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考重點之二|國產「女主」與「大女主」電視劇的發展路徑(答題背誦版)

2021-02-18 戲影考研必讀

「在任何社會中,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摘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影像的「照相性」反映了影視劇當之無愧地作為現實生活的複製性呈現,現實社會中性別差異的問題也無可避免地在國產電視劇中能夠找到顯露的痕跡


儘管文化觀念與社會實踐不相統一,性別的差距在藝術作品中還是存在著鮮明的錯位表達,這種問題在新千年以後的電視劇創作中依舊存在。

1990年《渴望》的橫空出世標誌了中國電視劇創新發展的轉折點,但是女主形象的合法性卻引發了不少的爭議。劇中的劉慧芳深得男性觀眾放心,卻遭到了女性觀眾的棄絕,便有人直指劉慧芳形象是對五四青年啟蒙精神叛逃。歸根結底,她是缺乏女性主義色彩(或者說是偽女性主義)的女性形象。

從《渴望》到《還珠格格》(1998)再到《流行花園》(2001),這些國產電視劇皆以精緻、浪漫的情節復刻著灰姑娘與白馬王子的愛情夢幻,企圖通過女性對愛情的追求男女兩性關係的和諧性別平等虛假意識來掩蓋攀龍附鳳(女性對男性的依賴)以及男權思想

《還珠格格》

在《女人不是月亮》(1993)、《武則天》(1995)、《大明宮詞》(2000)、《粉紅女郎》(2003)、《中國式離婚》(2004)等電視劇中,逐漸開始萌芽了較為鮮明的女性主義色彩。

其中,《女人不是月亮》相比《渴望》來說,則是直接發出了更加強烈的女性主義的吶喊。雖然當時的評論文中裡並未出現「女性主義」一詞,但這種非男權主義、非女性主義的性別平等意識的原初形態已經悄然呈現。

《女人不是月亮》

女性主義電視劇對女性社會生存和情感生存的關注,從農村轉入了城市,從文化程度較低、主體性較弱的農村婦女轉入了文化程度較高、主體性較強的城市女性。這類電視劇以《青衣》(2002)為代表,該電視劇延續了國產「女主」電視劇中以悲劇的形式體現了男女平等意識下,女性追求人生與夢想的艱難,這種艱難同時也是當代女性群體亟待解決的困境,由此折射了濃厚的女性主義意味。

《青衣》

《中國式離婚》對女性主義的詮釋則是表現出與《青衣》完全不同的形態,這部電視劇把婚姻的分崩離析幾乎全部歸結於女主身上,少了男性對女性居高臨下的凝視,多了女性對女性的凝視,深切地表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獨立、自信、自強的女性主體性。所以,這部電視劇體現了濃厚的女性主義色彩的電視劇,雖然它並未以「女性主義」一詞自詡,但是也當之無愧地作為了中國電視歷史上優秀的女性主義電視劇

新千年以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以及中國本土文化的繁榮興盛促進了思想解放的浪潮,女性主義在具體電視文本的呈現和研究開始崛起,在知網中逐漸多了以「女性主義」為視域的研究文章,從《大明宮詞》《青衣》《中國式離婚》等電視劇中皆有體現。

《大明宮詞》

1.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使西方文藝浪潮洶湧而來,以往單一、固化的思想開始受到覺醒和啟蒙,但這種思想解放僅產生在知識分子階層,探討民族復興物質經濟方面的生存之道

2.女性主義文論在當時更多應用於電影、戲劇和文學及其他藝術領域,電視作為一門新興的敘事藝術尚未得到兼顧。

女性主義文評(以「電視劇」和「女性主義」作為聯合檢索關鍵詞)在知網中,從1997年的0突飛猛進到2019年的119,其間體現了「她經濟」女性經濟的獨立以及社會生存的自主性)與「女性主義」文藝理論的並駕齊驅。

電視劇對女性形象的塑造逐漸迸發出「女強人」的獨特角色,這類角色有著大膽、鮮明、強勢的個性,自強獨立的社會地位,並在兩性關係、職場、家庭中比男性更有主見,更加優越,甚至敢於顛覆傳統

所以,「女主」劇逐漸過渡到「大女主」劇上,灰姑娘的愛情故事或者女性悲情故事開始過渡到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女強人」上,並開始逐漸呈現流行趨勢。這類「大女主」電視劇大多是以「男人愛我、女人害我」,集萬千財富、才華、名譽、地位為一身的敘事模式。

1.古裝宮鬥爽劇:這類電視劇能夠將女性權利與地位表現得淋漓盡致,又以《甄嬛傳》(2011)年為代表的宮鬥劇,摒棄了歷史感傷模式,展現古代天上人間的女主大戲。代表作有《陸貞傳奇》(2013)、《羋月傳》(2015)、《如懿傳》(2018)、《延禧攻略》(2018)。

《甄嬛傳》

2.現實題材大劇:主打女主在經濟社會中的披荊斬棘最終獲愛情事業雙豐收的美滿人生,代表作品有《我的前半生》(2016)、《都挺好》(2019)、《安家》(2020)。

縱覽近幾年播出的歷史和現代的「大女主」劇,表面上都體現了強烈的女性主義色彩。但宮鬥劇中的女主似乎僅是更換了性別的帝王將相,而現實劇中對強勢女性的刻畫也只是用一種刻板的形式訴說著「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古老傳言。

從性別平等觀念下洞悉之,才會發現「大女主」電視劇通過矮化男性角色的作用簡化女性能力以及結尾的女性被感化、回歸男性/家庭的蔭蔽之中的「偽和解」的形式來詮釋「有你無我」的零和思維

《都挺好》

不少國產大女主劇為了凸顯女性形象的完美無缺,地位的至高無上,刻意使男性處於「美學」的下風,在道德上也始終處於劣勢和反面。這種矯枉過正的方法顯然越過了性別平等的界限,通過矮化男性達到女強男弱的目的。像《歡樂頌》《下一站幸福》《完美關係》中的「姐弟戀」橋段,男性伴侶無論是「油膩」大叔小包總,還是小自己10歲的實習生,都是奇觀性有餘而現實感不足。

《歡樂頌》

這樣的方式方法所產生的問題不在於不能矮化男性,而在於不能完全矮化男性。創作視域上的狹隘一方面是在放棄或者忽略男性市場,間接貶損女性;另一方面則是沒有點燃女性在意志上的覺醒,反而揠苗助長,滋生「性別嫌惡」「兩性對立」的社會情緒。

當然,性別平等的觀念在一些影視劇中也能夠找到可資借鑑的參考範本。例如白娘子和許仙,在白娘子女主地位不變的情況下,許仙從《新白娘子傳奇》中的文弱書生,蛻變到央視版《白蛇傳》中懸壺濟世的醫者,再到動畫電影《白蛇緣起》中情痴熱血的少年。

《新白娘子傳奇》

所以,波伏瓦曾說過,如果女性想要從作為男性的「他者」中脫離,就要超越自己成為主體,而非活在男人強迫的他者地位之中。既承認他者的合法性又將自己和他者看作互為主客的雙重關係,那麼超越這種性別對立就成為了可能。

大女主劇中對女性能力的刻畫顯得華而不實,她們陷入危機、面臨困境時並沒有展現她們獨到的處事方式和態度,大多只能憑藉朋友和心儀對象幫助才能成功脫難。這樣的塑造方式還是一種淺嘗輒止的嘗試,不涉及她們真正主體性與真實性的原地踏步,還是在不反抗歷史或者承認男權中心主義的基礎之上為自己「命名」的。

這種面對逆境的能力更多是創作者主觀賦予的,而不是女性在磨難中練就的。《漂亮的李慧珍》中的女主換個造型就能夠在職場中如魚得水;《歡樂頌》中的安迪年輕有為,憑藉眾多女性難以望其項背的實力操盤股市、撼動企業;《延禧攻略》的婢女魏瓔珞初入皇宮就能夠與眾多嬪妃一決高下,就算忤逆聖意也不被治罪。

女性的成長主題在這些電視劇中是缺失的,她們不能夠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憑藉自身努力和智慧獲得成長,而只能在眾多愛慕者支持下在風起雲湧的後宮、職場中「躺贏」。所以目前的國產電視劇中,女性尚且不能夠實現真正獨立,這種主體性表現得不夠紮實,即便在一眾大女主的內部,這種力量的懸殊也十分明顯。

一些大女主的電視劇中,女主角常常會陷入原生家庭或此生家庭的泥濘之中,長期飽受著封建思想社會偏見而負重前行,最終也沒能得到實質性的解脫,只能在愛情和家庭的「治癒」下與男權的捆綁達成「偽和解」告訴觀眾的還是一個傳統的、倡導兩性和諧的、不深究兩性矛盾以及原因的美好世界。

《將軍在上》

古裝劇《將軍在上》表面上描摹的是「男主內、女主外」的新模式,但隨著男女情感的升溫,趙玉瑾脫胎換骨成為朝廷棟梁,而葉昭被馴化為傳統賢妻。故事的結尾,婆婆對葉昭的訓話便有意是對她的規訓——讓她回歸賢妻良母的傳統,在趙玉瑾凱旋後相夫教子、侍奉公婆,才使得婆媳之間的矛盾得以化解。

結尾的煽情其實暴露的是頑固的封建殘餘觀念追求自由、獨立女性的偏見,葉昭在最後放棄軍權吃起丈夫的軍餉,與婆婆共享「天倫」,故事又改寫成了「男強女弱」「夫為妻綱」的刻板。看似女性帶領男性成長的故事又倒退回到女性受到家庭規訓後不得不在經濟與愛情上依附男性的可怕事實。

遺憾的是,古裝劇受限於歷史並未跳脫出傳統的窠臼,現代劇也沒有做到盡善盡美。這種「偽和解」的結局在《都挺好》《完美關係》《安家》之中依舊根深蒂固。

戲影考研必讀致力於幫助每一個有夢想的考研人~

相關焦點

  • 這種題材敢拍大女主,國產劇的野心挺大
    女主歐陽夏蘭曾被「貶」去4S店實習,鏡頭對準的是汽車銷售環節和顧客的態度。《越過山丘》嘗試著,從儘可能多的角度,詮釋國產汽車行業的發展。《越過山丘》卻另闢蹊徑,它更像是一部大女主爽劇對彭越念念不忘的女二邱靈
  • 國產劇女主為什麼越來越「醜」?
    有人說這跟國產劇的數量增長有關,網劇多了,女主不夠用,自然滑向平庸。聽起來有點道理,但不完全對。自從2012年國產劇進入「年均萬集」時代,每年產能都在1.5萬集左右,直至去年才開始緩慢回落。根據《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發展報告(2020)》, 2019年全國各類電視劇製作機構共計生產完成並獲準發行的國產電視劇共254部,10646集。
  • 現在的國產劇女主,沒一個正常的
    最近熱播的國產劇,真是讓人看了火冒三丈。剛吐槽完國產劇男主裡的各式「油田」和「逼王」,最近熱播的幾部劇,又讓觀眾回過味來:國產劇裡的女主,也沒一個是正常的。《完美關係》裡的江達琳,憑一己之力將這部劇打入豆瓣3.9分的深淵,一頓騷操作,讓虎撲直男都不知如何洗地。
  • 男二不再喜歡女主的電視劇,最服的還是女二有備胎
    男二不再喜歡女主的電視劇,最服的還是女二有備胎大家都知道,女主角一般都是劇中焦點所在,常見的套路是男一男二爭女主。開金手指的電視劇更是厲害,劇中幾乎所有優秀的男子,不管正派、反派,喜歡的都是女主。說實話,幾十年如一日的都是這個套路,觀眾都看煩了。今天就一起來談談不按套路出牌的電視劇,男二居然不喜歡女主。不過,其實大家都喜歡這個角色設定的,對吧?
  • 大女主、瑪麗蘇,國產劇還能剩下什麼?
    從2011年《甄嬛傳》起,「大女主」、「瑪麗蘇」結構的電視劇開始瘋狂霸屏!與以往男性為主的電視劇不同,這類劇集的熱播讓觀眾們熱血沸騰,大呼中國女性終於崛起。據說接下來的影視劇檔期中,還有N多部「大女主」劇正在排著隊等待上映,放眼望去,無一朝代倖免。
  • 梅姨加盟《大小謊言2》,美劇大女主的黃金時代
    對於梅麗爾·斯特裡普這種級別的女星來說,一部能夠充分發揮她演技的作品,顯然是她必須考慮的重點。而《大小謊言》這樣的女性劇集顯然正是她需要的演技劇。劇集透過3位主婦的家庭生活,不動聲色地剖開了婚姻關係、家庭暴力、女性價值等多層次的主題,並賦予了幾位女演員巨大的演技發揮空間,正是憑藉劇中受虐女主的出色演技,妮可·基德曼閃耀了整個頒獎季,並通過一部電視劇而非一部電影,重新找回了事業的巔峰。2017年另一部大女主劇《使女的故事》雖然沒有請來電影咖,但也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功。該劇改編自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的同名文學作品。
  • 誰來救救被降智的國產女主們呀
    原著裡的璇璣做事果斷,她從始至終在意的只是司鳳有沒有騙她;劇版的璇璣人設大改,她被身邊人推著往前走,都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再翻看編劇劉芳寫的小作文,你會發現劇版想要走成長路線—女主角必須要經歷一些事方能強大起來,但編劇顯然沒有處理好,最後通過一連串的誤會來表現男主的深情、女主的無能。
  • 國版《來自星星的你》殺青,女二還行,看到女主直接棄劇!
    國版《來自星星的你》殺青,女二還行,看到女主直接棄劇!不知道各位網友還記不記得幾年前那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哇,小編不得不感嘆在當年這部劇簡直就是風靡一時,把不少女觀眾是迷得神魂顛倒的,小編就是其中之一。
  • 「扶搖式」的大女主戲,我們還要看多久
    ,也不知道是什麼讓他們產生了年輕人可能比較好騙的誤解,暑期檔電視劇總在挑戰觀眾的底線。首先,《扶搖》自然又是一部「大女主」戲,這很好判斷,因為標題就是女主的名字。但我,必須給大女主加上引號,因為這是個非常具有國產劇特色的定義。「該劇講述了出生底層的平凡少女扶搖,為解救同伴奮而下山踏上五洲歷險徵途,在此過程中意外結識長孫無極,並與其相知相愛並肩而立;兩人堅守『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信念,歷經磨難披荊斬棘,最終成功對抗不公的命運。」
  • 大女主消亡史
    自此,大IP成為影視公司、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的一場共謀。大IP戰略下,大女主的出現就順理成章了。劇集市場女性是主導,而大女主興起前夜,國劇市場正值新舊更替:有《大丈夫》這樣的傳統都市劇,也有《暗黑者》這樣的懸疑試水之作,但唯獨沒有針對女性描摹的作品。恰逢其時,大女主們填補了市場的空白。
  • 《竹馬鋼琴師》即將來襲,方逸倫魅力難擋,女二人氣高過女主
    《竹馬鋼琴師》即將來襲,方逸倫魅力難擋,女二人氣高過女主說到電視劇,每年各種題材的電視作品接連不斷的出現在我們眼前,受到了很多追劇者的歡迎以及喜愛,尤其是古裝類型的電視作品,就比如說最近剛剛收官的《陳情令》,在播出期間,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話題度不斷,並且這部電視劇中的很多演員都隨著作品的熱度
  • 國產言情劇不解套路之:為毛美富強男主總能看上最弱雞的女主
    糖想說的重點是,雖然女主的行為蜜汁奇葩,但是不覺得男主挑人的眼光才更讓人匪夷所思嗎?那從小和男主一塊長大,門當戶對青梅竹馬的女二蘇囡囡(黃燦燦飾)呢?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離人心上》的一大高明之處:終於沒有撕逼大戰了!而且女二還是一個標準的閨蜜楷模。
  • 以家人之名:宋威龍遭女二強吻,譚松韻叫女二大嫂!誰才是女主?
    關注肥鳥語娛,瘦十斤喲~《以家人之名》更新過半,男女主非但沒有捅破愛的窗戶紙,反倒是女二為了捅破窗戶紙強吻了男主,而男主竟然不解釋清楚直接下了女二的車,打飛的回新加坡了。《以家人之名》從8.6跌到了如今的7.7,甚至後期還有決堤之勢,女二齊明月功不可沒。講道理,讓人恨得牙痒痒的颯爽女二,瓜友還是喜聞樂見的。
  • 影視劇裡被女二而不是女主「驚豔」到的十一部電視劇
    看電視劇的時候,總會被裡面女配的美貌與演技所驚豔到。這裡不是說女主的演技不夠好、不夠貌美,而是劇中的女配往往是作為襯託女主美好善良的邪惡反派的存在。相對於女主從始至終的正面形象來說,女配一般會有一個從好到壞的過程,因而角色形象也更鮮活立體,對於演員來說也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 劇版《風聲》才是真雙女主電視劇吧?其他雙女主電視劇宛如詐騙
    因為大眾對於雙男主電視劇的逆反,雙女主的電視劇也增多了,看多了兩個男演員演對手戲,觀眾表示也想看兩個女主多演演電視劇,最好是兩個女生攜手成長然後擁有自己事業的故事,大家其實都挺想看的。現在,雙女主的電視劇是真的挺多的了,從去年的《白色月光》到今年的《了不起的女孩》《流金歲月》,幾乎都是雙女主設定的電視劇,但是如今大家也發現了,雙女主電視劇都有那麼一點詐騙的意思。
  • 《中原鏢局》,更早的大女主武俠電視劇
    這段時間重溫老劇,又看起來多年前這部武俠電視劇《中原鏢局》,對於武俠劇的熱愛,大概永遠都這麼強烈。 《中原鏢局》(又名《天地英豪》、《今世情仇》)是1995年陳明華導演執導的46集電視連續劇,由楊麗菁、狄龍等主演。中原鏢局的第二部換了主演之後,評價不如第一部了。
  • 章子怡版的大女主,卻沒有合格的宮鬥
    看瓊瑤劇,至少能求仁得仁;但看「大女主劇」,卻會在追求「大」的道路上誤入歧途。《上陽賦》應該是這種類型劇的強弩之末了。希望這部劇之後,能有真實展示女性生存環境的劇,來告訴女孩子們,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大女主」。作為一個典型的瑪麗蘇大女主劇,《上陽賦》中的所有配角,都是為女主而存在的工具人。
  • 「大女主」刷新愛情偶像劇
    《流星花園》創造了華語偶像劇的初代模板,以大S飾演的杉菜為代表的「草根女主」模式,被後來的多部偶像劇沿用。  隨後的《微笑PASTA》《公主小妹》《天國的嫁衣》等傻白甜偶像劇一度徵服大陸觀眾,而隨著大陸電視劇種類日益豐富,臺劇偶像劇人氣開始下滑。偶像劇女王楊丞琳2016年主演的《荼蘼》被看作臺灣偶像劇轉型大女主的開端,劇中女主獨立成熟的都市女性形象得到許多觀眾認可。
  • 《傳聞中的陳芊芊》女配變女主,女主變女配,這劇有看頭
    首先按照陳芊芊的劇本發展的話,原主陳芊芊是死在與男主大婚的當晚,其次女主陳楚楚與男主在一起,並且陳楚楚成為了花垣城城主。但編劇陳小千穿越進入了自己的劇本當中,成為了變數,其中最大的變數就是她成為了少城主,這樣最後最有可能觸發的就是劇本中女主陳楚楚的黑化。
  • 克拉戀人最神奇的電視劇,男主是作陪男二是真愛,女主是綠茶
    《克拉戀人》一部從一開始極度期待的電視劇,到最後只看女二CUT的神奇電視劇。變成了一個大美女……就去了總裁的公司工作了,經歷了一大堆利用男閨蜜,被拍女閨蜜的狗血事情之後,還跟女閨蜜說了一句很綠茶的話——我跟他在一起你不會生氣吧!我當時心想,我不氣,你們最好永遠在一起,放女二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