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龍這段時間太忙了,跟陀螺似的停不下來。
每天都有拉煤車依次有序卸煤到國投伊犁能源公司儲煤場。而這些煤是該公司發電供熱的「戰略儲備」,正是有了這些源源不斷的煤,伊犁千家萬戶才有了「光和熱」。
王江龍和他同事所在的燃煤管理班負責這些車輛燃煤的接卸工作。按24小時算,基本上每天要接卸250到280輛車的燃煤,這是多大的工作量?因為疫情防控,燃煤管理班現在每個接卸小組只有6到7人。4個小組輪番下來,大家常常累得筋疲力竭。
王江龍是班長,不苟言笑。跟很多同事一樣,和家人「小別離」,響應公司黨委號召住在廠裡。據同事盧建峰介紹,王班長已經好幾天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了。我們4個接卸小組,他每次都和大家一起接卸,很多時間都是十幾個小時在煤場。
2月12日,雪後放晴。雖然一早的天氣有些陰冷,但天空很藍。比正常上班時間稍微早些,王江龍穿著防寒服,帶著防寒帽和口罩,全副武裝巡視在煤場。
今天煤場的接卸任務依然很重,每天能進煤8000多噸。
「艾賽提,這邊卸煤溝的煤滿了,你把它向前推下。」
「好咧!」哈薩克族員工艾賽提麻利開動鏟車。
隨後,王江龍一個手勢,一輛剛過完磅的拉煤車徐徐駛來,將拉來的煤卸到卸煤溝的空處。王江龍彎下腰,檢查卸下的煤塊質量是否合格,有沒有煤矸石。因為不合格的煤會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
「我們每天都要根據來煤量管控車輛進出。在拉煤車進來之前要給人車消毒,給司機測體溫,不帶口罩一律不準進入,疫情是第一道關口。不僅如此,我們每個接卸人員也要測體溫、消毒。」王江龍擦了把額頭流淌下來的汗珠說。
臨近中午時分,王江龍折回分並樣班組。分並樣班組也是非常忙碌的班組,每天分樣並樣好幾百包。王江龍熟練地拿起掃碼器,一個樣接一個樣的進行,忙的一口水都顧不上喝。
據燃管部主任助理葉洪兵介紹,因人手不夠,王江龍還主動擔起燃煤分並樣、地磅數據核對、煤場監督等很多工作。雖然顏值不高,但同事們都說他工作起來的樣子很美。
跟王江龍一樣,他的愛人也奔波在抗疫「戰場」。從1月23日接到單位通知駐村到現在都沒有閒過。每天要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入戶排查、走訪摸底……任務一個接一個,不分晝夜的運轉著。
夫妻倆只能忙裡偷閒時用微信交流。夫妻倆都相互打氣:「雖然家裡老人和孩子需要我們,但防控崗位更需要我們。病毒肆虐,我們只能舍小家為大家了。」
「疫情當前,作為一名電力工人,不僅要堅守好崗位,更要讓伊犁人民在疫情面前感受到『光和熱』」。王江龍發自肺腑,輕觸按鍵將這段話發給妻子。這番話說的那樣給人溫暖。
下午3點半,當王江龍指揮完一輛車的燃煤接卸後,女兒突然打來電話。王江龍接電話的手有些顫抖,他覺得欠女兒的太多了。因為疫情防控需要,上小學五年級的孩子沒人照顧,王江龍只好把孩子放在姐姐家裡。
「爸爸,你啥時候回來?你和媽媽都不在家,我想您們了!」電話那頭女兒大哭起來。
「寶貝不哭,爸爸現在很忙很忙,現在還不能回去,等疫情結束後,爸爸就回家陪你,好嗎......」王江龍的聲音也有些哽咽,他只能這樣安慰女兒。
簡單的問候和鼓勵了幾句話,王江龍掛斷電話,轉身向前方等候的拉煤車揮揮手,又投入到自己的「戰場」中。
疫情面前無小事。像王江龍一樣,「疫」路走來的還有很多:妻子即將臨產的運行主值、母親因病不能照料的運行副值,孩子無人看護的駐廠雙職工......在非常時期,他們都舍小家、為大家,選擇駐廠堅守崗位,將初心使命融進工作中,將責任扛在肩上,化作一種力量,響應在行動中......
(蔡羅剛)(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