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你常用的大品牌生產成本佔售價多少?」
「賣這麼貴,應該原料成本挺高,可能有百分之五六十吧。」
「這些品牌名氣大溢價高,可能成本就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吧。」
「我覺得差不多,畢竟它原料肯定用的都是最好的,成本不會太低。百分之三四十肯定有。」
……
這是網上一段視頻對街邊行人的隨機採訪,想了解大眾對國際品牌成本的認知。不長的視頻中連續採訪了多位路人,多數都認為國際大品牌有品牌溢價,但原料肯定比便宜的好,成本也要更高。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有些國際上出名的護膚品,它生產成本可能不高。」視頻中,一位做代加工的老闆這麼說到,「但零售價能賣到成本的好幾倍。這都很正常。」
但這真的正常嗎?消費者究竟在為什麼買單?
在韓國LG日化部門工作時,陳超就常常思考這個問題。作為有著60多年歷史的國際品牌,LG旗下的化妝護膚品一直受到中國女性的追捧。而作為親身參與LG美妝護膚品營銷的業內人士,陳超比其他人更清楚最後的零售價中有多少「水分」。
2009年,在LG工作5年的陳超選擇了離開,開始嘗試探索進一步的發展。他選擇化妝品原料產業作為自己人生目標的下一站。這一改變就是11年,從2009年到如今,憑著過去在業內攢下的經驗和資源,靠著自己的堅持和對市場的把握,陳超在國內美妝行業中打響了名聲,先後與多家知名的美妝護膚品牌達成合作,為它們提供高品質的原料保障。
這一次的轉折讓他更深入生產一線,看見得更廣、更遠,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這是從辦公室進到了工廠」。近些年,他發現國內化妝品原料的生產技術已經不輸國外,甚至不少國際品牌已經做到了「全本地化」生產,所用的原料、技術都是中國人研發的,最後只是貼了品牌商標在中國銷售,就能賣出幾倍的利潤。
如果能把中間的價格水分擠出來,讓消費者把錢花在刀刃上呢?陳超的心裡開始琢磨起來,想做點什麼去改變這一現象,就像他說的「讓消費者的每分錢都看得見」。
2019年的上海,經過多方努力後,陳超和他新成立的舒思芙出現在了中國護膚品的市場上,挾帶著「高性價比」和「舒適、自然」的理念對傳統的行業結構發起挑戰。
為了這一次的挑戰,陳超又做出了哪些準備?
熟悉護膚的朋友對LG倡導的「天然養生之道」的標語不陌生,而在幾年的LG工作經驗,更讓陳超將這一句話有新的認識,也讓他以此作為舒思芙的品牌屬性。他相信美麗與健康的肌膚源於健康科學的調理與精修細養的呵護,必須堅持以天然和安全的護膚為理念,由內而外地喚醒肌膚自身能量。
在陳超看來,護膚不是簡單的外在補充,而是與肌膚的契合共鳴,只有激發皮膚自身的修護能力,才能帶來深入細胞的改變。
而想做到這點,就必須擁有一支獨立且完整的專項研發團隊。為此,陳超專門投入資金聘請了一批在藥學、生物工程、皮膚學以及化工、生產研發等多領域的技術性人才,並在上海設立了專門的高規格實驗室,整個研發團隊成員均來自國際大型護膚品集團。
有了研發團隊的輔助,陳超又聯繫到了同在上海的遇鑫生物科技,並成功達成合作。藉助後者先進的生產車間,如德國進口乳化系統、純水設備、全自動灌裝生產線等,共同保證舒思芙所堅持的「舒適、自然、放心」。
用自然成分材料作基礎,致力於簡單可靠的配方,不做一點冗餘的添加,這就是陳超所堅守的護膚理念,也是他給舒思芙所定下的發展方向。同時,他也關注到網際網路和電商的發展,尤其是近些年護膚品市場的「電商化」更讓他感覺到「上網」是護膚品牌的必由之路。
但怎麼上,上哪兒?這個問題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品牌的存活。陳超在傳統電商以外選擇了新零售。在他看來,現在網際網路已經跟人密不可分,有手機在,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進行購物消費,這也促使著商家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而新零售就是滿足雙方間的互相需求。特別是在當下,新零售給國內市場帶來的是一次不可避免的消費升級,抓住了風口,品牌的下一步才能走得更穩。
如今,在陳超一手主持發展下,舒思芙的研發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出了瑩潤保溼面膜、精粹修護小黑膜、緊緻彈潤小紅膜等系列護膚新品,每一件都貫徹著他「高效低價」、「自然健康」的堅持。而這些還只是個開始,在陳超的設想中,下一步他要繼續加大產品的研發投入,在用品質贏得知名度和信任度的同時繼續優化產品系列,有序地推出更多新品,滿足更多人對美的需求。
這是一次對傳統護膚品牌的挑戰,也是一次網際網路浪潮對護膚品升級的衝擊,而陳超正站在這一次變革的中心,用自己一手打造的舒思芙去改變市場,改變消費者對護膚品的認知。15年在美妝護膚領域的沉澱讓他堅信著一條信念——事在人為!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