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月1日,標誌著新年的到來。我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公曆年」、「陽曆年」或「新曆年」。一年復始,萬象更新。 揮揮手和2020年說聲再見,踏著新年的鐘聲啟程,向2021快樂出發。
人們對「元旦」的期許,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具體所指也不盡相同。不同中,又有著恆定的相似之處。那就是每個人對新年到來的美好期盼,期盼著新年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期盼著新年裡合家幸福,平安喜樂……此刻,2021年已經啟程,在2021年的第一天,祝願大家新年快樂,2021萬事勝意!
為了慶祝今年的元旦,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校的老師、同學們創作了大量文藝作品,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這些作品於2021年1月1日,在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第四屆《傳承的力量》 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2021年元旦特別節目中播出。鎖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觀看完整節目!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節目花絮吧。
節目一、 廣東信宜市鎮隆中學《花燈》 廣東省茂名信宜市鎮隆鎮六雙花燈是當地人慶祝節日的一種方式,信宜市鎮隆中學 是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特別節目上,同學將帶來六雙花燈展示。一群中學生賦予意蘊深厚的傳統文化以時代氣息 ,讓將近400歲的花燈以更好的方式傳承。
節目二、 山西省晉中市晉華中學《年畫》
傳統木版年畫是中國優秀的文化藝術形式,現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山西平陽木版年畫已有千年的歷史,被喻為中國木版年畫的始祖。為繼承和發揚平陽木版年畫的藝術傳統和文化內涵,晉中市榆次區晉華中學 組建了傳統木版年畫工作坊 。 跟著同學們走進傳統木版年畫的世界吧。
節目三、 安徽省明光市柳巷中心小學《錢杆操》
錢杆舞是安徽省明光市柳巷鎮非常流行的民間舞蹈,運動特點鮮明,集打、唱、舞,三種方式為一體 。由於明光市柳巷鎮地處特殊的地理位置,錢杆舞在不同的文化流派中不斷發展演繹。鎖定特別節目,看看明光市柳巷中心小學 同學們帶來的精彩表演吧。
節目四、廣西 大新縣民族希望中學《神奇的銅鼓》
廣西是古代生產和使用銅鼓的重要地區之一,壯族先民「濮人」是銅鼓最早的鑄造者和使用者。為了保護銅鼓文化,同時讓更多青少年了解銅鼓文化,傳承銅鼓文化,大新縣民族希望中學 創辦銅鼓工作坊 ,同時開設《神奇的銅鼓》 藝術實踐課。今天,同學們將製作具有銅鼓特色的藝術作品。讓我們跟隨鏡頭,和他們一起體驗銅鼓文化吧。
節目五、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 《承民族音樂之美,固中華文化之根》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 民樂團成立於1988年,由著名指揮家彭修文定名為「廣播少年民族樂團」,1989年由北京市教育局授予「金帆民樂團」 榮譽稱號。三十多年來,樂團始終堅持把傳承和創新作為發展之根本,千餘名小演奏員用手中的民族樂器詮釋了一首首經典樂曲,一起來聽聽吧。
節目六、浙江省 嘉興學院《藍白相間印出青春色彩》
讓我們跟隨鏡頭走進浙江嘉興,了解我國的一種工藝品——藍印花布。藍印花布是傳統的鏤空版白漿防染印花,又稱靛藍花布 ,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嘉興學院 設計學院作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承擔起教授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的職責,一起去看看藍白相間演繹出的精彩內容吧。
節目七、 四川省成都市新橋小學校《草堂裡的皮影戲》
在成都市新橋小學校 ,皮影戲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容器」。學校特設「皮影推廣人」系列項目制STEAM課程 。創編皮影劇本、製作皮影版畫、3D列印皮影人偶、膠片製作人物……都被搬到了課堂上,一起去看看吧。
節目八、 四川省彭州市天府路小學 《天府少年綻放風採》
看過皮影戲,接下來繼續鎖定巴蜀大地,跟著彭州市天府路小學 的同學們感受川劇魅力。川劇是漢族戲曲劇種之一 。彭州市天府路小學是囯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傳習普及基地學校,今天,同學們將帶來川劇表演。小演員們動作到位,眼神靈活,唱腔悠揚婉轉,將川劇折子戲《拷紅》片段演繹得淋漓盡致。一起去看看吧。
節目九、 寧夏吳忠市回民中學《校園文化節》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 回民中學 的同學們將帶來展示「女兒扇」。揮舞的穆林扇剛柔相濟,時而像舞蹈,優美動人,一如回中人的溫柔與婉約;
時而像武功,英氣逼人,一如回中人的陽剛與豪放。如今,英姿颯爽的「塞上女兒扇」 已成為回民中學一張亮麗的名片。一起去欣賞吧。
節目十、 四川師範大學外國語學校《舞蹈川劇》
四川師範大學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的同學們帶來百人集體舞。同學們動作乾脆利落,眼神專注、傳神,用自己的身體語言表達著對川劇的理解和熱愛 。一起去欣賞吧。
是不是還沒看過癮?本期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未來,我們也誠摯邀請全國的大中小學學生都加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一起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的保護和創新傳承而努力!
每年的1月1日,標誌著新年的到來。我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公曆年」、「陽曆年」或「新曆年」。一年復始,萬象更新。 揮揮手和2020年說聲再見,踏著新年的鐘聲啟程,向2021快樂出發。
人們對「元旦」的期許,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具體所指也不盡相同。不同中,又有著恆定的相似之處。那就是每個人對新年到來的美好期盼,期盼著新年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期盼著新年裡合家幸福,平安喜樂……此刻,2021年已經啟程,在2021年的第一天,祝願大家新年快樂,2021萬事勝意!
為了慶祝今年的元旦,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校的老師、同學們創作了大量文藝作品,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這些作品於2021年1月1日,在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第四屆《傳承的力量》 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2021年元旦特別節目中播出。鎖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觀看完整節目!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節目花絮吧。
節目一、 廣東信宜市鎮隆中學《花燈》 廣東省茂名信宜市鎮隆鎮六雙花燈是當地人慶祝節日的一種方式,信宜市鎮隆中學 是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特別節目上,同學將帶來六雙花燈展示。一群中學生賦予意蘊深厚的傳統文化以時代氣息 ,讓將近400歲的花燈以更好的方式傳承。
節目二、 山西省晉中市晉華中學《年畫》
傳統木版年畫是中國優秀的文化藝術形式,現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山西平陽木版年畫已有千年的歷史,被喻為中國木版年畫的始祖。為繼承和發揚平陽木版年畫的藝術傳統和文化內涵,晉中市榆次區晉華中學 組建了傳統木版年畫工作坊 。 跟著同學們走進傳統木版年畫的世界吧。
節目三、 安徽省明光市柳巷中心小學《錢杆操》
錢杆舞是安徽省明光市柳巷鎮非常流行的民間舞蹈,運動特點鮮明,集打、唱、舞,三種方式為一體 。由於明光市柳巷鎮地處特殊的地理位置,錢杆舞在不同的文化流派中不斷發展演繹。鎖定特別節目,看看明光市柳巷中心小學 同學們帶來的精彩表演吧。
節目四、廣西 大新縣民族希望中學《神奇的銅鼓》
廣西是古代生產和使用銅鼓的重要地區之一,壯族先民「濮人」是銅鼓最早的鑄造者和使用者。為了保護銅鼓文化,同時讓更多青少年了解銅鼓文化,傳承銅鼓文化,大新縣民族希望中學 創辦銅鼓工作坊 ,同時開設《神奇的銅鼓》 藝術實踐課。今天,同學們將製作具有銅鼓特色的藝術作品。讓我們跟隨鏡頭,和他們一起體驗銅鼓文化吧。
節目五、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 《承民族音樂之美,固中華文化之根》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 民樂團成立於1988年,由著名指揮家彭修文定名為「廣播少年民族樂團」,1989年由北京市教育局授予「金帆民樂團」 榮譽稱號。三十多年來,樂團始終堅持把傳承和創新作為發展之根本,千餘名小演奏員用手中的民族樂器詮釋了一首首經典樂曲,一起來聽聽吧。
節目六、浙江省 嘉興學院《藍白相間印出青春色彩》
讓我們跟隨鏡頭走進浙江嘉興,了解我國的一種工藝品——藍印花布。藍印花布是傳統的鏤空版白漿防染印花,又稱靛藍花布 ,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嘉興學院 設計學院作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承擔起教授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的職責,一起去看看藍白相間演繹出的精彩內容吧。
節目七、 四川省成都市新橋小學校《草堂裡的皮影戲》
在成都市新橋小學校 ,皮影戲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容器」。學校特設「皮影推廣人」系列項目制STEAM課程 。創編皮影劇本、製作皮影版畫、3D列印皮影人偶、膠片製作人物……都被搬到了課堂上,一起去看看吧。
節目八、 四川省彭州市天府路小學 《天府少年綻放風採》
看過皮影戲,接下來繼續鎖定巴蜀大地,跟著彭州市天府路小學 的同學們感受川劇魅力。川劇是漢族戲曲劇種之一 。彭州市天府路小學是囯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傳習普及基地學校,今天,同學們將帶來川劇表演。小演員們動作到位,眼神靈活,唱腔悠揚婉轉,將川劇折子戲《拷紅》片段演繹得淋漓盡致。一起去看看吧。
節目九、 寧夏吳忠市回民中學《校園文化節》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 回民中學 的同學們將帶來展示「女兒扇」。揮舞的穆林扇剛柔相濟,時而像舞蹈,優美動人,一如回中人的溫柔與婉約;
時而像武功,英氣逼人,一如回中人的陽剛與豪放。如今,英姿颯爽的「塞上女兒扇」 已成為回民中學一張亮麗的名片。一起去欣賞吧。
節目十、 四川師範大學外國語學校《舞蹈川劇》
四川師範大學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的同學們帶來百人集體舞。同學們動作乾脆利落,眼神專注、傳神,用自己的身體語言表達著對川劇的理解和熱愛 。一起去欣賞吧。
是不是還沒看過癮?本期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未來,我們也誠摯邀請全國的大中小學學生都加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一起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的保護和創新傳承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