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集裡街道道吾村的網紅油畫牆。 彭紅霞/攝
正在作畫的劉志文。彭紅霞/攝
紅網時刻5月21日訊(記者 張皎 吳思靜 通訊員 張迪 彭紅霞)《吹笛少年》下筆乾淨利落,大紅、金黃、黑、白等響亮的顏色形成美妙的組合,純淨的黑白兩色更使畫面顯得十分明快有力;《珍妮·艾布特尼》畫的是位長脖子的女人,有著橢圓臉蛋、弧形眉毛、纖細鼻子,卻有一對沒有眼珠的藍眼睛,讓人若有所思;《阿曼德·盧蘭》表達了梵谷內心真實而熱烈的情感……
近日,瀏陽集裡街道道吾村的鄉裡農莊突然變成了成了網紅打卡地,並登上各大媒體的熱搜: 150餘幅「世界名畫」集體「搬遷」至農莊的護坡牆之上,成為了一扇別致的油畫牆。而這些畫作,出自油畫專業大四學生劉志文之手:「疫情期間,原本只想宅在家練練手,畫了百餘幅油畫肖像畫。讓人沒想到它會引起這樣多人的關注突然變火,順便還拉動了農家樂的生意,也算是為瀏陽的三間經濟(即:夜間經濟、鄉間經濟、網間經濟)添了一臂之力吧。」
畫作上熱搜,網友問能不能將自家的牆寄過去
「想必,人行道過都會和我一樣忍不住停下來欣賞這堵藝術牆。其實,鄉間也未必就是土裡土氣的,稍微有點創意一樣可以變得很文藝呀!」「我是特意和朋友一起慕名來拍照打卡的,發圈是自然的,好風景要大家一起欣賞嘛……」
5月19日,集裡街道道吾村,市民周小姐與朋友一起正在油畫牆前擺poss拍照。拍完照,兩人的語氣興奮不已,表示能在這欣賞到百餘幅「世界名畫」是十分驚喜的。
而畫作的主人劉志文,卻只是靜靜地端著顏料盤站在一邊看著。待拍照打卡者離開後,方回到了油畫牆前繼續作畫。對於自己登上熱搜,劉志文笑言一切都有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
今年1月份,正在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念大四的劉志文因為疫情緣故宅在家中。因為特殊時期無法返校,學習油畫專業的他決定畫畫練手。走過日日經過的護坡牆,由石頭砌成的牆面呈現出不規則的蜂窩狀。能不能嘗試在水泥牆上畫畫呢?腦洞大開的他調了顏料,嘗試畫了一小幅法國畫家馬奈的《吹笛少年》。冷冰冰的水泥作底,沒想到畫作出來反倒有那麼一股子特別的味道。
「挺好看的,繼續畫呀!」在家人、鄰居的鼓勵下,劉志文一口氣畫了上百幅肖像畫。而這些畫,原本都是畢卡索、梵谷等人的名作,以抽象畫居多。「因為水泥面凹凸不平,加上不如畫布作畫流暢,也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用松節油、調色油等加入顏料之中。」
讓人沒想到的是,劉志文的這組集體上牆的「世界名畫」卻突然在網絡媒體走紅,甚至有網友調侃:能不能將自家的牆寄給劉志文也畫上畫?而更讓劉志文驚訝的是,原本受疫情影響的農莊生意悄悄活絡了起來:「父母的農莊都開了十多年了,疫情期間幾乎沒有什麼生意,一家人一度十分擔心。可因為這樣一堵油畫牆,不經意間帶動了農莊的生意。這說明瀏陽的三間經濟還是有潛力與空間的, 只看以什麼方式去做。」
追夢十年,能夠畫畫便是最開心的事
「請問你作一幅畫需要多久?」「這些名畫是不是在你心中早已經有了輪廓?要不然怎麼以上牆就很有感覺呢?」幾乎是一夜之間,加劉志文的網友一波又一波。除了點讚外,不少人的問題還是落到了一個問題上——怎麼做到的?
「其實對於我而言,上熱搜只是一個意外,但喜歡畫畫卻是真的。」從上初中開始,劉志文便按照自己的喜好考入了一中藝術部學習美術。高三畢業的時候,前去參加湖南省藝術聯考的他在考水粉色彩這個科目時,突遇停電。而此時此刻,外面的陰雨天氣讓畫作更不容易變幹。按照慣例,上交的作品都需要拿電吹風吹乾畫面後效果會更好:「別的考生都走了,可我硬是等了一個多小時來電了才交了作品。對於寫了自己名字的作品,我都不願意敷衍,哪怕只是一個很小的細節。」
如願以償,劉志文考上了青島科技大學的油畫專業。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他如魚得水,畫技也提升得特別快。在畫室裡,有時一坐就是一整天,中午就著一點乾糧填飽肚子。為了達到理想中的效果,他也曾為了一幅畫在畫室一坐就是一個月:「經常也會去北京、上海看展,去觀摩名家的畫作,開拓自己的眼界與見識。」
從室外轉回室內,劉志文的畫室裡四散著他創作的作品。而在畫作之外,兩件正在創作的T恤畫顯得格外因人注目:那絲瓜藤細細的,沿著什麼攀援而上。它們一如嫋娜的少女,有著纖弱的腰肢,而數條絲瓜則悠悠地懸在瓜藤之下。見我們看得入神,劉志文表示自己目前正在創業,這是客人的個性訂製。
「對於我而言,只要能畫畫就是好的。」聊及以後的打算,劉志文表示會先去上海實習再回來創業。至於具體做什麼都不重要,只要生活中不缺少畫筆與顏料就好。而對於這次的上熱搜事件,他也表示:希望城市能多一些諸如此類的展示空間,讓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參與進來,也讓城市多一份文藝範兒。
早前報導:
瀏陽大學生疫情未返校,四個月繪成一面油畫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