴禮物,甚至是我們不配得的禮物時,我們的心態就會大不一樣。因為恩典使我們感恩,感恩使我們謙卑,謙卑使我們溫柔,而溫柔的人有福了。

本書中,吉姆和康復後的克瑞斯特在婚姻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兩個人的關係是不對等的。更像「父親和女兒,教練和球員」的關係。不錯,吉姆的確是很有責任感,很有犧牲精神,很忠於在上帝面前的約定,但他內心其實無法全然接受新的克瑞基特,始終在追憶,在試圖喚醒昔日的克瑞基特,但卻發現收效甚微,因而撐得很苦,活得很累。而克瑞基特感受到的也只是丈夫這種責任之愛,同樣很苦很累,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在嚴厲家長面前一無是處的小孩子,充滿挫敗、內疚、迷惑之感。

而此後,當吉姆徹底放棄對妻子昔日形象的追憶,完全地接納妻子現在的性情,並視之為上帝的恩典時,心態放謙和了,婚姻也就大為改觀了。吉姆願意設身處地地站在「新」克瑞基特的角度來換位思考:現在的她究竟需要什麼?不是喚起昔日記憶,而是重新創造記憶——所以其後兩人重新談戀愛、重新訂婚、重新舉行婚禮、重新述說誓約等細節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而已,而非兩人能夠重新相愛的原因。不過,在我們這個追求獵奇的時代,容易過分強調渲染這些浪漫細節對他們婚姻的轉機,於是就將道法與術器本末倒置,而婚姻的真諦仍然遙不可及……

婚姻是一種恩典的思想,對已婚的夫婦來說其實非常重要。雖然配偶不會像克瑞基特那樣因顱腦損傷而性情迥然大異,但總會多多少少顯示出婚前與婚後的明顯差距,比如不那麼溫柔可愛了,不那麼善解人意了,不那麼體貼入微了。那個時候,我們該如何看待伴侶仍然為上帝所賜的禮物?該如何調整自己那顆容易在律法主義中服侍卻自以為義的心?又該如何將愛情中的恩典意識與信仰中的恩典意識結合在一起?用某些溝通的藝術,某門婚姻輔導學的技巧,某種愛的語言就足夠了嗎?我覺得實在需要不斷提醒自己的心安靜下來,也謙卑下來,重溫「出於恩典,行於恩典,歸於恩典」的福音。

04

幾年以前,我寫過系列關於自己愛情婚姻的見證文字,名叫《盟約》。幾年之後,我又翻譯這本關於他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文字,名也叫《盟約》,覺得多少有些奇妙因緣,也很感恩。然而,相比譯作,我發覺自己對於婚姻、對於苦難、對於信仰和人生,經歷得還是太少太少,領會得也是太淺太淺。是故,作此後記,自勉,也是與諸君共勉。

喻書琴

2013年1月於北京

相關焦點

  • 【今晚看什麼】《生死血符》今晚開播 中美異族兄弟生死與共
    由管虎執導,聯袂編劇趙冬苓執筆,陶澤如、陳瑾、郭曉東、殷桃領銜主演的抗戰劇《生死血符》於今晚在重慶衛視開播。該劇取材於抗戰時期歷史史實,講述了中國軍民捨生忘死成功營救美國飛虎隊飛行員的動人故事。美國戰士越洋援助劫後餘生,中國軍民六十天誓死守護,中美異族兄弟生死與共,攜手鑄就百年承諾;深刻還原動人歷史,七十年黑白記憶煥發生機;實力派演員傾力加盟,高配置團隊國際化水準;加拿大型男詹姆斯鼎力出演,致敬外公緬懷熱血記憶;中美友好血緣見證,增進兩國友誼光影媒介。  深刻還原動人歷史,七十年黑白記憶煥發生機
  • 抖音情深若能生死與共而歲月匆匆是什麼歌 川峰訣歌詞完整版
    情深若能生死與共而歲月匆匆什麼歌  歌名:川峰訣  歌手:周彥辰  網友評論  覺悟la:支持小花,你最棒  Smile琳琳公主:小花真的超級棒!長得好看,唱歌好聽,跳舞帶感,超暖心!他值得的  籤收人_正味小仙女呀:小女拜見教主敢問教主婚否,教主看小女如何?
  • 小馬哥這本書,告訴你老外到底羨慕我們什麼
    近年京東和阿里「雙十一」的總銷售額,已經達到美國「黑色星期五」的8倍以上,歐美人民非常震驚。不過,中國6億農村人口依然是電商亟待開發的藍海。以摩拜為代表的共享單車是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大發明,無處不在的共享單車不但改變了我們最後一公裡的出行方式,還走出國門變成更多人的日常。
  • 你的人生需要一本書來感動自己
    雖然這本書的結局大多以悲劇收場,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少快樂,但是大多數人說這是一本好書,很多人都把這本書放在身邊一讀再讀,為什麼呢?因為它的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我把自己喜歡《平凡的世界》的幾個理由給大家分享一下,希望你能喜歡上這本書。
  • 問答丨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做一本書?
    所以我覺得重點是,你要知道他真的有興趣的點,另外一個你要能夠有辦法給他一些激勵,進一步幫助他促成買下來的那個決定。Liz:我和《三體》這本書的關係,我前面也提到了,是在讀到從汪教授眼裡看到外星人的情節,我覺得這是外星人要和地球人建立聯繫的跡象,很有意思。有時候我也很懷疑,這本書到底能不能被翻譯出來?
  • 是有比生死更重要的責任
    裝著太多平凡的感動裝著太多溫暖的力量裝著太多「我們終於挺過來了」的喜悅在民族大義面前國家危難之際14億中國人淌下的這一道道熱淚匯聚成的是一條2生死與共你豁出去的使命擔當就是英雄最美的模樣「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 時間告訴你什麼叫衰老,回憶告訴你什麼叫幼稚
    2、時間告訴你什麼叫衰老,回憶告訴你什麼叫幼稚。 3、有趣的靈魂終會相遇,無論你未來將去往何方,我都會相伴。 4、天地忠孝孝當先,孝敬父母如敬天。 5、我認為人生最大的勇敢之一,就是經歷欺騙和傷害之後,還能保持信任和愛的能力。
  • 一個月也看不完一本書?這本書告訴你怎麼破
    一個月也看不完一本書?這本書告訴你怎麼破朋友小原說,之前看到一本書非常感興趣,覺得對自己的工作也有幫助,就買了回來,還刻意放在枕邊,以便隨手翻閱。但一個月過去了,他還沒看完這本書,興趣也漸漸減少,但又自責自己連一本書都看不完,內心也焦慮起來。在閱讀這件事上,很多人都有兩個難點,一是讀得慢,二是看了就忘。
  • 公務員每日讀一本書:《知道做到》
    關於本書和作者本書是《一分鐘經理人》作者肯?布蘭佳的最新力作。《知道做到》這本書從根本上剖析了「知與行」之間存在的鴻溝,並給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教你如何把自己學到的東西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實現知行合一。
  • 《天才捕手》:沒有什麼比一本書更重要
    為了推出菲茨傑拉德的處女作,他不惜和所有的資深編輯們作對——他們都不看好這個年輕人;因為海明威吃醋,他放棄了做福克納(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編輯;舍伍德·安德森曾經抱怨過珀金斯對於新秀們的關心:「每次我來辦公室,你都不和我說什麼,而你和沃爾夫卻聊得那麼多。」
  • 《如何讀好一本書》推薦導讀
    如果你目前還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最終價值是什麼,大抵是因為你差了一位怒目金剛,手提大狼牙棒,對你怒吼:     你這輩子,到底要怎麼活!?     佛教禪宗,把這種情況稱之為,尊者的棒喝。02 精神      生死問題,不該老了才來思考,而是年輕時就該認真想清楚的大問題。
  • 5本末世言情小說推薦,陪你顛沛流離,和你生死與共,一起放肆愛
    推薦一波末世言情小說,陪你顛沛流離,和你生死與共,大膽去愛~1,書名: 《總有人類要投餵我》 作者:笙落落
  • 《平凡的世界》:路遙,人生的一本書,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定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過去是,現在是,將來肯定還是。我小時候,記得那個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課外書,不像現在雜誌什麼的遍地就是。我小時候看過的,一是我很小的時候爺爺訂的《人民日報》,可惜那個時候看不明白。
  • 【閱讀:帶你參悟生死的四本好書】
    現在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給他的孫子山姆寫了這麼一本書。當小山姆長到14個月時,醫生診斷他患了孤獨症。於是這位外公開始給山姆寫信,期盼通過書信,向山姆道出自己的生活洞見和人生感悟。這米奇·阿爾博姆是美國著名專欄作家、電臺主持、電視評論員、活躍的慈善活動家,迄今已出版9部暢銷書,其中紀實作品《相約星期二》在全美各大圖書暢銷排行榜上停留4年之久,被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31種文字,全球累計銷量超過1100萬冊。2003年,阿爾博姆六年磨一劍的小說《你在天堂裡遇見的五個人》延續了「星期二神話」,迄今已累計售出800萬冊,成為當年唯一能與《達文西密碼》比肩的作品。
  • 想擁有發散思維的人,推薦給你6本書
    這個時候不妨換個角度放鬆一下,這有6本創作性相當強的書,相信它們一定會對你發散思維尋找創作角度有所幫助。第一本——《遊戲劇本怎麼寫》看到書名,讀者可能會分為兩端,一端是有人特別想看,一端是有人些許排斥。排斥的人對遊戲不感興趣,認為書的內容和自己無關。
  • 這些赤裸裸的照片告訴你,什麼叫「色即是空」!
    6、還不夠直觀?學術菌舉個例子,如果拿地球人口的數量和你身上原子的數量相對比,就相當於拿蘋果跟地球相比較。再來看一組照片:6.你還為物質的聚散而空生悲喜嗎?7.你還執著於微不足道的自我嗎?8.你如何定義生死呢?無論您的答案是什麼,我們乃至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 運營人進階必讀的6本書,你看過幾本?
    無論是哪一類的運營,都需要你有超強的洞察、遠見、平衡和掌控能力,而這些都是可以通過閱讀去鍛鍊,去積累,去感知的。講點最實際的,大概就是你平常揪心的工作問題和苦惱,都能通過讀相應的書,一點一點去攻破突圍,在書裡找到新思路。
  • 《推薦一本書》作文350字,我來為你推薦一本書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叫做——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這本書的故事非常的多,一共有264個小故事組成,這本書在中國叫《天方夜譚》,在西方被稱為《阿拉伯之夜》。《一千零一夜》還被譽為世界民間文學創作中的「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他是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最負盛名、擁有最多讀者和影響力最大的作品之一。
  • 《少年文藝》封底整版推薦的一本書
    《少年文藝》封底整版推薦的一本書2020年第3期的《少年文藝》,在封底整版推薦了一部少兒小說,小說的名字叫《瓦當的莊園》。作為新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第一刊,《少年文藝》每年都會拿出幾期封底進行閱讀推薦,但只有極少的書會得到這樣的機會。進入到2020年,《少年文藝》做了一個大動作,推出了《少年文藝》新書架的圖書板塊。
  • 名創優品葉國富:性價比感動不了90後 激勵員工給工資還要給股權
    葉國富表示,要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產品的創新。他認為中國零售經過了三個時代,1.0時代是低價時代,誰的價格更低誰有好生意。2.0時代是性價比時代,從優衣庫、小米和名創優品崛起,性價比時代到來。現在是3.0時代,需要回到以IP和文化創意的產業。「今天產品創新如果只是講性價比,感動不了90後的消費者。」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