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做公益沒人知道,粉絲捐款災區沒人知道,粉絲聯合發動帶你走進非遺、弘揚傳統文化的活動也沒人知道。偏偏大家看到的都是網上連屬性都沒辦法確定的人發出來的過激言論,然後以偏概全的去定義了一群人。」
知乎網友這番為粉絲團打抱不平的評論背後,是隨著粉絲團的曝光度提升,大眾對於粉絲團產生了種種認知偏差,從而出現了粉絲團被汙名化的現象。損失厭惡、錨定效應等常見的認知偏差不斷影響著社會對粉絲團群體的看法。
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小部分人群的激進言行,卻忽略了被汙名化的粉絲團實際上是具備相當積極潛力的社會群體,而如何能夠引導、驅動這一集體力量得到合理釋放,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娛樂內容生態愈發繁榮,隨之而來的是,粉絲群體也日趨龐大。同時,網際網路、網絡媒體的蓬勃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這一群體的活躍。據36kr市場研究院發布的《粉絲經濟下的用戶行為觀察報告》,在2019年對聽說及使用過追星平臺的90後中,有81%的用戶是90後和00後,整體學歷水平高。
這意味著,粉絲團成員的構成大部分都兼具年輕化、具有一定認知水平的特點。事實上,以90後和00後為主體的粉絲群體在當下網際網路時代所帶來的能量,對娛樂產業的各個方面都產生著重要影響,特別是在娛樂消費領域,他們更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年輕化代表著新潮和活力,卻也成為這一群體的隱憂。一面是逐漸年輕化的粉絲團的話語權提升,社會影響力凸顯;另一面,是粉絲團在被娛樂信息推向大眾視野的同時,不時伴隨著被汙名的裹挾。
年輕團體可以在社群活動中貢獻積極力量。但同時,年輕一代由於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面對鋪天蓋地的網際網路信息時,部分人也會疲於思考,被網上的隻言片語所誤導。這也是為什麼當網上出現「撕逼」、「拉踩」等負面新聞時,網友容易把說這些不當言論的人與年輕化的粉絲團聯繫在一起。這樣的刻板印象不僅給明星帶來負面影響,也挫傷了粉絲團釋放正能量的積極性。
從「227」一個小規模的粉絲事件掀起巨大風浪,到@江蘇網警 揭開用戶@白飯今天要開心 假扮粉絲和抑鬱患者挑撥矛盾,再到7月震驚全網的「晨小晨」事件 ,「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的說法被越來越多人質疑,且不說極端個體不能代表群體,當一個又一個「假粉絲」處心積慮去給一個群體抹黑,讓偶像去為不知真假的粉絲買單時,無疑影響了整個娛樂生態的正向發展。
在前文中提到的認知偏差中,粉絲團可謂屢屢「中槍」。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所產生的負效用遠遠多於正效用,人們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這也是知乎網友提到的「粉絲團賑災抗洪無人知,過激言論轉發過萬」等現象產生的原因。
而錨定效應通常是指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這種認知偏差也時常作用在粉絲團群體身上。很多時候粉絲團還不知發生了何事,就有部分網友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被營銷號引導,倉促地給粉絲團貼上了「噴子」、「水軍洗白」的標籤。如偶爾發生的粉絲負面事件引發社會巨大關注,而粉絲團長期堅持的公益項目卻少人問津。綜上所述,如何減少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發生,平衡粉絲團能量、讓能量得到正向引導,從而促進娛樂生態發展,乃是當下要務。隨著網絡媒體的去中心化、高度的社交性,粉絲文化也逐漸從受眾型向互動型過渡,在人人都能發表自我觀點、人人都是點評家的時代背景下,粉絲團作為擁有強大勢能的群體被曝光在人們關注焦點的漩渦中。毋容置疑,年輕群體們擁有著求而不得的熱情活力,從社會的發展和秩序的建構來看,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如果能用好明星的影響力,便能將粉絲團的正面價值最大化。
粉絲團具備了相當勢能,這些都為其助力社會公益事件、提升方方面面的影響力提供了先決條件。
蔡徐坤於8月13日出席了央視《心連心》活動,在微博曝光的路透圖上,蔡徐坤與身邊的群眾握手,被握到手的小粉絲激動的張大了嘴巴,並因此登上了熱搜,公益活動獲得了更好的傳播效果。在近日,九江市藍天救援隊發布文章感謝肖戰粉絲團的公益捐贈,文中提到,有粉絲在捐贈物資中留下了小紙條,上面寫著:願藍天救援隊,每次救援都成功,每位隊員都安全,大家要好好吃飯,這樣的溫馨話語令人感動。該救援隊在文章開頭就寫道,「謝謝你,肖戰粉絲團。」
一方面,粉絲團通過公益事件讓娛樂與社會產生直接關聯,一切開始變得有溫度起來,外界能夠直接感知到偶像的引導力量;另一方面,通過熱心公益、粉絲團也將勢能最大化,正能量的氛圍同樣能夠反哺明星品牌在業界的認知。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明星粉絲團是一股重要的公益力量。一個較為直觀的社會案例,在今年七月下旬,我國南方多省遭受到持續暴雨帶來的災害,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壹基金等慈善基金會緊急在新浪微公益平臺發起防汛抗洪相關公益項目,其中,粉絲團的力量尤為強大:
截至8月16日,微公益「2020防汛抗洪,共渡難關」相關公益項目捐款總額超過615.71萬元,捐款人次超過78.55萬次。其中,明星粉絲以一起捐、定向合作公益項目等方式就帶動了56.26萬人次捐款,捐款總額達到443.97萬,佔微公益2020年抗洪救災捐款總額72.1%。
而在今年上半年,微公益平臺上50多個抗疫公益項目吸引了粉絲捐款150萬次,所捐出的善款總額超過2000萬,佔微公益抗疫項目善款總額35.6%。
7月,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推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防汛救災,不過整體籌款情況不甚理想。《公益時報》報導稱,在20家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上搜集到47個針對今年南方洪災發起的籌款項目,總籌款目標金額為4111.73萬元,截至當日19時,僅籌得709.84萬元,總體完成度僅為17%。
而在這次籌款項目中,有兩個項目——「朱一龍粉絲馳援水患」和「博肖愛心聯盟馳援洪災地區」,由於發起方為明星粉絲群體,動員性較高,當時籌款額度超過90%。
社會組織的無力感與積極性高、凝聚力強的粉絲團形成了鮮明對照,這也讓社會各界人員看到了粉絲團的力量。在社會發展中,粉絲團能量效應最大化的積極案例比比皆是。
社會、明星、社交平臺、自身,粉絲團的「去汙名」之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儘管大部分粉絲及網友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及辨別訊息真偽的能力,但鑑於網際網路環境的複雜性、用戶逐漸呈現低齡化走勢等多重因素的作用,粉絲團體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因此,無論是社會、明星、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還是粉絲群體自身,都要給予粉絲團一定程度的正面引導,才能確保這股粉絲能量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從社會發展和秩序建構來看,社會首先需要卸掉有色眼鏡、正視粉絲群體。儘管此前有過一些影響社會輿論的關於粉絲團的負面事件,但在扶貧賑災抗洪等公益事件中,我們也不能忽視粉絲群體作為中堅力量發揮出的巨大正能量。微博、微信這類社交平臺,則需要從產品和功能上對粉絲進行正向引導。如微博的#愛豆V力量#活動,便在7月末響應了「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對粉絲群體進行正向引導,大量粉絲團通過這一話題參與或發起公益活動。微博「明星勢力榜」也在近期調整「正能量」緯度計分規則,用戶帶正向話題發布微博將計入榜單統計。如果能用好明星的流量,便能將粉絲勢能的正面價值最大化。而淨化粉絲團的網絡社交環境,也是在從根源上引導粉絲傳遞正向價值。同時,明星經紀公司、藝人工作室需要對自己的粉絲正向引導,及時制止錯誤事件發展,從根源上避免誤會發生。畢竟粉絲團是因明星而建立,其一言一行都從側面代表著明星的形象,甚至影響明星的社會口碑。
除了以上客觀環境的輔助淨化與去汙名化,粉絲團自身的認知才是最重要的部分。能量越大、責任越大,粉絲團需要擔任起管理好粉絲的責任,不參與衝突對立,用理性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集結粉絲力量、做對明星和社會有益的事,這也正是粉絲團成立的初衷。儘管某些現象似乎偏離了軌跡,但在多個維度的引導之下,那些為愛而生的粉絲團定會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