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看這位家長用心、用情陪伴孩子帶來的驚喜……

2020-12-25 東臺日報

用心陪伴 用情呵護

都說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確實,在與孩子相處的幾千個日日夜夜中,我越來越發現,只要我們做父母的用心陪伴、用情呵護,孩子會不斷地帶給我們驚喜。

不知不覺中,兒子現在已經是初二了,面對眾多家長甚感頭疼的家庭作業這一共性問題,回顧他一路的變化,也是磕磕絆絆,充滿艱辛。還記得剛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因為我們忙於自己的事情,而且潛意識裡也覺得他還小,沒必要給他定那麼多的規矩,便都由他奶奶來接送和照顧。結果,每天總是一到家,先吃,再玩,終於開始做作業了,但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廁所,拖拖拉拉,一點不像做作業的樣子。終於,在他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下決心一定要改掉他的這一壞毛病。於是,我們每天必抽出一人在孩子放學回家後陪在他的身邊,和他一起制訂計劃,並在他身邊監督。開始,他比較牴觸,但看我們沒有讓步的樣子,便也只好「認命」了。當然,為了激勵他,我們也獎勵他在規定時間內認真完成作業即可有適當的看電視與玩樂的時間。這下,他的作業時間明顯提高了很多。都說二十一天可養成一個好習慣,但我們足足認真堅持了近一學期,他才漸漸養成了只要開始做作業就會很專注的習慣。並且他自己後來也發現了這一習慣對自己的益處,因此,即使我們後來不能陪伴他,他也能自覺遵守了。如今,升入初二,雖然作業量在增加,但是在學校老師的引導下,他總是能有條不紊地做好安排,刷題、背誦、默寫,他都能自己調節好,按自己的學習情況一一完成。看著他每晚檯燈前學習的身影,我就特別想說:用心呵護,另起一行,父母一定會得到一個別樣的禮物。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確實,學習靠的是自己的主動與興趣,只有自己主動了,學習才能變成一種內在的動力,孩子才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到大,孩子在遇到難題時,我總是適時地點撥一二,讓他自己感受成功的快樂。時間久了,他把挑戰難題看成是一種享受,經常會為一道難題,在草稿紙上寫畫不停,但更多的是為解決了一道難題而欣喜,而愉悅,而自信。或許,是這份自信也感染了我們,因此,雖說是初二了,學習比較緊張,我們還是遵從他的意願,一直沒有中斷他籃球班與吉他班的學習,並不是要他一定要考個證書來說明什麼,而是覺得只有不單調的學習與生活,才能讓孩子的童年更完美,才能讓孩子在長期枯燥的學習中始終保持興趣與動力,也算是一種勞逸結合吧。

最後,在孩子的社交上,我們對孩子從小到大結交的朋友,從來沒有局限性設定成績好的與成績差的,因此,兒子的朋友很多,除了同過班的,還有一起升過旗的,曾經一起租住在一個院子的,玩過遊戲打過球的。每當孩子提出想和一些朋友聚會交流時,不管是打遊戲看電影還是打籃球,我們只是提出安全方面的要求,然後默默做好後勤工作。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堅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彼此值得學習的地方。所以,對孩子的朋友,我們一視同仁,並經常和孩子朋友的家長交流,分享教育孩子的經驗,互相了解在與孩子相處中的困惑,互相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正因如此,孩子從小就比較大方,與不同性格的人都能交上朋友,並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學會了理解與包容。

當然,正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每個孩子也是不同的。但我想,作為家長,只要我們能擺正心態,用心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真正從內心用情來呵護孩子,那我們的孩子必將茁壯成長。

家長:陸蘇鋒

學生:陸佳市實驗中學 初二8 班

終審:夏靜華 審稿:陳美林 編輯:小小錢

你的建議,我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用心用情築造幸福小家
    小小的家,卻是世間最溫暖的地方。2020年滁州市「最美家庭」,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王蓓蓓一家,用心用情築造一個令人羨慕的幸福小家。相親相愛 相敬如賓2003年,王蓓蓓進入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工作,愛人佐志剛是她的大學同學,在蚌埠學院工作。
  • 回憶《家有兒女》,誰不想要夏東海一樣的家長呢?
    為了紀念電視劇版《家有兒女》開播15周年,推出短劇版、網劇版和院線電影版,這意味著我們小時候在小電視機上看的《家有兒女》,將會以全新的樣貌出現在影院的大螢屏上。家有兒女》的人,現在往往也都在用B站,所以它在這上面有很高的熱度,看看下圖的滿屏彈幕,想起這是哪個名場面了嗎?
  • 《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丨有家長用心陪伴的成長更容易展翅高飛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而教育就是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最近又發生了年輕貌美的女孩子遠赴青海可可西裡而喪命的壞消息,家長在得知噩耗後心如刀絞,發言稱不希望此類事件再發生。近年來,多宗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輕人發生了多種多樣的狀況,有的深陷網貸泥潭,有的誤入傳銷組織,還有的被惡人洗腦成為低價值感的存在頹廢不已……這些情況都令我們做家長的痛心之餘,認真思考,教育應當承擔起怎樣的使命?我們作為大人、長輩,又應當如何陪伴孩子找到他自己的人生之路?楊佳恬新書《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為我們呈現了普通家庭面對孩子學藝要求的時候做出的明智選擇。
  • 家有兒女│(福利貼)適合陪孩子一起看的10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做孩子的「影評人」在美國、日、韓等國家,電影分級制度被認為是有效降低影片中粗俗暴力鏡頭對孩子傷害的方法,但目前內地電影分級制度尚未出爐,為兒童觀影把關的角色就落到了父母身上。去年公映的某動畫電影在上映前就打出了「媽媽審片團」的口號——先請家長先看電影,並承諾只要父母喊「NO」,片方就重新剪輯,直到過了「媽媽關」再重新上映。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點燃幫扶路上的熱情「火」|都勻市沙包...
    幫扶伊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我的扶貧之路並非總是順利,其中充滿坎坷也充滿了幸福,苦在工作推進時遇到的許多次不理解、不信任,甜在幫助貧困戶實際解決困難後,他們幸福感謝的笑容。
  • 【家有兒女】孩子在學校打人了?作為家長必須知道......
    睿欣老師,請教一下遇到這種情況要不要帶著寶寶去小朋友家認錯?還是大人去就行了?我怎麼跟她道歉她都不回應,昨天晚上我家先生見到她後,她說就得找幼兒園要說法,不是針對我們家,如果針對我們家,早就找上門了。我不想讓寶寶上幼兒園了!等明年他能正常跟人交流了再送。孩子送出門,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你想過嗎?很多父母時間到了就送出去,沒想過為了什麼。
  • 宋丹丹60歲生日宴,《家有兒女》原班人馬重聚,當年情景再現
    下面就要說一下她的經典之作了《家有兒女》,家有兒女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陪伴了許多孩子的日日夜夜。可能看的孩子基本上和劉星、小雨、小雪一樣大吧,感覺故事和生活緊密的聯合在了一起,真的是讓孩子們欲罷不能。在劇中每個人凸顯的性格也為這部劇增色不少,劉星性格外向喜歡惹事古靈精怪總是能給人別樣的驚喜;小雪性格內向穩重成績優異一直被視為家裡的寵兒和兩個熊孩子的榜樣;小雨屬於比較中立的一方聽話懂事。
  • 家教| 家有兒女廣播課堂《家有女孩,如何養育?教女孩學會愛自己!》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習近平為深入宣傳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和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特開設家教專欄,邀請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等方面專家持續與大家探討家庭生活教育知識,更好地陪伴廣大家庭和家長「把平凡生活過出教育的味道」。
  • 孩子高考數學滿分、裸分考清華大學,這位爸爸有這6個經驗分享!
    幼兒園期間,我們所做的,主要是陪伴孩子,陪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慢慢引導孩子讀一些故事書。每周只上一次的繪畫課,堅持了有四年。到了入學年齡,孩子就近入讀普通小學,我們家長所做的就是每天步行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監督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給孩子訂閱了幾種報刊雜誌,有課內的,也有課外的,孩子都喜歡看。
  • 睡前是陪伴的黃金時光,家長做好四件事,孩子或能變得更優秀
    可能家長只顧著埋怨孩子的調皮,忘了細想他們為何會如此調皮。很多時候,其實孩子搗亂只是想引起家人注意。或許是現在的父母太忙了,無暇去顧及身邊的孩子,甚至都忘了他是如何長大的。疏於管教和陪伴,因此才讓孩子有了調皮的機會。其實陪伴沒有父母那麼艱難,因為陪伴重要的不是時間,而是過程。何為用心呢?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1-9年級陪伴方法)
    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 父母陪伴的五個「坑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 優秀孩子是優質教育的成果,問題孩子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父母錯誤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毀掉了孩子的努力與潛力。
  • 收藏:孩子高考數學滿分、裸分考清華,這位爸爸有這6個經驗分享
    到了入學年齡,孩子就近入讀普通小學,我們家長所做的就是每天步行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監督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給孩子訂閱了幾種報刊雜誌,有課內的,也有課外的,孩子都喜歡看。從四年級開始,慢慢陪伴培養孩子提前預習教材的良好習慣。孩子從最初的不太願意,到樂意並主動預習,經歷了較為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在於父母的陪伴和堅持。  二年級時,孩子開始學習鋼琴。
  • 建議收藏:孩子高考數學滿分、裸分考清華大學,這位爸爸有這6個經驗...
    到了入學年齡,孩子就近入讀普通小學,我們家長所做的就是每天步行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監督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給孩子訂閱了幾種報刊雜誌,有課內的,也有課外的,孩子都喜歡看。從四年級開始,慢慢陪伴培養孩子提前預習教材的良好習慣。孩子從最初的不太願意,到樂意並主動預習,經歷了較為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在於父母的陪伴和堅持。
  • 「為什麼我不讓孩子看小豬佩奇?」這位寶媽的話,引無數家長共鳴
    為了讓孩子安分下來,很多家長都選擇適當給孩子看一些動畫片,而《小豬佩奇》就是不少家長的第一選擇,在網上略有薄名,孩子感興趣,而且聽說還很有教育意義。這部以「粉色吹風機」為主角的小豬動畫片這兩年風靡全球,幾乎是盡人皆知,但卻也有不少家長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不該給孩子看這部動畫片。
  • 《家有兒女》翻拍,能否喚醒"兒女"記憶
    在網上看到《家有兒女》要翻拍的消息,劉星、夏雪、夏雨可愛的模樣躍入腦海,那時儘管已為人父,每天下班坐在電視機前看《家有兒女》是一天中最期盼最開心的事,每天看著他們為家庭瑣事鬧得不可開交,幽默搞笑,笑料百出,儘管已經過去了15年,現在想起來還能笑出聲來。
  • 成人版《家有兒女》,張一山終於有女朋友了
    一個大家庭,有爸媽,有兄弟姐妹,打打鬧鬧,沒事貧貧嘴,吵吵架,背後議論一下學校,吐槽一下爸媽,身邊一直有人陪伴著,這就是我想要的童年呀~《家有兒女》的回憶殺仍在繼續,好消息是就在今年,《家有兒女》原製作班底帶來了一部新劇《家有兒女初長成》。
  • 每回出差,都給孩子留下一張「藏寶圖」,這位媽媽的陪伴堪稱教科書
    畢竟,在陪伴孩子這件事情上,更多的應該是實戰,而不是形式上的「只需要做好這幾點,就能把孩子陪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實戰中應用呢?近日,有一條朋友圈引起了雲小編的注意:看完後,如果你不寫一個大寫的「服」,那就算我輸!
  • 電影版《家有兒女》要開拍了?又要對你的童年下手了
    今年,是電視劇《家有兒女》開播15周年,這部曾經陪伴了無數人童年的情景輕喜劇,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當年還帶給了我們許多的歡聲笑語。《家有兒女》劇中的三個孩子,如今也長大成人了,特別是楊紫和可是,如果這部電影版《家有兒女》是「續作」,那麼相信會更容易讓大家接受。觀眾的要求其實很簡單,既然要用「家有兒女」的名字,那麼肯定是希望原班人馬加入。
  • 家教|家有兒女廣播課堂《母親的情緒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習近平為深入宣傳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和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特開設家教專欄,邀請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等方面專家持續與大家探討家庭生活教育知識,更好地陪伴廣大家庭和家長「把平凡生活過出教育的味道」。
  • 宋丹丹生日宴會宣布退休,兒子張一山女兒楊紫齊聚家有兒女回憶殺
    這部兒童題材情景喜劇陪伴了多少人的青春,裡面的育兒觀多到我們數不過來,有多少個家庭裡有家有兒女中調皮搗蛋的劉星,學霸類型的小雪,憨厚可愛的小雨,他們的原型出現在千家萬戶中,多麼真實的存在。這張照片讓我們回憶起了家有兒女中的一幕幕片段。劉星又在學校闖了大禍。拆學校的凳子,打同學,在學校撒紙……氣得劉梅,滿客廳追著劉星打。一直有自己獨特育兒理念的爸爸夏東海,提出由他「暴揍」劉星。可是關門後,畫風一轉,兩人雙雙演起了苦肉計,夏東海更是直說:「以後時間長了都是哥們。」聰明的家長,懂得與孩子成為朋友。孩子是獨立於父母的個體,父母應該平等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