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世界是不真實的,至少是不可認識的,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永遠受到我們自身的情慾的歪曲。世界不是一個,而是成千上萬,每天清晨有多少雙眼睛睜開,有多少人的意識甦醒過來,便有多少個世界。
——《追憶似水年華》序言
《追憶似乎年華》作為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最為重要的意識流作品,試圖去重新構建每個人與意識,以及所處環境與社會的某種聯繫。
不知道是不是有所聯繫,還是純屬巧合,在2002年播出的電視劇《似水年華》,也用了同樣的名字。
,這部劇豆瓣評分8.8,由黃磊指導,是黃磊與劉若英的三度合作,並且在這部劇後,兩人在此後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內,再無交集。
「默默永遠在跑,她來了,走了,看不見人影,只覺得空氣在動。」
喝酒釀是默默每天喜歡做的事情,她沉浸在醉酒的感覺裡,然後快速奔跑在烏鎮氤氳如水墨山水一般的景物裡,仿佛無處不在。
《似水年華》的開篇,故事是從某一個並不特殊的早晨,默默身上開始的。
在之後的很多年裡,如默默一樣的姑娘、醉人的酒釀,成為《似水年華》觀眾們到烏鎮打卡的一大動力。
但就如文未等到英一樣,最終隱沒在時間背後的故事,才是每個人真正的結局。
畢業於北京名校的文,蕭索而內斂的性格,讓他再次回到家鄉烏鎮,和老館長齊叔一起做起了古書修復的工作。
生活本平淡如水,但微波驟起,來自於英的「闖入」。
已經是圈內外著名設計師的英,因為要參加在烏鎮舉辦的時裝發布會,來到了這個她命中應許之地,正是在這裡,她遇到了文。
一些人,一眼便是一生。
英就像在詩歌中江南雨巷裡打著油紙傘的姑娘,出現在文的面前,又倏然而去,不見影蹤。劇中大量空鏡頭所填充的,是烏鎮常年化不開一般的水汽瀰漫。
在《似水年華》慢鏡頭一般的敘述中,情感淡的,就如狂風中的一縷細細的炊煙,還未向上就已經被吹散遠去了。
文最後沒能和英走到一起,與他攜手一生的,是一直默默喜歡著他的「默默」。這個烏鎮精靈一般的女孩,也在潺潺流水中度過了她的青春。
「有些故事還沒說完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文的一生,就好像與他亦師亦友的齊叔,翻模倒刻,毫無二致。
而在江南這個自古以來的溫柔水鄉,這樣的故事一直都在上演,從未停歇。
因為《似水年華》,烏鎮這個本就充滿了人文氣息的地方,更平添了一絲浪漫與情愫。再到如今,隨著遊客的不斷增多,烏鎮的商業化氣息日漸濃厚,很多人來了,內心覺得失望,因為眼前的一切,與自己的夢中相悖。
但就如同前言中所說的一樣,當每個人的意識醒來,就是一個世界。《似水年華》的世界,是黃磊為自己,或者說是他為「文」和「英」所創造的。當你在那裡,無論以哪種身份,都是游離在現實與夢幻之中。
現實的就是你自己的,夢幻的,就是別人的世界。
這兩個世界,如果曾經有一個交集,那,就是烏鎮。
關於黃磊和「奶茶」劉若英之間的故事,傳聞很多,有些甚至說的鼻眼通透。其實細究下來,既無用處,也無多大趣味。
在黃、劉主演的《人間四月天》裡,用盡一生氣力的張幼儀,可曾留得住心早已遠去的徐志摩?
故事如此,現實也如是;從前如此,目下也如是。
只是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年紀尚小時,黃磊就曾經以這樣的方式,致終將逝去的青春。
天涯路遠,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