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陪伴 用情呵護
都說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確實,在與孩子相處的幾千個日日夜夜中,我越來越發現,只要我們做父母的用心陪伴、用情呵護,孩子會不斷地帶給我們驚喜。
不知不覺中,兒子現在已經是初二了,面對眾多家長甚感頭疼的家庭作業這一共性問題,回顧他一路的變化,也是磕磕絆絆,充滿艱辛。還記得剛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因為我們忙於自己的事情,而且潛意識裡也覺得他還小,沒必要給他定那麼多的規矩,便都由他奶奶來接送和照顧。結果,每天總是一到家,先吃,再玩,終於開始做作業了,但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廁所,拖拖拉拉,一點不像做作業的樣子。終於,在他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下決心一定要改掉他的這一壞毛病。於是,我們每天必抽出一人在孩子放學回家後陪在他的身邊,和他一起制訂計劃,並在他身邊監督。開始,他比較牴觸,但看我們沒有讓步的樣子,便也只好「認命」了。當然,為了激勵他,我們也獎勵他在規定時間內認真完成作業即可有適當的看電視與玩樂的時間。這下,他的作業時間明顯提高了很多。都說二十一天可養成一個好習慣,但我們足足認真堅持了近一學期,他才漸漸養成了只要開始做作業就會很專注的習慣。並且他自己後來也發現了這一習慣對自己的益處,因此,即使我們後來不能陪伴他,他也能自覺遵守了。如今,升入初二,雖然作業量在增加,但是在學校老師的引導下,他總是能有條不紊地做好安排,刷題、背誦、默寫,他都能自己調節好,按自己的學習情況一一完成。看著他每晚檯燈前學習的身影,我就特別想說:用心呵護,另起一行,父母一定會得到一個別樣的禮物。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確實,學習靠的是自己的主動與興趣,只有自己主動了,學習才能變成一種內在的動力,孩子才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到大,孩子在遇到難題時,我總是適時地點撥一二,讓他自己感受成功的快樂。時間久了,他把挑戰難題看成是一種享受,經常會為一道難題,在草稿紙上寫畫不停,但更多的是為解決了一道難題而欣喜,而愉悅,而自信。或許,是這份自信也感染了我們,因此,雖說是初二了,學習比較緊張,我們還是遵從他的意願,一直沒有中斷他籃球班與吉他班的學習,並不是要他一定要考個證書來說明什麼,而是覺得只有不單調的學習與生活,才能讓孩子的童年更完美,才能讓孩子在長期枯燥的學習中始終保持興趣與動力,也算是一種勞逸結合吧。
最後,在孩子的社交上,我們對孩子從小到大結交的朋友,從來沒有局限性設定成績好的與成績差的,因此,兒子的朋友很多,除了同過班的,還有一起升過旗的,曾經一起租住在一個院子的,玩過遊戲打過球的。每當孩子提出想和一些朋友聚會交流時,不管是打遊戲看電影還是打籃球,我們只是提出安全方面的要求,然後默默做好後勤工作。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堅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彼此值得學習的地方。所以,對孩子的朋友,我們一視同仁,並經常和孩子朋友的家長交流,分享教育孩子的經驗,互相了解在與孩子相處中的困惑,互相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正因如此,孩子從小就比較大方,與不同性格的人都能交上朋友,並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學會了理解與包容。
當然,正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每個孩子也是不同的。但我想,作為家長,只要我們能擺正心態,用心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真正從內心用情來呵護孩子,那我們的孩子必將茁壯成長。
家長:陸蘇鋒
學生:陸佳市實驗中學 初二8 班
終審:夏靜華 審稿:陳美林 編輯:小小錢
你的建議,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