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杏兒在《演員請就位》第四期感恩自己的「娘家」TVB,看著飲水思源情商高,但其實挺禿然的。
不得不承認,快節奏、競爭大的香港娛樂圈很鍛鍊人,想要成名立萬難上加難。
演員的業務、適應和抗壓能力出眾,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演技模式化。就像楊志剛說的,電視劇製作周期短,導演沒時間給你摳細節。
TVB這樣不斷推出日播新劇的電視臺,更沒有那個時間、精力和資源,只不過是流水線水平很成熟罷了。
這些年港影、港劇的沒落,並非沒有道理。
即便胡杏兒出演的《誤殺》受到在場導演的一致讚揚,但網上的評論卻是褒貶不一。TVB成就了她,同時也限制了她的格局。
舉個例子,最近看了央視的《吉他兄弟》,裡面有兩個熟面孔:阮兆祥和陳嘉佳。
如果不是「配音」,我以為自己看的是港劇,那個表情和動作非常TVB。這是一種長時間的機械記憶,變成了一種習慣。
這些主動離巢,北上尋找機會的演員都曾是被TVB重用的佼佼者,他們有選擇的餘地。然而並非人人都像胡杏兒那般幸運,還有個大平臺讓她感謝「娘家」。
主動出走轉投對臺,與老東家TVB唇槍舌戰、關係緊張的演員可不少。可見TVB只有一個「胡杏兒」,她的成功不可複製!
當然還有一部分,是被不斷減薪而無奈離巢的,比如女星蓋世寶。
據港媒稱,蓋世寶是香港藝人中唯一真名姓蓋的,所以非常有特色也有記憶點。皮膚有點黝黑,相貌姣好,被稱為「小朱茵」。
公司曾計劃力捧蓋世寶和另外一名模特組成組合,如果順利出道,估計就沒Twins什麼事了。
命運就是這麼好玩,後來接到周星馳試鏡邀請,也不了了之了。
最終,蓋世寶成為了少兒節目主持人,人送外號lulu姐,一幹就是20年。
蓋世寶對此倒是看得開,覺得命裡有時終須有,她自稱隨緣,很有點人淡如菊的味道。對自己主持人的工作也很滿意,覺得比外面打零工要好賺得多。
但是!
TVB不斷減薪,一年到頭接不到幾個秀,收入跳水讓蓋世寶決定離巢。因為還要供樓,持續幾個月的零收入讓她倍感壓力。
不是一線拿不到好資源,也沒有那麼好的人脈,坐吃山空不是辦法,蓋世寶已經決定下個月開始靠賣耳環為生了。
看來廖啟智「淪落」到擺地攤賣衣服的烏龍,有人幫他變成真的了。
要說人們為啥對港劇演員晚景悽涼如此深信不疑,還不是因為機會少、工錢低早已名聲在外。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蓋世寶處境窘迫,但是她也沒打算靠男人脫貧。
今年40歲、顏值和身材在線,加上多年兒童節目的好感濾鏡,蓋世寶想找個靠譜、經濟穩定的男人嫁了不是難事。
可她偏偏是個不婚不育主義者,如果對象不是「海王」梁正賢,這戀愛也很難談得下去。
說到這裡,你可能對蓋世寶的印象是新時代獨立女性,不依附男人,好樣的。
但,整個採訪看下來,發現蓋世寶的個性理性到冷漠,不近人情。
她曾有一個談了7年的男朋友,對方跟她求婚,蓋世寶硬是拖了1年才回應。
而她的答案是:NO!
她對自己的剖析相當精準:太清醒、不夠愛、對婚姻家庭無渴望。
蓋世寶認為結婚生子產生的巨大責任,是她無法承擔的。她的害怕和逃避可以理解,但是拖了1年有點不近人情吧。
不只是感情方面如此,工作亦然。
對待自己18年的崗位,她說自己沒有興趣,也無需培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開,工作要求她做什麼就做什麼,很是逆來順受。
倒不是說這種平衡感不好,而是感覺不到蓋世寶的任何情感連接,活得很機械。
這樣的性格可能與她的原生家庭有關,父母從小離婚,由母親一把拉扯大,生活拮据、物慾降低。進入娛樂圈也沒有改變她沒有「得失心」的特點。
其實蓋世寶並非無欲無求,不然也不會無奈離開TVB,證明她是有底線的。我覺得更多的是對他人的不信任,和對失去的抗拒,不敢貪心。與其說是獨立,不如說是不安心理營造出來的自我保護。
不婚丁克是個人選擇,但依舊希望蓋世寶活得更輕鬆,更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