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是明代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講述人生、處世、修養的語錄性著作,和《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一起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是一部能夠讓現代人開闊思想、安頓身心的智慧之作。下文從中摘錄出六大經典語錄,並予以精當的評析,希望大家讀有所得、讀有所獲。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而超凡入聖,人品且判星淵矣。人胡不猛然轉念哉!——《菜根譚》
評析: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充分表明人的求財之心有多麼的痴迷,竟然可以為之不惜性命,以求財的心思和熱情去做學問,當然能事半功倍,但難度實在太大,尤其是現代人,心態普遍比較浮躁,求財極為用心,可在學習上卻大多是草草了事;熱衷追求榮華富貴,對修煉自身的品德卻極少關心;把媳婦當寶,卻難以對父母盡到基本的孝道。《菜根譚》認為,這些其實都只是一念之間的選擇,但結果卻有天地之別,由此可見轉變之難。
伺察以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養智;奮迅以為速者,多因速度而致遲,故君子以重持輕。——《菜根譚》
評析:現實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運用正確的手段去達到目的,如果急功近利,使用小聰明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去達到目的,那麼無疑是愚昧、糊塗的,最終只會給自己帶來悲慘的結局。此外,要牢記,做人做事,泰然的心態、持重的態度永遠是獲取成功的法寶。
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後福跟隨,何須戚戚。——《菜根譚》
評析:老子說:「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身在困苦中的人,千萬不要放棄對成功與幸福的追求,更不應該自暴自棄,而要保持積極向上的鬥志,勇敢地爭取屬於自己的成功與幸福。
兩個空拳握古今,握住了還當放手;一條竹杖挑風月,挑到時也要息肩。——《菜根譚》
評析:「兩個空拳握古今,握住了還當放手。」放下不等於放棄,放下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放下欲望,才會心態淡然,瀟灑寫意;捨棄貪念,才會心無旁騖,專心致志……陶淵明放下了對「五鬥米」的執著,這才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寫意;李白放下了官場名利,這才道出了「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的幽靜。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代社會,工作生活節奏都非常快,讓人疲倦壓抑,這時,與其與人爭名逐利,不如向古人學習,多一些清淨安逸的心境。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樂法。——《菜根譚》
評析:這句話大意是說,在路徑狹窄的地方行走,要留給別人行走的餘地;吃到可口的美食,要留出三分讓給別人吃。的確,想生活得輕鬆和快樂,就要有包容和分享的心態,與人相處,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寬容,才是真正能夠得到快樂的智慧。
進德修行,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菜根譚》
評析:對於現代人來說,身處各種誘惑之中,若想通過磨練心性來提高道德修養是不太容易的。真正要想做到,關鍵在於「心定」。正如《菜根譚》這句語錄所說,進德修行,要有木石一般堅定的心境,任富貴權勢,功名利祿,都不能動其心,仿佛此生從不需要這些一樣。而欲望之門不能稍開,一次把持不住自己,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為欲望所俘虜,就會陷入欲望的泥潭,平日的苦心修行也很可能就會枉費工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