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契約》上映多年,結合刪減片段和原始小說,今天和大家聊聊影片裡的關鍵細節和彩蛋,其中《異形:契約起源》的小說是《契約》前傳,有描述影片中其實可能存在叛徒。
關鍵詞:契約
我們知道,影片副標題契約,是這部影片契約號的由來,就如前作普羅米修斯號一樣。
但普羅米修斯和他本身影片的劇情,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那麼今天這一部《異形:契約》中的契約,又代表著什麼呢。
契約的英文單詞,也可以翻譯為聖約,最早出現在希伯來聖經中,主要指的是上帝(神)和人之間建立的約定,即上帝造福人類,而人類在行為,道德和宗教上要負有一定義務。
這個理解範圍就更為複雜和廣泛了,同時也有非常多的宗教含義和故事。
結合影片來理解,這裡更多可以解釋為「諾亞之聖約」(契約)。
上一期我就聊到,契約號其實就像太空版的諾亞方舟,在《創世紀》中,諾亞一家和動物登上諾亞方舟,所以之後的人類,都屬於諾亞的後裔。
此後諾亞給人類頒布了諾亞契約(聖約)七大法律,來約束人類的一些行為。
所以契約(聖約)在影片中的意義,或者說這艘船之所以取名為契約號,就是希望這些殖民新世界的人類,不忘人類之契約,殖民者在新世界同樣約束人類的不好行為,好好做人。
當然,如果拋開宗教解讀,更現實的含義是,在契約號上,載著眾多殖民者和船員,他們離開地球,拿的是單程票。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船上的人和偉倫工業達成一種契約合同,他們用自己不能反悔的決定,來換取偉倫工業給他們一個全新的世界和未來。
在影片中,契約模式其實無處不在,比如馬上就會聊到的,大衛在白房間裡演奏的《眾神進入聖靈殿》的故事,還有丹妮絲答應雅各布在河邊建小木屋,沃特對丹妮絲的責任等等,都有著一種契約默契。
關鍵詞:最後的晚餐
在這一段番外中,艦長雅各布開始有感嘆外太空的震撼,副艦長奧拉馬上附和同感,而且看奧拉拿著紙筆,一直站在艦長旁邊畢恭畢敬。
當雅各布要去休眠,被問及誰說祝酒詞,奧拉也極力想著自我推薦,甚至他好像好提前寫好了內容,結果還沒開口就被拒絕。
包括之後奧拉還是沒有放棄,依然想在丹妮絲髮言前發表兩句。
這些除了展示了奧拉對職權的野心外,我看到更多的是奧拉希望得到認可和尊重,但奧拉越想達成這個目的,就越心急。
這也導致當他真的成為艦長後,他極力想要證明自己,從而在當發現工程師母星時,他潛意識有一種對賭心態,想證明給大家看,他絕對有資格做正確的決定,做正確的事情,而不僅僅是把事情做正確。
這個番外名字叫《最後的晚餐》,用意當然很明顯,就是影射了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
在影視作品中,不管致敬也好,隱喻也罷,玩《最後的晚餐》這種梗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近幾年的影視作品中,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還有《西部世界》第二季,都有玩過。
所以在老雷作品中搞這麼一出,一點都不覺得驚訝。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講述的是耶穌和十二門徒共進最後晚餐的場景,畫中展現的是耶穌說出門徒中藏有叛徒時的那一刻。
如果這番外短片要和畫作關聯解讀的話,那確實這是他們大部分人最後的晚餐,而且他們之中在後面確實多了一位叛徒,就是偽裝成沃特的大衛。
但網上還有一個更黑暗更細思極恐的推論,這是因為專門撰寫異形小說的艾倫.迪恩.福斯特,在《契約》上映後寫了一部《契約:起源》,這本小說等於是《契約》的前傳,主要寫的是在契約號出發前,地球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這個首次的人類遠航殖民計劃,甚至有些組織計劃阻止契約號出發。
小說主要寫了一些偉倫公司的黑歷史,同時也描寫了契約號出發前藏有叛徒,並從中一直試圖搞破壞,比如小說有寫到契約號的空氣環境讓人很不舒服,特別乾燥,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丹妮絲向系統反應過多次。
甚至還描寫了艦長雅各布的發燒,是有人蓄意造成的。
小說發布後,就有網友猜測影片中飛船有叛徒,這也是為何艦長的休眠艙一直打不開還著火,這一切都太蹊蹺了。
再結合《最後的晚餐》這支番外,更讓大家紛紛展開腦洞,人類中真正的猶大(叛徒)是誰。
當然,異形小說還是和電影不能完全同一時空,就像超級英雄電影和漫畫一樣,有聯繫但不會完全編入一個故事宇宙。
但異形主創這樣的騷操作,確實讓影片有了不少的有趣解讀空間。那問題來了,你們覺得,如果人類中有叛徒,那個人會是誰呢?
給大家三秒鐘時間,3,2,1….
好,咱們就來玩下過度解讀唄,我猜如果真的有叛徒,我覺得是田納西(自殺式任務),最直接的就是田納西活到最後,而且收到肖恩信號的也是他,能聽出是《鄉村路帶我回家》的也是他,而且期間還冒險下降飛船高度。
那麼田納西這條肖恩信號哪來的呢,在國外reddit論壇上,就有網友指出,大衛其實早就和偉倫公司聯繫上了,並持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上傳給偉倫公司,這就是《大衛的實驗室》為何分了這麼多小片段的原因,因為並不是大衛登上契約號才一起上傳的。
然後大衛傳給偉倫公司其中就有肖恩的唱歌信號,之後偉倫公司做了個局,也就是契約號經過那條航線,目的是想讓大衛把他的研究成功(抱臉蟲),拿回總部繼續研究,甚至還有一船的殖民者供大衛享用。
至於為何中子脈衝正好爆炸,在原始劇本中有解釋,天堂母星中子脈衝是有規律性的,也就是偉倫公司有算好時間,契約號正好在那附近時,中子脈衝爆炸。
好!過度解讀完畢,我知道這些推理都存在各種漏洞,所以大家且一看,我且這麼一聊,我們接著看影片其他的細節。
關鍵詞:降落
有人會疑問為何他們不直接降落在信號源更近的地方,而是停在一個湖面上。
在當時快要降落時,駕駛員小法有說到,她不喜歡這地形,因為山形環繞,難以和契約號通訊,所以最後他們選了一個相對較為空曠的地方。
工程師母星探險這些戲份,是在紐西蘭的米爾福地帶拍攝的,之後也有國外網友繪製了當時登陸飛船降落的地方,以及肖恩駕駛工程師飛船墜落的地點,還有工程師的城邦。
雖然並不能真正代表影片中母星的地形,但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降落的地方是最安全的,肖恩墜毀的工程師母星當時在山上,不可能降落在那,而城邦的選址非常隱蔽,因為沒有生命,系統也無法檢測到。
關鍵詞:作死的船員
其實,在《異形:契約》當年公映前,有內部試映了一個版本,那個版本的一些片段和畫面,也沒有收錄進藍光版的刪減片段中,據說內部試映版時長有3小時,但沒有得到官方證實。
其中就有一段,是船員登陸工程師母星後,沃特有率先出艙,去檢測星球空氣中的含氧量,有沒有有害物質,等沃特確認安全後,船員們才出艙,這也解釋了正片中為何船員沒戴頭盔就作死出來。
個人認為這一段是嚴謹的,但從影片節奏來看,這一段其實可以用一句臺詞就能帶過。
事實也是如此,在正片中,系統就直接用臺詞表示外面大氣結構安全,適合人類呼吸,根據異形宇宙裡人類的科技,不是第一次踏入陌生星球了,所以船員也不會太小心翼翼。
此外我也知道船員在《契約》中有很多作死表現,但用一句千年老話就是「劇情需要」。
不過往細裡分析,這些船員都是科學家出身,好奇和探險精神是他們的原動力,而安全小隊則聽命於科學家,沒有太多話語權,而且真正的艦長雅各布提前領便當,所以綜合來看,這些船員的作死冒險,是符合角色驅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