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電影《飄》,腦海裡浮起一個畫面:一個長長的美麗女人剪影,投射在一片廣袤的紅土地上。每每在生活中面臨困窘之境、迷糊不知所向的時候,我會想起紅土地上女主角斯嘉麗翹首眺望的鏡頭。無論生活如何飄搖,只要有心裡的&34;在,就有一份希望在。趁著周末,我又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看了一遍電影,另一個女主角梅蘭妮的形象也變得非常鮮明。或許已是為人母的階段了,以前看這部電影只看到極有個性的斯嘉麗,如今也被梅蘭妮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之所以被兩個女主角的形象深深打動,是因為她們的個性極為出眾,充分展現著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具有的兩個心理側面,即&34;和&34;。
1923年弗洛依德建立起了精神分析更為正式的結構模式,這一模式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概念所定義。本我遵循享樂原則,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組成。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
斯嘉麗就是一個充分展現本我的角色,讓人愛恨交加。她驕傲、任性、快樂、自私、衝動,像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不顧一切地追尋本能欲望。
恰恰相反,梅蘭妮是一個充分展示超我的光輝形象。她容忍克制、善解人意、樂於奉獻,人們敬重她,愛戴她,親近她,就如一股清泉洗滌世界黑暗,更是一股暖流安慰著漂浮的人心。
在這部電影裡,斯嘉麗是一個極其美麗的女人,男人們都為之傾倒。她的醉人之處絕不僅僅是美貌,而是她任由本能如大海般洶湧澎湃,充滿生命力。這才是真正打動人性的地方。斯嘉麗的第一任丈夫死後,她還在守寡期間,卻如此恣意妄為,冒天下之大不韙接受瑞德的邀請,在慈善舞會上相伴起舞。她受不了這種黑裙子裹著的日子。就如她的內心獨白:此次此刻無論誰邀請,她都答應,她就是想跳舞、想跳舞!
這樣的女人是讓人難以拒絕的,斯嘉麗主動追求艾希禮,即便艾希禮有著多崇高的人性,對梅蘭妮有著深深的愛意,但他仍然忍不住擁抱親吻了斯嘉麗。而她更是為了追求摯愛的男人,不惜住進梅蘭妮的家,以期有更多接近艾希禮的機會。當最後面臨困境的時候,為了挽救泰拉莊園,她甚至用欺騙誘惑的手段,嫁給了心儀妹妹的男人。在對她寵愛有加、至死保護的瑞德面前,更是像個任性的小公主,只求索要,不求付出。
與斯嘉麗截然不同的梅蘭妮,冷靜祥和、有智慧、包容萬物。即使對被人們所鄙夷的從事不光彩職業的貝爾,梅蘭妮也能看到對方的善良,並真誠地與之交往。梅蘭妮深信自己的丈夫不會做什麼不光彩的事情,也深深地愛護斯嘉麗,她可以包容斯嘉麗這種出於本能的愛慕。她總是竭盡全力地為別人好,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到了最後,為了給深愛的丈夫延續生命,她不惜嘗試懷孩子,以至於身體進一步虛弱,最終告別人世。她是那麼地完美,但她又是那麼地柔弱,就如瑞德所說:梅蘭妮除了善良,幾乎無它。
在這兩個女主角的人生軌跡上,我對生命旅途有了更深刻的領悟。斯嘉麗本性釋放,但生機勃勃,讓人永遠都看到希望;但她的人性也讓她吃盡苦頭,最後還失去了真愛。梅蘭妮處處散發著超我的光輝,因此總能在面臨各種絕境時得到幫助,化險為夷,她的一生會被人們所尊崇,被人們永久地惦記著。然而她自身是克制的、壓抑的,導致身心能量耗盡,最終辭別人世。
我們可以說,生命力來源於本我,升華人性在於超我。我們需要有足夠的韌性讓本我的能量奔湧而出,讓生命力迸發出閃亮光彩!但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地修身養性,深入到關係中建立更多的良好連結,讓生命力紮根在愛意中,從而變得圓滿。
斯嘉麗最終也實現了這種圓滿。在生命之旅的淬鍊下,她升華了自己的個性。
在南北戰爭帶來巨大災難的時刻,斯嘉麗對梅蘭妮不舍不棄,曾經養尊處優的她甚至勇敢地為梅蘭妮接生,順利產下一子,而且歷盡千辛萬苦把梅蘭妮送回了泰拉老家,一直盡心盡力照顧兩母子的安全。回到泰拉後,在面臨母親去世、父親神志恍惚、家裡失去支柱的絕境中,她勇敢地站了出來,用自己的勤勞、毅力和智慧撐起了整個家,這又充分體現了斯嘉麗超我的一面。面臨了一波三折的悲慘境地後,她仍然看到了希望。
正如電影裡的經典獨白:不管怎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文章作者簡介:顏塵跡語,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家長講師認證、親子遊戲師認證、中科院兒童教育與發展心理學在職碩士就讀、印象筆記寫作架構師。一個十歲男娃的媽媽,願我的分享能夠傳播優質信息,讓我們共同成長,彼此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