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林俊傑改編的劉歡作品《鳳凰于飛》備受關注,再度刷屏朋友圈,熟悉《夢想的聲音》的人想必已然見怪不怪,畢竟林俊傑在第一季中《女兒情》、《我懷念的》等作品亦曾引發同樣現象。但其此次改編,對比以往則有很多「不同之處」。
《鳳凰于飛》是劉歡為電視劇《甄嬛傳》創作的片尾曲,歌名出於《詩經》,作詞同樣選擇了詩經體,作曲方面更是大膽的採用中國五聲配旋律,並進行了各種大跳進、連續跳進、反向跳進,實驗性的嘗試幾乎挑戰了人類對於嗓音控制的極限,是公認的高難度歌曲。即使林俊傑被稱為「行走的CD」,在挑選到歌曲時也為難的表示「臣妾做不到」。
從任何角度來看,《鳳凰于飛》對於林俊傑都是一首非常難的歌曲,即使原汁原味呈現在舞臺上已然不易,更況且之前並無演唱過類似歌曲的經驗,按照林俊傑的改編習慣,為了確保不失去歌曲的本來之美,定會保留一定程度的歌曲原有特色。
歌曲改編本身的合理性原則,決定了改編者必須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林俊傑在節目給予的3小時內,觀看了《甄嬛傳》片段以及歌曲過往評價,而後重新改編自己的版本:「在短短的幾分鐘裡面,想要呈現的不同的角色色彩,其實壓力很大,這應該算是我改編這些歌曲最大挑戰跟難度的一首。」
《夢想的聲音》向來是一個充滿奇蹟的舞臺,壓力的背面,往往會出現驚喜。
對於這首「改編最大挑戰與難度」的歌,林俊傑並沒有隻從「唱」方面著手,還增加了一定程度的「細「進去:從一個舞臺導演的角度去考慮,包括表演視覺上的服裝造型與妝容、聲音、樂器、編曲,甚至伴舞等因素。
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令人拍案叫絕。改編後的歌曲中,林俊傑用三段式的演唱,在編曲營造出的逐漸加厚氛圍中,為大家講述了一段「得非所願願非所得」的悽美故事。
第一段用吉他與電子音,輔以低音營造「說書人低吟」的空靈氛圍;第二段,樂器搭檔Kenn C老師改用「吉他之祖」的烏德琴,林俊傑也以高八度的假聲演唱,將角色切入到代表雌性的「凰」,高亢近乎悽厲的嗓音,傳達出「她」的憂傷;第三段,配以加重的鼓點,聲音重新切換到真音,氣息與咬字也適當下壓,完成了「凰」到「鳳」的轉換,在歷史厚重感的演唱中傳達了雄性的堅定與擔當。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編的過程中,林俊傑在文化細節上做足了功課: 「鳳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本是雌雄一對,是可以分開講故事的。此外在伴舞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兩位舞者一個是清朝皇帝裝扮,一個是埃及豔后裝扮,分屬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仿佛是一場平行世界沒有交集的對話,意境感十足。造型方面則選擇了有帽子的復古服裝,戴上帽子即為演繹起女性角色「凰「增添一分神秘感,配合異域風情的配樂及女舞者,更多了一種儀式感。
其實服裝也好,伴舞也罷,舞臺上戴帽子前後體現的儀式感,以及編曲到一定段落引入新的元素,林俊傑在採訪中表示,一切的創作初衷都是圍繞音樂改編本身出發的。
此番「邊唱邊演」的劇情式立體改編,引得本期X導師梁靜茹大讚:「很神秘效果非常好,下次演唱會也想要唱這首歌」;林憶蓮更是說「很少會聽到林俊傑用這樣發聲的方式」。
對於這樣的改編方式,林俊傑也曾緊張到問自己是否合適,畢竟這是他第一次嘗試用進入劇情的方式來演唱歌曲,是觀眾可能沒有看過或聽過的林俊傑,表演過程中他則一直在悄悄觀察觀眾的反應,看看是否能接受。
事實上,自2003年出道以來至今14年間,作為唱作實力俱佳且高產的歌手,林俊傑的樂壇地位已然毋庸置疑,一次實驗性的演唱就讓他如此小心翼翼,與其說是對於粉絲的責任心,不如說是他仍懷揣著對音樂的敬畏之心:對待《夢想的聲音》每一次的舞臺,都秉持著對待「第一次」的敬畏。
大抵是因為有過「失聲100天」的可怖經歷,「重新開始」過的人總會把每一次都當做第一次,所以林俊傑在《夢想的聲音》中總是不停綻放光彩,進行不同的創新,體驗不同的「第一次」。相信有了《夢想的聲音》這個音樂圓夢平臺所帶來的靈感刺激與發揮空間,林俊傑可以做到粉絲心中永遠的「他」——即「林俊傑最好聽的一首歌是哪首?永遠在下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