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綜合自中國新聞網、央視財經、華商韜略,轉載請註明來源
意外、震驚、創紀錄……這是幾個月來,外媒在談到中國出口時,用得最多的詞彙。
幾乎全世界的人,包括中國人,在年初都沒想到,2020年會以這樣一種全球瘋買中國貨的方式收官。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衝擊下,中國的外貿數據卻最終交出了一份明顯超出預期的成績單:
01
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1月14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外貿進出口明顯好於預期,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據海關統計,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
成全球唯一貨物貿易正增長主要經濟體
海關總署稱,我國外貿進出口從2020年6月份起連續7個月實現正增長,全年進出口、出口總值雙雙創歷史新高,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貿易遭受嚴重衝擊,我國外貿發展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能實現正增長,還能創出新高,實屬不易。
國際市場份額再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外貿的逆勢增長推動了我國國際市場份額也創了歷史新高,我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鞏固。
根據WTO公布的月度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數據測算,2020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12.8%、14.2%和11.5%,這比歷史最高值分別大幅提升了0.8、0.4和0.7個百分點。
02
中國的外貿為什麼能這麼牛?
全球貿易大幅萎縮,中國外貿卻能逆勢增長,火力全開,靠的是什麼?
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中國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別人停工停產,中國已經率先復工復產,生產端率先恢復,有效彌補了全球因疫情衝擊造成的供給缺口。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分析,2020年我國出口表現大超預期。2020年6月以來,我國出口受海外需求回暖和防疫物資訂單不斷以及疫情產生的供給替代效應影響,出現大規模增長。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記者說,中國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率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而且出臺了出口退稅政策、增加外貿信貸投放、支持出口轉內銷等一系列幫扶政策,幫助外貿企業渡難關、保市場、保訂單,有力促進了出口。
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推動了出口較快增長。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分析,我國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穩步推動復工復產,去年4月份出口就實現了「止跌回升」,並連續9個月保持了增長態勢。
全球對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的需求大增,我國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療器械、藥品合計增長了31%,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9個百分點。我國出口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合計增長了22.1%,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3個百分點。
2020年3月份至去年年底,全國海關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4385億元,其中口罩出口了2242億隻,價值3400億元,相當於為中國以外的全球每個人提供了近40個口罩。
「這些出口商品既保障了全球防疫物資的需要,也滿足了世界人民在疫情期間的居家工作和消費需求。」 李魁文稱。
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為擴大進口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疫情影響下,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加明顯,進口需求穩定。2020年,我國原油、金屬礦砂等資源型產品進口量分別增加了7.3%和7%,糧食、肉類等農產品進口量分別增加了28%和60.4%。
03
「一帶一路」市場貢獻突出
2020年,我國前五大貿易夥伴依次為東協、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對上述貿易夥伴進出口分別為4.74、4.5、4.06、2.2和1.97萬億元,分別增長7%、5.3%、8.8%、1.2%和0.7%。此外,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9.37萬億元,增長1%。
04
史詩級大逆轉!全世界都在瘋買中國
加班,不停地加班,滿負荷運轉!
這是崑山緯創、聯寶科技等長三角製造商近幾個月來最大的感受。下半年來,在海外「宅經濟」的刺激下,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銷量暴漲。
就連多年不景氣的紡織行業,也忙碌起來。
由於疫情爆發,不少印度紡織品工廠被迫關門,只能把訂單轉移到中國。
在河北,一家紡織廠的負責人表示:「從9月份開始,外貿訂單激增,光是來自印度的毛巾訂單,一個月就要出產200多萬條。」
就在中國各地的外貿工廠加班加點為全球趕工的同時,位於美國西部大荒漠中的德克薩斯州洛文縣,也報告了新冠疫情。
至此,美國最後一個零確診的縣城淪陷!
在全球,新冠病毒已導致9000萬人感染,近194萬人死亡,新增感染者還在快速度飆升!
我們無法想像,如果中國也像海外一樣淪陷,今天的世界會是什麼樣。
因為中國控制住了疫情,全世界維持了正常的產能,最終得以喘息。從這個意義上講:
世界,欠中國一聲感謝!
而作為疫情中僅存的幾片淨土,中國也開足馬力,以最大的產能,馳援世界。
中國剛出現疫情時,美國想盡辦法,一再刁難。
當美國爆發疫情,中國仍舊向美國出口了400億個口罩,平均每個美國人獲得120個。
中國剛出現疫情時,印度先是發文禁止口罩出口,緊接著,其最大的棉花出口商又暫停了棉花出口。
當印度爆發疫情,轉而向中國求購醫療物資時,中國不計前嫌,伸出了援手。
如今,疫苗已成為全人類戰勝新冠疫情的最大希望。
但本應惠及全人類的疫苗,卻遭到少數西方發達國家的哄搶。英國、加拿大的預購量,足夠本國民眾一人接種五次以上。
美國政府則在近日籤署一項行政命令,優先讓美國人獲得疫苗。
要想讓全世界75億人都擺脫疫情,唯一的辦法就是擴產。而放眼全球,擁有此等產能的國家,只有中國。
事實上,就在眼下,中國產疫苗正源源不斷運抵阿聯、沙特、印尼、巴西等國。
中國的產能有多厲害?恐怕也只有二戰時的美國,可堪比擬。
年初,甚至更早前,海外不少媒體、學者和政界要人,都在憧憬著去中國化。但到了年底,《紐約日報》卻無奈地感嘆:
「中國企業已捲土重來。」
隨著全球瘋買中國,這個東方大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不但沒跌,反而更加穩固。而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證明,新冠病毒最早並非出現自中國。
這個連好萊塢最大膽的導演,都構思不出的劇本,再一次向我們生動詮釋了一個古老的中國智慧:
得道者,多助!自助者,天助!
05
2021年外貿還會繼續牛下去嗎?
對於2021年的外貿形勢,李魁文認為,世界經濟有望復甦帶動貿易增長,國內經濟恢復平穩增長也給外貿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同時,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的外貿發展依然面臨困難和挑戰。
不過,李魁文相信,隨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進,新的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不斷形成,202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有望保持增長,外貿高質量發展有望取得新的成效。
連平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出口良好勢頭還能持續一段時間。隨著我國需求持續回升,進口也會隨之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