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國內的生活水平也是有了顯著的提升,生活水平上升後,享受生活的人也就越來越多。雖說人們的生活水平上升了,但是還是提倡大家勤儉節約。之前筆者也是聽過一個朋友這樣說過,那就是如果將洗澡的頻率延長,那不是可以節約很多的用水量,全球這麼多人,一年下來就可以節約很多的水。
相信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一天洗一次澡,在炎熱的夏季甚至有些人一天洗兩至三次,這些人其實已經成為了習慣,身上一旦出汗,就必須洗澡,不然會感覺到非常的不適。那麼你知道古代的人,一般都是多長時間洗一次澡嗎?如果時間長,為何他們不喜歡洗澡呢?
在古代,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它認為洗澡後,自己身體上的毛孔會隨著熱度而打開,從而導致自己體內的元氣跟隨著毛孔而散去,對自己的身體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其實並非如此,之前也是有專業的人士做過測試,洗澡並不會對我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及時沒有傷害,但過於頻繁的洗澡筆者認為還是沒有必要的。
除了古人有以上的認知外,很多古人不愛洗澡還有其他的原因,那就是比較懶。為何會這樣說呢?古代不像現在,熱水器一打開,不用多長時間,熱水就會出來,非常的便捷。而在古代,洗澡是需要點火、打水、燒水等等一些複雜的操作,這樣才能洗上熱水澡,這也是為何古人不愛洗澡的原因所在。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古代詩人白居易的《沐浴》,詩中的第一句就是「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大致的意思就是常年不洗澡,洗一次澡可以輕好幾斤。古代不僅僅只有白居易不愛洗澡,還有偉大的詩人王安石也是如此。根據了解到,因為不經常洗臉的王安石臉部腳黑,也曾去諮詢過醫生,誰知只是因為不洗臉導致的,也是非常的尷尬。
看到這,相信很多小夥伴對今天的話題已經是比較了解了,那麼喜歡古代歷史小知識的朋友可以關注筆者,下期我們一起去了解跟多的歷史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