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你見過美女是怎麼甩掉痴情男友的嗎?朝鮮「公主」金與正的炸樓操作,算是提供了一個教科書級的範本。
這年頭,能像金正恩他妹金與正這樣說到做到的妹子不多。
幾天前,這位朝鮮女二把手剛剛說:「我們將看到一個災難性的景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已經不必要存在的聯絡處將崩潰而無任何痕跡。」
金與正(資料圖)
話音未落,6月15日,朝鮮境內開城工業園區就一聲巨響,作為朝韓合作標誌之一的朝韓聯絡辦公室大樓就炸了。
千萬不要把朝鮮政府類比成恐怖分子,認為這一炸侵害韓國的在朝財產,韓國在朝鮮壓根沒有什麼財產,因為根據朝韓2003年籤訂的協議,開城工業園區內的一切不動產,所有權都歸朝方,韓國其實只是「租用」了包括聯絡處在內廠房、辦公樓等設施。
所以嚴格意義上說,金與正妹妹這次表演的是「放火燒自家」——一座價值兩億人民幣的現代建築,就給全世界人民當個大煙花一樣放了……
朝韓聯絡辦公室大樓
慷不慷慨?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但要理解這個煙花背後的行動邏輯若何,得費點筆墨。
1
在《三國演義告訴咱:在懟美國時,儘量忍著點日本》一文中,昱弟曾經提到過,能「悶聲發大財」時儘量「悶聲發大財」,是大多數政權在外交中所秉承的邏輯。但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一些政權,要靠「搞事情」才能求生存。
你就說上次提到的劉備吞吳這事吧。《三國演義》小說中寫的是劉備衝冠一怒為關羽,但在史書《三國志》裡,原因被點的更深。
在劉備動手之前,曹魏那邊的謀士劉曄就斷言劉備一定會打孫權,除了哥們義氣,更重要的理由是:「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其眾以示其有餘。」
蜀國雖弱,但正因為弱,內部資源匱乏,劉備的策略才是通過打外戰來鞏固其內部團結。所以逮住機會他們是一定搞事情的。甚至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搞事兒。
你看劉備死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其實貫徹的都是這個「以威武自強」的策略。直到後來鬧不動了,蜀國也就完蛋了。
放眼世界歷史,奉行「以鬧立國」策略的國家也不少,比如一戰前的奧匈帝國,因為自家王儲費迪南大公遇刺,非要跟塞爾維亞和他大哥沙俄帝國死磕,最終拉著德國引爆了一戰。表面上看,這也是皇帝弗蘭茨(茜茜公主她老公)因為白髮人送黑髮人,「衝冠一怒為侄子」。
但實際上,弗蘭茨皇帝一點都不喜歡費迪南這個王儲,在得知其死訊之後還說了句:「上帝總算執行了一次他的意志!」
用咱的話說,就是「老天有眼!」
奧匈帝國一定要把塞拉耶佛遇刺案鬧大的原因,也是在於自己「狹弱」,如果遇刺案大事化小,這事就成了個區域性事件,它不得不與比自己強大的多的沙俄單獨對線。只有鬧成國際重大事件,才能把自己的大哥德意志帝國也拉進來,在博弈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喜歡「以鬧立國」的國家有兩種:一是內部資源匱乏、內部矛盾眾多的窮國,必須要通過製造外部緊張氣氛來維持國內團結。二是地緣位置重要、有大國盟邦可以綁架的小國,事情鬧大了能把大哥拉進場,讓他們獲得更多博弈籌碼。
這兩點,朝鮮不幸都佔了,所以鬧成了它唯一可行的生存策略,不鬧反而天理不容。
其實倒回40年前,朝鮮還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會兒的朝韓關係還是美蘇冷戰大格局下的一個區域性問題,朝韓之間你一拳、我一腳,表面上看是兩個兄弟國家在衝突,背後則是美蘇這兩個大佬才操控。而朝鮮由於同時享受中蘇兩個大國援助,自家日子過得並不韓國差,工農業產值甚至一度遙遙領先,那會兒的韓國左派,心心念念的都是怎麼往北邊跑。今天讓朝鮮頭痛的「脫北」問題是不存在的。
但冷戰最終結束了,棋手退場了,但棋子還在,還想繼續生存下去。這個難度就不是一般的高。
2
在昱弟看來,如果國際外交界也搞一個奧斯卡金像獎的話,朝鮮祖孫三代領導人就應該被授予「傑出國際外交表演世家」的稱號。這些年來,朝鮮相繼成功主演了「朝核問題」、「飛彈問題」、「朝韓統一問題」和「南北合作問題」等劇目。幾乎每次都能成功登上世界各主流媒體國際版的頭條,讓全世界人民一起看熱鬧。
這是非常需要外交天賦的,而朝鮮領導人在這方面的爐火純青、青出於藍勝於藍,讓昱弟真的疑心可能真的存在那麼個「白頭山血統」。
但在熱鬧的背後,很少人意識到朝鮮一直以來致力於解決的需求,既不是朝核、朝導問題所代表的軍事安全問題,也不是南北合作所代表的經濟發展問題,更不是民族統一問題。而是其政權安全問題。
朝鮮在立國時,其內部曾經存在「蘇聯派」、「本土派」和「延安派」三股力量,最終是在金日成的天才手腕和蘇聯的支持下將政權強行捏合在一起的。經過這麼多年的統治,這三股力量其實都有其繼承者。每一次政權交接之後,金日成當年統合各派勢力的餘威就會消減一點。所以朝鮮內部政壇其實一直似安實危,而且是越來越危。
金正恩上臺後,其二號人物從崔龍海向金與正的轉變,以及前不久金正恩突發的那一次詭異的「身體不適」,其實都暗示了朝鮮內部政局在起一些外界難以細猜的變化。內部因素逼迫著朝鮮需要再來一次「搞事外交」,以便「以威武自強」。
然而,眼下的國際外交格局,似乎又不適合朝鮮再做「搞事外交」,而其原因居然是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疫情給朝鮮繼續「搞事外交」造成的難度,至少是三方面的。
首先,是國際輿論注意力的轉換。
「搞事外交」的精髓在於要在婚禮上當新娘,在葬禮上當屍首,牢牢佔據國際外交舞臺上的C位不動搖,可現在國際輿論的重心都在新冠肺炎上呢。朝鮮再靠見一兩個NBA籃球明星或者抓幾個美韓「間諜」怕是引不來關注了。
其次,是中美博弈戰場的轉換。
朝鮮問題近年來之所以備受關注,很大程度是因為它成為了中美這兩個大國博弈的最前沿。你看金正恩去年見個川普,都得不辭勞苦坐火車從中國過境,這個意思突出的不要太明顯。然而,此次疫情帶來了一個突出轉變,是中美之間的直接衝突較以往劇增,兩國正在從間接博弈轉向直接博弈。這對朝鮮來說可不是個好信號,先前自己是靠給大國博弈「開場做東」,如今要靠邊站了,未來保不齊還會淪落為籌碼,它非常緊張。
再者,可能是朝鮮最始料未及的,是韓國總統文在寅居然靠此次疫情的出色處置,坐穩了總統寶座。
這些年來,朝韓之間之所以能不停鬧出新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韓國國內左右派鬥爭激烈,連帶著歷任總統都江山坐不穩。一項和解剛達成,往往沒等朝鮮這邊變卦,韓國那邊就換總統換對策了。然而,由於此次疫情中的出色應對,文在寅總統現在很可能成為這種模式中的一個「異數」,他的政黨在剛剛過去的國會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大獲全勝,韓國未來一段時間的對朝「陽光政策」有了前所未有的保障。
但這種保障卻讓朝鮮心驚,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半島局勢會怎樣?會不會雙方好著好著,突然跟當年東西德一樣合併了?這可是朝鮮一定要避免的。
3
於是朝鮮決定採取非常手段,而這個非常手段,就是金與正「戲路」出現急轉,從開明領袖直接轉型嬌蠻公主。
稍微關注過一點半島既往局勢的人都知道,作為現任領導人的妹妹,金與正自「出道」以來一直是被培養著給雙方關係唱「紅臉」的。2018年2月平昌冬奧會期間,她曾作為朝方特使訪問韓國,不僅與文在寅一起出席開幕式,而且在臨別時的非正式送別晚宴上舉杯致辭,說了一段非常讓韓方激動的話:
「希望統一的那一天提前到來,我在平壤再與大家舉杯共慶。」
作為首個訪韓的「白頭山血統」繼承人,金與正這話立刻讓韓國媒體將其認定為「開明派」,就差說出「統一未來就寄托在您身上了」。
文在寅與金與正2018年也算有過「交情」。
從那時起,金與正成了韓國所有親朝派的「夢中情人」。
然而,僅僅兩年後,這位已成朝鮮二號人物的「公主」卻君子豹變,先是在3月以個人名義對韓國進行批判。而後在6月4日代表朝鮮政府強烈的譴責「脫北者」,那次演講的用詞非常狠,「人渣」、「敗類」都用上了。
其實金與正這樣用詞激烈是有深意的。因為文在寅的父母雙親就是前「脫北者」,文在寅在韓國政壇上最重要標籤也是「脫北者之子」。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罵娘。金與正故意這麼說,很可能就是奔著要跟曾與她舉杯共飲的文在寅斷交去的。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文在寅是真的能忍,第二天就發表聲明,表態「只要朝方願意,朝韓和平對話將繼續進行。」
聽聽,人家都罵你父母「人渣」、「敗類」了,你還上趕著跟人家「和平對話」,韓國總統這活兒真是不僅高危,而且憋屈。
這個結果,顯然是朝方不願接受的。
可能是借鑑韓劇中男女朋友分手時一般要摔定情信物的橋段,面對文在寅這麼「面」、懟到臉上都不願「分手」的「男友」,金與正妹妹也想了個類似的狠招數:
炸樓!炸韓國在開城工業園的聯絡處!
事件發生後,很多人都在分析這一炸究竟給半島局勢帶來了啥具體損失。其實在昱弟看來,損失真的不大——樓是人家朝鮮自己的,開城工業園又早已荒廢許久。具體損失算來,可能還沒有朝鮮射個飛彈大。
但此事的標誌性意義是極大的。這就像熊孩子想吸引家長注意,一般會摔玩具一樣。你如果覺得玩具不值幾個錢,摔了無所謂,不理他。下一步,估計人家就要上房揭瓦了。
所以半島這齣戲,周邊大國還真得理會一下,要不朝韓這齣「分手劇」只怕會越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