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若谷
今年是甜寵劇的高產之年。初步統計,近三個月,臺網共有近30部甜寵劇集先後上線,其中,由範世錡、呂小雨主演的古裝勵志校園劇《青青子衿》是為數不多得以上星的古裝甜寵劇,收視率一直保持同時段第一名的成績,於今日(11月2日)在湖南衛視迎來了收官。
在劇集收官之際,讀娛君採訪了《青青子衿》出品方之一的一諾眾合CEO陳鍊,解讀了劇集本身與劇場的適配性,並探討了古裝「甜寵+」劇集的創新突圍之道。
網絡文學是甜寵劇集的「天然富礦」,《青青子衿》也是從網絡小說改編而成,講述的是天才少年駱秋遲,幼時因緣際會遁入深山歷經坎坷,後意外結識女學生聞人雋,隱藏身份隨其來到竹岫書院就讀,在追查仇人的同時也完成對眾人救贖的故事。
「《宮學有匪》是成立一諾眾合後買的第一個IP,這個IP的人設、故事非常吸引我,當時(2016年),影視行業還沒有甜寵這個概念,但是我判斷這種風格清新甜美的古裝勵志校園劇,未來一到兩年內應該會火一把。」陳鍊告訴讀娛君。
憑藉青春、正能量的故事內核,《青青子衿》還成功吸引了另一個出品方——湖南廣電芒果超媒旗下全媒體娛樂內容製作及運營公司芒果娛樂。芒果娛樂自成立以來,持續深耕青春題材、製造年輕態劇集傳播,成功打造了《流星花園》《初戀那件小事》等青春劇集。據陳鍊介紹,在《青青子衿》的製作出品過程中,芒果娛樂與一諾眾合緊密合作,內容上,從不同維度直面年輕群體所面對的問題、關照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精神世界,嘗試將影視作為載體來實現正向價值觀的引領。
當下,正是甜寵劇數量井噴之時,以「甜寵+」為定位的《青青子衿》正是差異化入局的好時機,一經播出,便憑藉著自身的內容魅力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對於《青青子衿》在年輕人當中的受喜,陳鍊對此給出了個人的三層見解:
一是平臺方給予創作團隊很大的自由創作空間和信任,用了兩年的時間打磨劇本,劇本內容紮實,前期創作過程十分順利。「最大挑戰是要在大眾原本所理解的甜寵劇基礎上,融入傳統文化、現實價值觀等內容時,不教條、不違和,這對於編劇來說是一大挑戰。」陳鍊說。
在製作上也是品質與效率兼具,尤其是服化道上與竹岫書院清新古典的美學格調相吻合,全劇總共使用1800多套戲服,10000多件道具,皆是與時代相符合的物件,師生的服飾也與書院氣質相統一,含有大量的竹子、松樹等古典元素團案。
二是主角粉絲基礎好,人設極致化自帶反差萌。從演員層面來看,《青青子衿》的男女主角早期參加選拔類綜藝節目而被大眾熟知,在年輕受眾中有一定的粉絲基礎,與《青青子衿》類型劇主要受眾人群重合度極高。
從角色層面看,天下第一的麒麟才子駱秋遲與《蜀道難》《將進酒》都分不清的「怪力少女」聞人雋組成了「馬甲夫婦」,鐵面冰山杭如雪與京城首富千金趙青禾組成「如禾夫婦」,還有#範世錡腹肌#、#聞人雋頂傘#、#刑場求婚#、#範世錡呂小雨大婚#等話題很受觀眾喜歡。最重要的是,相互陪伴、成長的他們不拘泥於個人的小情小愛,更有著憂國憂民的遠大抱負,積極正能量的人物故事走向得到了粉絲大量的追捧。
三是《青青子衿》的「甜寵+」劇情結構是當下市場少有的,符合青春進行時主體收視人群的內容、審美需求。當然,劇集的出圈,也與劇場的觀眾號召力有關,該劇場受眾以高學歷、女性以及中青年觀眾為主,沉澱了大量的忠實年輕態用戶,為《青青子衿》在年輕群體廣覆蓋和強紮根提供了基礎。
外加,劇方的協同宣傳起到了很好的前哨作用。在開播之時,廣州塔塔身絕美燈光秀為劇集打call,據悉,《青青子衿》是第一個登上了廣州塔小蠻腰進行劇宣的電視劇,在社交平臺引發了極高的關注度,在盤活劇集話題熱度的同時也為收視導流,最終劇集首播便得到了收視排名同時段六網第一的好成績。
綜上所述,以符合受眾審美的「甜寵+」劇集為基底,年輕受眾為主的平臺作支撐,創新性的宣發方式為前哨,《青青子衿》在內容、平臺、宣發上具有很強的優勢,為聚攏年輕代觀眾奠定了基礎,而後續的受眾沉澱與話題發酵上,則主要依託劇集本身承載的且是市場所需的主流價值。
「《青青子衿》表面上看一部古裝甜寵劇,但看完後會發現,古詩文化貫穿全劇,還代入了一些深刻的社會現象社會話題在裡面,包括教育平等、男女平等、對災民的人道主義等等。」陳鍊認為,在傳統文化、現實主義價值觀與劇情深度融合這一層面上,是《青青子衿》與當下甜寵劇集的差異以及核心競爭力所在。
含有大量的詩歌文化是《青青子衿》的核心特色。從劇名上看,「青青子衿」源自於《詩經》,意為穿青色衣領的學子,竹岫書院學生的著裝便與之相稱。從劇情上看,舉國上下都非常看重詩人,竹岫書院也以教詩為主,還設置了麒麟詩考,以攬天下之才。
古詩在劇集中高密度的出現,不僅是當時詩詞文化繁盛的表徵,更是推進劇情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山寨贖人時,駱秋遲以東夷山君的身份與傅遠之進行背詩詞PK,初顯二人才華,亦為後續二人的矛盾埋下了伏筆;駱秋遲和聞人雋從寺廟牆上的詩句發現書院幫廚王霞卿的才華,後續還引出對於教育平等的探討;在竹岫書院課堂、祭天、陽春節等場合,也都有吟詩、比詩等相關活動。對此,《青青子衿》官博還進行自我調侃,《中國詩詞大會》分會場一定是開在了竹岫書院裡面。
「在詩歌內容的具體呈現上,除了引用李白、杜甫、劉禹錫等詩人的作品之外,有20%的詩歌是編劇和研究古詩詞的專家們結合劇情而原創的詩詞。」陳鍊介紹道。讀娛君注意到,這些原創詩詞音韻格律皆有講究,平仄對仗也儘量貼合當時的朝代特色,在吟詩的同時,大家還會對這些原創詩歌進行賞析、評比,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也就是說,《青青子衿》並非是套上了一件詩歌的外衣,而是將詩歌的精髓注入劇集的內裡靈魂融為一體。
當然,在融入詩歌的劇情也湧出不少有趣的段子,「學渣」聞人雋向東夷山君表演背詩時頻頻卡殼,考試時還將《蜀道難》與《將進酒》弄混;小皇帝面對作詩比賽,也無奈感嘆:「你就是讓我多背一首詩的人。」這樣趣味化的內容平衡了因文化帶來的嚴肅性,讓詩歌的融入也更巧妙有趣,讓觀眾能夠在寓教於樂中感受傳統詩歌文化的魅力。
塑造不同階級的人物群像,是《青青子衿》的又一重看點。以「駱秋遲為報仇追查經年往事」為主線內容,其間也包括了駱秋遲與聞人雋的感情變化、竹岫學院的生活等內容線,《青青子衿》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相串聯,構建了以竹岫書院為中心的人物群像,展現他們的個人成長,也暗藏著對人性的深刻描摹以及社會環境的深度洞察。
成長是人物的最底層支撐,我們看到了駱秋遲最終突破階層實現人生理想,也看到聞人雋從卑微怯懦到活出自我、趙青禾因愛而變得勇敢無畏等女性自我成長軌跡,也看到了原生家庭帶來的悲劇,被稱為「時間管理大師」的傅遠之與聞人姝極端偏激的性格、一心為己的處事方法,皆與各自母親的教育相關聯,也折射出了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一系列現實質感的內容緊扣劇集主題,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感,劇集承載的教育意義也隨之落地。
從全劇來看,《青青子衿》將階級問題、教育平等等問題貫穿始終,「竹岫四少「」孤立、戲耍初來乍到的駱秋遲、駱秋遲因兒時試卷被調換而改變人生軌跡、寒門女子和娼妓之子無書可讀等,這些都是當時社會制度、教育體制下的縮影,而駱秋池希望憑藉年輕一代的力量去改變這樣的社會格局,實現教育平等。這些帶有強烈的對現實進行反思的價值輸出,讓劇集傳遞出更具有普世的社會價值。
此前也有劇集將現實價值探討融入到古裝劇當中,但大都是淺嘗輒止。對此,陳鍊表示,「我個人喜歡創新,在劇集裡融入新的元素,必須要貫穿整個主情節,而不是說蜻蜓點水或者是披一個外衣。」也正因為這樣,在《青青子衿》甜寵的外衣下,其核心是融入了詩歌文化、現實質感等元素,傳承中國傳統的詩詞文化,傳輸正能量的勵志價值觀,這也是《青青子衿》與其他甜寵劇的差異所在。
當前甜寵劇層出不窮,觀眾對於這類劇集審美迭代的周期加速。結合《青青子衿》的方法論來看,基於歷史、文化與市場等多方面的需求,突破了傳統的創作套路,向傳統歷史文化靠攏,賦予劇集更為深厚的現實質感,讓甜寵劇向「甜寵+」高階進化成為可能,或是古裝甜寵劇出圈的一大方向。
《青青子衿》是一諾眾合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古裝類代表作,也從中沉澱了不少實操上的方法論。「從臺前到幕後,以老帶新的操盤模式,大膽啟用與作品受眾年齡較接近的創作團隊,再邀請有經驗的人士來輔助、託底,是我做《青青子衿》總結的一大經驗。」陳鍊說。
具體來看,「以老帶新」這一方法論體現在《青青子衿》這一項目的多個方面。從演員層面來談,新生代演員呂小雨、範世錡挑大梁擔任主演,張晨光、黃海冰等老戲骨也有加盟,「以老帶新的演員陣容,是由《青青子衿》這個劇本決定的,書院故事當然以年輕人為主、為了呈現上更貼近真實,大膽啟用了有一定表演經驗的00後演員,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陳鍊說。
從幕後導演層面來看,《青青子衿》是由90後新人導演徐飛和資深導演李瀚韜聯合執導。陳鍊介紹,「徐飛擔任過《贏天下》服裝設計、視效總監,創作風格在年輕導演裡面是獨一無二的,特別符合《青青子衿》的氣質,此外,還邀請了曾執導《小李飛刀》、「隋唐」系列的李瀚韜一起聯合執導、監製,最終起到1+1>2的效果。」
隨著《青青子衿》的熱播,一諾眾合當前在行業內打開了聲量,也積攢了不錯的口碑,續集《宮學來鶴》的開發也將提上日程。據陳鍊介紹,一諾眾合從成立之初,便著力於全產業鏈的布局,全程參與到影視作品的開發中,未來將圍繞帶有現實質感的古裝劇、硬科幻、現實都市等三大題材深耕。
「在業內,我們是個年輕的公司,在受眾層面也以年輕人為主,過去幾年儲備一些力量,期待這兩年有大的爆發。」陳鍊期許道。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