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很少會有人想到,易烊千璽居然可以做出《溫差感》這樣一張專輯。
大部分人皆知,相比童子功出身強悍的舞蹈能力,易烊千璽的演唱能力一直就是短板,所以相較於一位歌手,大家更願意將他視作一位厲害的dancer。
千璽作為舞者的實力沒的說
即便如我,這樣一個被他上一張迷你專輯《我樂意沉默釋放內心焰火》勾引、震撼、循環播放《恆溫動物》近100遍的人類,也料想不到他的第一張正式專輯《溫差感》竟然能夠做到在概念、歌手氣質、可聽性上都再度進化,呈現一張能夠讓粉絲拿出來爆吹彩虹屁有底氣,大部分路人聽來也會有驚豔感的唱片。
這是一張在概念上非常完整的專輯。從私人角度出發,教主我非常喜歡歌手們在某個特定時期用一整張專輯來剖白自己內心的做法。這種唱片能夠幫助真正喜歡歌手的聽歌人進一步了解歌手的來程與去路,是能讓聽歌人與歌手的內心世界更貼近的直接方式。
而從另一方面說,由於要用一整張專輯來對自己內心的私密世界進行剖析,所以歌手在專輯的製作過程當中都會極度用心,交出來的作品質量都會有相當的保障,近來像是蔡依林的《Ugly Beauty》和楊丞琳的《刪·拾 以後》都是類似的作品,無論是口碑還是市場反響都有上乘的表現。《溫差感》也是如此。
形式上,專輯的視覺效果已是藏著別致的深意——
《冷靜和熱情之間》的單曲封面上,站在黑暗虛空中的易烊千璽穿著熱情的紅色西裝冷峻地直視著屏幕外的我們,腳下開出紅色的花,「冷」「熱」兩種元素不斷的碰撞交疊,構成了「冷靜和熱情之間」的千璽。
《溫差感》的專輯封面上,仍是同一場景,仍是同一套紅衣,但他坐在了白色的床上,旁邊的白色桌上是紅色的飲料,直視我們的變成了黑暗虛空陡然裂開後,另一次元中他的另一雙眼睛,你無法判斷那眼神是冷還是熱,又仿佛是一眼冷一眼熱,「溫差感」體現在每一個細節裡。
專輯的宣傳照裡,那雙眼睛露出了完整的樣貌,穿著黑衣的千璽在白色的場景中,身後是黑暗虛空中的白床、白桌、紅色飲料,床邊還有那朵紅色的花,他的眼睛繼續直視著屏幕外的我們,又好似看著黑暗虛空中的自己。
三張有連貫性的圖片像一個解謎的故事,也把他的「冷」與「熱」一層層扒開,讓我們看見這同一外表下複雜的易烊千璽。
另一方面,歌曲的排序已經讓聽歌的人省去了「分類」的麻煩,易烊千璽和其製作團隊用相當精巧的方式,將整張專輯塑造成了一個夢幻柔軟的夢,且將這夢順暢地分為了「冷」與「暖」兩個部分,讓所有人能夠更直觀的感受到易烊千璽的兩面。
專輯開篇相當直白,一曲純演奏的《入夢(intro)》和緩流淌而出,輕柔宣告:這便要開始入夢了,準備好吧!
第一首《末日長河》與前曲的氣質一脈相承,慵懶迷幻,歌詞不是常態的場面刻畫,但種種意向的描寫又好似有來自夢中末日猩紅的畫面感。易烊千璽的中低音仿佛半夢半醒間的囈語,不禁讓人想到他在instagram帳號上那些細碎難懂的po圖,異曲同工,帶著眾人進入他那紛雜卻一定有特別邏輯秩序的內心世界。
實際上,「冷」色調部分的歌曲,包括《犧牲的一半》《再一,再二,再三》《兩個傍晚的月亮》在旋律與編曲上都採用了較為冷靜的處理,緩慢、憂傷,歌詞方面也一概透著只可意會的暗湧情感,而千璽現在唱腔本也似低沉的絮語,詞曲唱編四位一體,傳遞著一個少年人面對這個世界時的疑惑不解、置身其中又獨立其外的思考。這一切也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張專輯在自我剖析上的「真」——歌曲們傳達的複雜性很像是我們看到的那個無論置身多熱鬧的場合,卻都似與這個世界有微妙距離,你知道他內心勢必豐富卻一定不好懂的,易烊千璽。
而後,是一支無歌詞,但由千璽哼唱的《酣然(interlude)》,為這大夢的「冷」與「暖」拉出了一條橋,橋的末尾,我們聽到了《冷靜和熱情之間》。這首歌是專輯明確的點題之作,「冷靜」與「熱情」的溫差在這首歌裡得到了完整的表達。
歌詞由與易烊千璽已合作多次的企劃統籌流水紀來完成,與千璽接觸頗多,對他的個性有相當了解的流水紀,用「我在沸點燃燒我要的冷靜」、「我在冰點凝固我要的熱情」以及海洋中的火山等深邃卻又易懂的意向,將這個男孩在冷熱之間的衝突與遊移表達得合理而清晰。
橘子海作為製作人的驚喜加盟,為這首本該坦誠得有些鋒利的歌加上了一層厚厚的浪漫濾鏡,讓千璽的自白統統變成了粉橘色,即便那「冷」也閃耀著柔軟的光。
而專輯前半部分冷調紛亂的自語,也在這首歌之後徹底轉換為清晰、溫暖的情感表達,音符間是可觸的溫度,字裡行間也均是易懂的溫柔。「暖」色調之篇章正式拉開帷幕,至於這部分的表現力如何?可別忘了,易烊千璽可是一個骨子裡本就燃燒著火熱溫度的射手座。
而為了更大限度地展現易烊千璽的溫度,這一部分大膽地使用了多元曲風,且這時候千璽已經成年,因此表達的情感就更加直接,相比「冷」色調部分暗示的冷靜的成長,此部分的歌,以更加直白的方式給人一種孩子長大了的明示。
《Fall》是華語音樂中使用率並不算很高的雷鬼風,營造了一種夏夜的迷醉氛圍,讓人有一種仿佛已經穿著花襯衫和沙灘褲想要拉著身邊人一起sway起來的衝動。《I Adore You》則是一首R&B情歌,雖然在R&B必備的自由靈動上仍欠一些火候,但被這個少年偶像初成年的夢幻情懷包裹著,浪漫、純真,空氣中仿佛都有粉紅色的氣泡。
《念想》是他去年口碑票房大作《少年的你》的情感曲,吉他版的MV裡,他還是電影裡那個小北,穿著並不體面的衣服,拿著破吉他,以街頭少年的姿態唱著他守護的決心與堅定。歌與角色極貼合,從前並不擅長的小高音也表現出色,脆生生的聲音,繼續引人入戲,惹人眼淚。收錄進專輯的鋼琴版裡,他更冷靜也更深情,是唱給所有流離失所的心的,補全了我們缺失的安全感。
易烊千璽《念想》MVSee?易烊千璽開始小露性感了,而且是高級的用聲音就足以展現的性感,唇齒的摩擦,顆粒感的喉音,和他平時不苟言笑的形象一重合,一種禁慾的荷爾蒙撲面而來,試問誰不喜歡一個對旁人冷冰冰,但所有情話都只留在你耳畔的人呢?
專輯在仿佛棉被的溫暖與安全感中進入尾聲,在《初醒(Outro)》裡,從前面所有歌曲中挑選出的歌詞構成了一首異常和諧的配樂詩,千璽用念白的方式將它緩緩吟誦而出,一邊令人感慨《溫差感》在概念上的高度統一性,一邊還要贊一贊,聲音氣質這個東西真的是老天爺的賞賜。千璽連說話的聲音都有不落俗套的質感,可以擁著這聲音入夢。
當然了,聲音好聽是一回事,唱得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必須得說的是,若是熟悉易烊千璽的朋友,就可以感知得到他在這張專輯中vocal上的表現力已是有大進步。這張專輯做到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千璽在演唱上的優勢,將他性感的氣音、喉音、咽音最大化利用,營造了舒適的敘事氛圍。而千璽應該也在演唱上下了不少功夫。
其實作為一個在電視劇和電影方面已經擁有代表作,而且收到業內大量誇讚的演員,易烊千璽本可以不用在音樂上花那麼大的功夫,畢竟眾所周知的事情是,現如今做音樂的收益和反饋遠沒有做影視來得大與快,且所謂電影咖的地位在刻板印象中總是要比歌手來得高些。但千璽卻依然在歌手這條路上不斷努力著、輸出著。近年在各大舞臺上他的live演出,無論別人如何,他都是真唱,即便會有大小瑕疵,但足見他對自己的要求之高,在臺下所付出的努力也絕不會少。最直接的表現是,在這張新專輯中,他用假音帶來的小高音更有韌性,已能支撐他在強烈情感表達中的需求。
作為歌曲《再一,再二,再三》的製作人,陳建騏在於千璽合作後對她讚賞有與
而在live演出中的進益,看過他最近在「玊爾」演唱會上表現的朋友應該也是有體會的,無論是聲音的穩定度、抒情能力還是聲音表情,都有肉眼可見的提升。而既然說到演唱會,就還是不免要誇一誇千璽及其團隊的聰慧,演唱會上,除了自己的曲目,他挑選翻唱的多首歌曲,包括王力宏《Can You Feel My World》、好妹妹的《你曾是少年》、古巨基的《找到你是我最偉大的成功》,甚至姜育恆的《再回首》,都與他的個人形象和聲音氣質相當貼合,而且都在他最好聽耐聽的音域之內,應該也正是這樣的審美和選曲能力,奠定了易烊千璽的solo歌曲幾乎無糞曲的基礎。
而回歸到《溫差感》這張專輯,作為一個大熱且有作品傍身的頂流藝人,他能夠調動的資源應該是相當頂級的,我們原本可以看到一張異常華麗,閃耀著金字光芒的幕後名單。但仔細看看專輯的製作陣容,我們就會發現,專輯中除了陳建騏、朱敬然、易家揚、王治平、火星電臺等幾位「大家」,包括橘子海、羽田、何佳樂、太一、文兆傑在內的其他幕後陣容,都是新興年輕的音樂人,他們的過往資歷也許並不那麼驚人與漂亮,但卻都為千璽帶來了相當合身的作品。
像是羽田作詞作曲並製作的《犧牲的一半》,就將少年置身世界中央時,內心在敏感與麻木間的無奈掙扎表現得淋漓,也正貼合了千璽過早置身成人社會的少年偶像的身份。
另外,《溫差感》做得最好的地方還在於,並不因為要「自白」而強迫千璽進行創作,正視歌手的能力,在對歌手有深入解讀的基礎之上,找到最適合他的創作者來為其量體裁衣,不迷信原創,也不迷信成名成家的音樂人,這一定是更吃力的,至少從宣傳上會吃力一些,而且這需要歌手從某種程度上做出內心的奉獻,也需要整個團隊對歌手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可喜的是,最終的結果是令人欣喜的,《溫差感》的「自白」完成得精彩,專輯整體質量也跳脫了「流量」作品只有流量的怪圈,實現了口碑上的成功。
經此一役,坦白講,對千璽未來的音樂我一定是產生了更高期待的,而他從dancer到高口碑solo歌手的逆襲,其實也給很多藝人提供了一個腳踏實地做音樂,巧妙聰明避雷區,認認真真磨唱功的範本。
而仔細想想,千璽大概並非僅僅在音樂上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