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超五萬元
撫州連續三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綜合評價為「好」
12月25日,「決戰脫貧攻堅·江西省『十三五』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撫州專場發布會在南昌舉行。記者從新聞發布會獲悉,撫州所轄的2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22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4.7萬貧困群眾脫貧,自2017年省啟動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以來,連續三年成效考核綜合評價為「好」。
始終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注重發揮「關鍵少數」的示範帶動作用。「十三五」期間,市四套班子成員不定期深入貧困地區暗訪調研或駐村調研,要求每個貧困村有一位縣(區)領導、一個聯繫責任部門、一個幫扶工作組結對幫扶,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緊扣「兩不愁三保障」「一切為了脫貧、一切圍繞脫貧、一切服從脫貧、一切服務脫貧」,建立「一戶一策一幹部」服務體系,根據幫扶對象發展意願,精準制訂脫貧計劃,做到貧困戶不脫貧、幹部不脫鉤。
注重部門聯動,將「十大扶貧工程」細化為「17個專項扶貧行動」。市扶貧辦每年與各牽頭單位籤訂專項扶貧行動責任書,明確各專項扶貧行動年度工作任務和目標。通過30餘個行業部門的共同發力,撫州健全了縣級扶貧產業連片開發資金整合機制,集中扶持特色優勢扶貧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形成了樂安縣「綠能模式」、臨川區「田園夢模式」、東鄉區「七天果辰模式」等十餘種發展模式。堅持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和醫療保障高效、適度要求,落實了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報銷政策。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全覆蓋,貧困戶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零輟學」。
因地制宜實施一批「自選動作」。2019年初,樂安縣在全國率先推行「精準防貧保險」,為因「病、災、學」遇困而有返貧風險的脫貧戶、家庭發生變故而有致貧風險的低收入邊緣戶等兩類人群,提供事先預防和事後救助保障措施;2019年3月,撫州在全省率先實施預警監測機制,根據已脫貧戶現有產業、就業、家庭收支及致貧主因等情況,劃定紅、黃、綠三色預警,分類救助、精準幫扶;在全國率先開展智慧百鄉千村健康醫養扶貧工程,讓每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擁有一份電子健康檔案,並能在醫療機構之間實現數據共享,上下級醫療機構也可以實現雙向轉診、遠程問診,貧困群眾在家就能夠享受到大醫院的專家服務。堅持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快脫貧攻堅進程的一項重要任務,鼓勵村村創辦村級公司。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超5萬元,並湧現一批年收入50萬元、100萬元的行政村。
來源:江西日報 陳化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