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VR單元正式開幕。自2018年VR單元首次亮相北影節,VR技術及其與電影結合所帶來的全新感受開始逐漸顯露鋒芒。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入」為主題構建VR單元展映環節,18部長短不一、風格各異的VR佳作即將與觀眾見面。參展作品名單一經官宣便引起不少業界人士關注,「入目」「入境「「入幻」「入秘」四個主題版塊更是讓電影愛好者們充滿期待。
漸「入」佳境 潛藏在「目」「境」「幻」「秘」之後的VR真意
本次VR單元沉浸式劇場從前期策劃到後期選片都極具用心,以「入」為主題正迎合了VR所帶給人的沉浸感,而「入目」「入境「「入幻」「入秘」四個版塊各自獨立成章,集結後又能構成完整的「入」體系,可謂讓觀眾一鍵浸「入」沉浸啟動。
從目之所及,到境界之所及,在虛幻中揮灑情感,叩動內心最隱秘的家園。VR提供了一個入口,進入,然後沉浸。正是本次VR單元沉浸式劇場所傳達的內核和意義。
引人「入」勝 18部風格佳作組成真·VR時刻
入目
集合了「電影作為主角」的VR實拍作品。長鏡頭、片中片、主觀鏡頭徐徐展開——VR,是實驗電影的一種媒介;
該部分力邀侯孝賢和廖慶松監製,李中、邱陽、陳勝吉、曾威量及趙德胤5位知名導演聯合打造的VR電影《5x1》,總時長98分鐘,主打觀眾體驗感。
基於VR頭顯的重量對於觀眾所產生的負擔,大部分VR影片的長度都控制在8-18分鐘「入目」98分鐘包含5部作品,3:2放映時間配比,搭配15分鐘休息時間,既給了觀眾恰當的身心休整時間,也不打破幾部作品之間的連貫性。五部作品中,曾獲坎城影展短片金棕櫚獎的導演邱陽力邀法國現代行為藝術大師Olivier De Sagazan加盟短片《O》,影片將當代藝術和影像交融,弱化作者敘事感,印證了VR與當代藝術的完美契合;導演李中執導的《董仔的人》則把黑色電影元素與觀眾審美巧妙切合,其中的「鏡像反射」感受打造了以VR思索觀眾主被動觀看立場,被觀影媒體評價為「驚喜不小」;導演趙德胤的《幕後》打造拍攝現場戲中戲,片中有片、幕前即幕後、幕後即幕前的效果展現導演功力與VR技術結合的同時,腦洞不斷;導演陳勝吉將百年前默片《火車進站》中的經典影像打造主題「與電影談一場永無止盡的戀愛」,同時致敬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在場景轉換和時間流動中營造直擊人心的鄉愁感……「入目」中唯一片場超過半小時的《山行》將交通工具「汽車」作為影片敘事核心,導演曾威量用一場讓人驚心動魄的逃亡為觀眾製造極具壓迫感的主觀體驗。五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將不同題材、內容與VR技術相切合的創作方式,也讓更多人看到了正在進行中的電影革命可能性。
《O》
《山行》
入境
「入境」中的作品,打造一種情境,將戲劇元素納入360度的VR場景。拼貼的即興對話、扭曲的時空反轉、疊加的多重空間——VR,是體味戲劇的一種視角。
入圍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VR競賽單元的影片《黑色皮包》是青年導演邵晴的第二部VR作品,也讓他第二次入圍威尼斯VR競賽單元。在行業媒體36氪的採訪中,以《黑色皮包》為題探討了邵晴作為第一代VR導演,在商業和美學中不斷求得平衡的可能性,從「以短期租賃的途徑獲得觀影體驗」到帶動VR電影美學潮流,不斷被國際電影節關注也印證了中國青年導演在VR創作部分的才華和野心。同理,小說旁白式的《離去》,將文學場景真實呈現出來;「拼貼」VR《花與彈簧刀》將一個日常場景——布魯克林遠景公園的真實對話從數百個視頻拼湊而成,形成一個斷裂、超刺激的360°立體世界;入圍2020年聖丹斯電影節的《時空交換》將攝影機與劇場變形玩出新意……這個主題讓觀眾更為充分和切實的感受VR 360視頻體驗。
《整體舞蹈劇場》
入幻&入秘
從入幻再到入秘,VR炫彩靈動,也負重前行。交互開啟敘事,臨場打通共情,具身引發哲思——VR,就是VR。
「入幻」和「入秘」集齊VR年度精選,值得一提的是由Laurie Anderson+黃心健的VR三部曲《高空》《沙中房間》《登月》組成的「入秘」序列,此前受邀參加坎城導演雙周特展時便備受好評,同時在國際論壇上獲得了業內人士極高的評價。作品中探討了人類與地球和月球關係、太空視野,反觀文化史與引領科技發展交互等相關的領域。
《脫離》
《登月》
《咕嚕米的眼睛》三部曲
18部影片,在不同主題下彰顯屬於自己特色的同時,也為觀眾了解「VR」與浸「入」VR體驗提供了入口,讓VR電影再也不是拒人於千裡之外、只有專業人士才能擁有的高門檻類型。這也正是本次落地北影節VR單元的劃時代意義。
作為中國電影資料館承辦的北影節展映單元的主體活動之一,本次VR展映單元由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提供項目構作支持,由繁星戲劇村提供場地支持,創維VR提供設備支持,並獲得Allsodesign的視覺營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