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香港紅館」後,在對話框輸入任意關鍵字,如周杰倫、楊千嬅、Bruno Mars、陳柏宇等,即可收到相關演出最新資訊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港樂鉤沉,更多樂評文章,歡迎關注【港樂鉤沉】
學友經典
提起張學友的經典之作,你的腦海中,是不是立刻浮起《吻別》、《祝福》、《一千個傷心的理由》之類朗朗上口、紅遍大江南北的歌?這些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確實是他傳唱已久的「經典」。從2016年10月份開始的經典巡迴演唱會,張學友重新定義了他心中的「經典」——「不是舊歌就一定會經典,有些可能是沒被注意到的歌曲,我希望有些歌表演完了,會變成你心裡的經典。」
後期的張學友,已經淡泊名利,唱歌是一種內心的需要。2010年,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張學友交出了一份精緻的爵士樂的唱片《Private Corner》(私人角落),製作人是老搭檔杜自持。這張唱片,呈現了發燒級的聆聽享受,但這註定是鍾意學友的發燒友關注的小眾唱片。
(講述路上遇到殺手的一個陰晦故事,卻有著舞曲的歡快節奏,令人聽之欲隨之起舞。)
這張唱片,是學友自我音樂理念的體現,實現了多年來「爵士樂」的夢想。一如唱片名字「私人角落」,這張專輯裡不是一些傳遍大街小巷的口水歌,如學友詮釋:「在一個私人空間裡聽歌可以很自由、舒服,聽的人也不要有任何包袱。當然,這些歌都是我挑選的,但是最終是希望給大家一種自由舒服的感覺,這是我們選歌的方向。」
(每天都是聖誕節,字正腔圓的英文發音,純正的爵士口味)
對於學友的忠實粉絲來說,《Private Corner》中的每一首歌,都是適合「在一個私人空間裡」愜意欣賞,需仔細品味方得真意,優雅若紅酒一般的經典之作。而對於非粉絲來說,則是一些「沒被注意到的歌曲」,甚至粵語版的爵士樂,也許並不合其胃口。
2014年,學友推出的全新國語專輯《我醒著做夢》,製作人仍舊是杜自持。這張專輯可謂是「七年磨一劍」,慢工出細活。這是一張管弦樂與搖滾完美結合的錄音室專輯。為呈現最高質量,還特別推出高音質藍光天碟和「德國壓片預購限定版」,以及「日本進口黑膠典藏盤」,給喜愛他的歌迷限量珍藏。
這張專輯已經無需用銷量來證明其品質水準,但它也確實因為30萬張的十白金輝煌記錄,讓實體唱片已死的言論不攻自破。市場對學友來說是一種若近若離的關係,沒有過分留戀依賴,卻又沒有遠離。學友堅定地、純淨地做自己喜歡的音樂,與音樂有關的事情——「只要我想做的事,花多長時間我都會將它完成的。」
學友說,「這張《我醒著做夢》中的歌曲,裡面有民歌的元素,也有英式搖滾的元素。」至於專輯同名主打歌《我醒著做夢》,他說:「這首歌是純正的搖滾樂,要吼著唱的那種。」其極具穿透力的高亢聲線,幾乎要衝上雲霄的嘶吼吶喊,淋漓盡致地表達出歌詞中面對現實的無奈與無法挽回逝去愛情的無力感。
張學友《我醒著做夢》MV
《我醒著做夢》這首歌,至2016年經典巡迴演唱會開始,學友每一場都會演唱,不降KEY,喊破喉嚨也唱下去,真正地如《我只想唱歌》中所言「我只想唱歌,直到有一天我喉嚨唱破」,體現了永不言敗、追求完美、堅持夢想的學友精髓。從而《我醒著做夢》這首「沒被注意到的歌曲」,因為學友在演唱會上用盡身心的演唱,變成了大眾心中不可磨滅的、代表學友精神的經典。
學友精神
《我醒著做夢》專輯中,有一首「總結性」的歌曲《我只想唱歌》,學友說:《我只想唱歌》坐定,我想都有五六七年這樣了。此歌在學友心中醞釀許久,回顧了過去,展望了未來,描述其鍾愛唱歌、一輩子都只想唱歌的心情。作詞人林若寧充分地記錄出了學友的音樂歷程和心路軌跡:
有時候唱吻別有一點寂寞……從情已逝唱到不老傳說,唱歌是呼吸和生活,爵士樂是一種寄託,重搖滾是年青的抑揚頓挫,每一類的曲風隨風一嘯過,記錄下我情緒為了誰而起落……從愛火花唱到頭髮亂了,唱歌是呼吸和生活……
爵士樂,搖滾,周杰倫似的RAP曲風,舞臺音樂劇,超快的讓毛孔放大的快歌,超慢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情歌,等等——學友樂於嘗試各種音樂形式且都能駕馭自如,並出色地演繹、動情地抒發。
現在的學友,摒棄了名利虛華,只為內心而歌唱,「唱歌是呼吸和生活」 ,一如學友所言:對啊!我不唱歌能幹什麼?
張學友《我只想唱歌》MV
對於演戲,學友心中自覺是娛樂,很開心的東西,而唱歌已經內化於心,是幸福的事情。當你在做自己很喜愛的東西,然後它變成職業,要是你可以一直在它身上找到樂趣的話,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事情。因為幸福,所以出色。
他心中唯一的使命是怎麼把歌唱好,當他唱歌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自己。在經歷了年輕時的熱血澎湃、競爭較勁,脈脈動情演唱了30多年以後,他的心態變得平和而溫婉。
有記者問學友怎麼看王菲演唱會走音,他非常體貼的說:「其實演出是跟自己比較,而不是互相比較,這樣對她不公平,她只唱一場,只有一次機會,我有那麼多場可以調整的。」
在接受採訪時,別人問,為什麼不當評委?學友坦白說,我不去了,因為我不想參加比賽了。我不是反對這些節目,是我這輩子參加的比賽太多了。自己做音樂有人喜歡就可以了,為什麼非要比出個高低,我有自己的唱歌方式,評委有評判的方式,不搭邊。
劉德華透露兩人之間的往事,30年前跟學友一起比賽,競逐最佳新人獎,當時兩人的「競爭心態」都很鋒銳。他對學友的專輯《我醒著做夢》頗有感觸,且有著自己的理解,「我們從來沒有醒過,對我們的夢,我們都是不停地堅持。希望在未來的日子你會越來越好,我也越來越好。」此時兩人不再需要任何「競爭」,唯有相互祝福和激勵。
不斷堅持自己的夢想,與自己比較,挑戰自己,永不放棄,這一精神境界學友與劉德華殊途同歸。
「我記得在很多年前,他們就說張學友的巔峰已經過了。要是你自己真的相信這個就是你的巔峰已經過了的話,那就真的過了。因為生命力是人做出來的。」這才是學友精神。而經典巡迴演唱會中《我醒著做夢》的精彩不服輸的演繹,是完美執著、堅韌不拔的學友精神的最好體現。
醒著做夢
今日的張學友,已經50多歲,用他的話說是個「孤獨的老年人」了。他不喜歡也無需與任何人做比較,他不斷的挑戰自己,一直在尋求進步。
以上三張圖片轉自微博@心境-學友
以上三張圖片轉自微博@愛學習的小海蝦
他的另一個自我挑戰,就是每一場《我醒著做夢》的演唱。不降key,吼出心中的夢想,拼出自己的堅持。我也堅持,我希望全部,都是用我錄音的時候同樣的key,同樣的去唱,希望可以做一個很完美的,我自己理想的演唱會。很明顯,很明顯我今天沒做到。我知道其實你們其實不介意,可是我很介意。我希望有一天,在這個經典之旅裡面,有一天我可以把這個演唱會很完整,很漂亮地做給大家,謝謝,謝謝。這是經典演唱會第四場學友的動情發言,他潸然淚下。追求完美的他,渴望奉獻完美的演出給愛他的粉絲們,他很介意自己做的不好、唱的有瑕疵。與學友相識於微時的陳慧嫻理解他的追求完美、挑戰自我的精神,在微博上發聲,給朋友打氣:他...很賣力...也執著...是個完美主義者...在我而言,會很辛苦的...但我知...他要挑戰自己的極限...很值得我們學習...努力加油呀學友!
張學友《我醒著做夢》現場
是的,這個一輩子只想唱歌的男人,唱破了喉嚨也要唱下去,他只想唱歌,最快樂從來不必說什麼,唱歌是呼吸和生活。
學友不畏懼挑戰高難度,挑戰著自己的年齡限度,他認為只有經歷了最難的事情,才會見到最好的。演唱會全由他構思,甚至達到了精神分裂的狀態,傻傻地跟自己傾談。對於大眾給他封的「歌神」稱號,他認為許冠傑才是稱的上「神級」的,而他自己——我哪是歌神,只不過是個喜歡唱歌的神經病而已!
永遠不要停止相信自己可以繼續進步,可以更加好。學友時刻地勉勵自己。圖片來自微博@我偶像適合段子手
10月中旬的學友,回到家鄉天津演唱,全場此起彼伏的聲音「張學友,我愛你!」令他感動並感恩。「我叫張學友,唱歌三十三年,籍貫天津……我曾經想過56歲的時候還能跳舞嗎,事實證明我可以,甚至比以前跳得還要好。」
學友唱歌的故事不會結束,只要有夢、有愛、有陽光。醒著時候,望見夢想的眼睛,如此明亮,飛奔過去,她會離你越來越近,甚至近在咫尺。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香港紅館」
投稿請聯繫:hkhongguan@gmail.com
合作請添加微信:hongguanhe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