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系列電影即使沒有異形也能取得成功?事實上觀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有這種標誌性生物的故事。雷德利·斯科特本人也承認,粉絲們希望看到更多關於異形的身影。
該系列的第一部前傳《普羅米修斯》因省略了極其可愛的外星生物而廣受譴責,這也是最終迫使異形回到《異形:契約》故事中的原因。然而,考慮到在《異形:契約》中,第一個異形直到第三幕才出現,這兩部前傳都足以證明,沒有這個酸血外星生物,這部電影也絕對可以大獲成功。
毫無疑問,這個外星生物的吸引力多年來依舊不減,這種生物很可能會在未來的電影中再次出現。然而,不太成功的《異形3》和《異形4:復活》在敘事方面顯示出異形的局限性,那麼可以肯定的是,該系列的更好選擇是在未來的電影中刪除標題中的異形。
在斯科特的原版《異形》電影中,故事是關於孤立、入侵和未知的。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廣受歡迎的《異形》續集中,故事演變成了兩個種族間的暴力衝突,擁有一個完整巢穴的異形生物,與最優秀的人類太空特種兵之間的抗爭。
《異形3》基本上是前兩個故事的翻版,加入了一些宗教的元素,比如女主人公蕾普利懷上了異形女王,還有一個像狗一樣的異形,最終,異形的形象被拉長得太過單薄,這並不意味著《異形3》和《異形:復活》沒有科幻恐怖電影的優點。
相反地,這意味著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這正是前傳必須拍攝的原因,至少在斯科特看來,觀眾需要他們講述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正是《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所提供的,對異形故事中其他角色的探索。考慮到《異形:契約》中故事的發展軌跡,新故事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在契約號上的生化人大衛,是異形的創造者,並且有能力繼續他的實驗,契約號的殖民者將是他創造異形的巨大資源,契約號上的2000多殖民者宿主都是一個創造新外星生物的機會,大衛有充足的實驗對象,而大衛對創造生命的好奇心和執著會隨著異形而終結。或許,大衛這個角色會取代異形成為外星生物系列的大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