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時裝周更拼的是電影節,比電影節更拼的是電影本身,時尚絕不僅僅在巴黎和米蘭,不想得最佳服裝獎的時尚大師不是好導演,在異彩紛呈的電影裡,搶眼的時尚造型比比皆是。活色生香的時裝盛宴創造了電影中的經典形象,而電影也將經典時裝的畫面定格為永恆。
鐵達尼號 Titanic (1997)
《鐵達尼號》這部神級影片除了榮獲第70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以外還霸氣地斬獲了另外十項獎項,成為了這屆奧斯卡當之不愧的霸主。相信大家不管老少男女應該都看過Jack和Rose這段賺足觀眾淚水的經典愛情,不過今天我們不談拍攝手法,不談演員演技,也不談令人心絞痛的劇情,我們來開心地扒一扒片中那些讓大家眼前一亮的小資服飾。
給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Rose初登場時的那一身英倫範兒裝扮。雙排扣設計,橫豎條紋裝飾,這種款式的套裝長裙是當時的流行,配上一副白色手套和一把木質長傘,活脫脫一個英式傲嬌女人。
話說在鐵達尼號的那個年代,但凡有一點身份的女人穿著打扮都要講究四個字:大方得體。無論是日間出門,還是晚間溜達,亦或是各種酒會宴請,一律要求長裙及地,哪兒都不能露,不然就是傷風敗俗的大事。蕾絲塑胸衣更是當時女性的必備單品,人手一件,哦不,是很多件。深深地記得Rose在華麗麗的房間內被拉緊束胸衣那一剎那痛苦的表情,讓我不禁想起在《亂世佳人》裡的那句話:「思嘉小姐你真厲害,蘇倫小姐要是再多繫緊一寸就會暈過去啦!」由此可見一代代姑娘們為了美麗付出的代價是有多麼慘痛,何況Rose生活在20世紀初,那正是緊身胸衣最後的輝煌時代,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所有上流社會的女性都把能將自己塞進緊得變態的束胸衣裡視為一件光榮的事情,沒把「我瘦」這兩個字寫在臉上,卻全都表現在了一件束胸衣上,誰說貴族小姐又嬌氣又脆弱?送你一件束胸衣你來試試……
在西方國家,帽子的作用遠遠不止於遮個太陽擋個風,除了可以用來臭美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萬萬不可忽略:帽子是身份的象徵。它是很多慶典場合必不可少的重要配飾,同時也是自身社會地位的象徵。在片中,不同的帽子把不同角色的階級關係展現得淋漓盡致,Rose媽媽的帽飾更是五花八門,充分地彰顯著自己的貴族氣質:雞絲小姐她媽比我更高貴?叫她過來,我們來比一下帽子。
趕快找一個溫暖的午後再溫習一遍這部愛情經典吧,記住,一定要拽上自己的男朋友,必要之時需要他及時地送來面巾紙,以及一個充滿柔情的懷抱。
了不起的蓋茨比 The Great Gatsby(2013)
這部榮獲第86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的影片給觀眾的第一感覺就是:紙醉金迷。金碧輝煌的豪宅,秀色可餐的帥哥美女和那一套套華麗麗的服飾,讓這部片子怎麼看怎麼養眼,每一幀都有無限的色彩值得我們去回味。
影片以全明星陣容演繹了1920爵士年代紐約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和愛情故事。完美的呈現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尚經典,為我們再現了一場全方位的視覺盛宴。
為何這部影片會未映先紅?服裝總監Catherine Martin和著名設計師Miuccia Prada對此功不可沒。Prada曾經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為萊昂納多設計過結婚禮服,這次又大顯身手,注入了瘋狂20年代的審美元素,特別改制了40件Prada和Miu Miu晚禮服。比如女主角在舞會上穿的水晶筒裙的原型就是2010年Prada春夏系列中的「灰姑娘」那一款。
影片中蕾絲元素隨處可見,這些有著嶄新設計以及精美圖案的蕾絲都是由法國作坊Solstiss製作的。Solstiss是蕾絲作坊中的名牌,英國王妃凱特·米德爾頓的婚紗和格蕾絲·凱利王妃的婚紗上都有他們的手筆——水晶,珠片,緞帶,羽毛和珠子。對於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的Solstiss來說,設計出跳躍於二十世紀禮服上的蕾絲並完美演繹當時的興盛年代可謂是易如反掌。
帶著價值幾百萬美元的珍貴珠寶跑來跑去,自然就少不了賊惦記,劇組為了避免一個不小心就在拍攝過程中背上個幾千萬的債,片場無時無刻都在四面八方安插著幾個壯漢保安。銀質手環,珍珠項鍊,鑽石冠冕……蒂凡妮為影片贊助了藝術風格濃厚的各類珠寶,一部分還是專門為了電影定製的,比如由萊昂納多手上那枚刻有雛菊的字母身份戒指,以及刻有他名字字母的襯衣袖口扣等等。
絕代艷后 Marie Antoinette(2006)
《絕代艷后》是一部典型的洛可可風格影片,無論是建築設計還是服裝設計,輕快、華麗、精緻、細膩、繁瑣正是洛可可的特點,這也正是十八世紀誕生於法國的一種主流藝術風格,受當時宮廷皇室的推崇。這麼夢幻的一部電影可想而知是出自一位女性導演之手,她就是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女兒索菲亞·科波拉。
很多影評人批評《絕代艷后》一味追求視覺上的衝擊,從而使影片太過於浮華空洞,但是對於眾多熱愛時裝的時尚人士來說,一幅幅飽滿的畫面反而帶給了他們無限的充實感。從時尚的角度來說,這部時裝大片無疑是歷史上屈指可數的佳作,香奈兒為它舉辦時尚派對,《時尚》雜誌為它做了二十多頁圖文並茂的專題報導,一時間《絕代艷后》霸佔了各類時尚報刊雜誌的頭版頭條,捲起了一股洶湧而來的洛可可風潮。
《絕代艷后》聘請到兩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得主為影片做衣服。順理成章的,本片又為她再次奪下一座小金人,同時她也讓影片成為一部時尚界人盡皆知的佳作。片中20雙ManoloBlahnik的鞋一字排開,窒息的同時相信不少觀眾眼睛都看直了,放映結束立馬兒去網上找同款。
在這部能把人看花了的電影裡粉色理所應當地成為了主打色。粉色的衣服,粉色的牆,粉色的沙發,還有瑪麗粉撲撲的小臉,使影片的每一個鏡頭都呈現出了令人舒服的乾淨和柔和,不過傳言是因為科波拉本人對粉色非常偏愛。
為了再現昔日女王風採,女主角科爾斯滕每天都要被折騰四個小時之久,來還原出一個絕代風華的皇后。瑪麗初進皇宮時的天藍色裙裝,第一次正裝出席時鮮豔桃紅緞面的宮廷禮服,對侯爵夫人表示強烈不滿時那一身黑色絨布的蓬裙,等待丈夫歸來解救自己時裙擺曳地的淺綠色禮服,每一次出場都讓觀眾為之震撼,每一套服裝都完美的無可挑剔。
《絕代艷后》中的服裝除了它鮮明的外輪廓造型和典型的洛可可風格以外,就是那層層疊疊數不清的各種裝飾了。這些配件在不同場合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這些配飾,這部片子很有可能和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失之交臂。
那些精美的蕾絲花邊、薄如蟬翼的絲巾飄帶、玲瓏秀美的布藝絹花、異曲同工的華美刺繡,昂貴的金銀珠寶首飾等等,都在影片中大放異彩。袖口衣襟都是繁瑣的好幾層,胸前鑲飾著各樣蝴蝶結、絲綢帶,裙擺邊緣從不是單調的垂向地面,總會有蕾絲蝴蝶結或是那麼幾朵絹花點綴。
總而言之~《絕代皇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美片,片中的每一副畫面都可以截下來做壁紙,有興趣的話可以泡一杯紅茶,啃幾個馬卡龍,讓眼睛和味蕾一同享受一下吧。
穿普拉達的女王 The Devil Wears Prada (2006)
影片《穿普拉達的女王》中,最吸引人的可能並不是劇情,而是兩位女主角走馬燈似地換著身上的華服,好像在告訴我們:這就是時尚圈的生活。影片中,在安迪最終下定決心端正心態與Runway共甘苦之後,Runway碩大的服裝室慷慨地向她敞開了大門。鏡頭跟隨安迪的目光環顧四周,如同來到了仙境的愛麗絲一樣,周圍的一切都令她著迷……搖身一變,一個時尚的助理誕生了,瀟灑地穿過公司,留下了一群目瞪口呆的同事。接下來安迪從家中出發到出版社路程上的每一次鏡頭變換,她都換了另一身衣服,一套服裝呈現一個自我,彼此全然不同,但是都光芒四射。這是安迪最靚麗、最巔峰的時刻,這就是時尚的魅力,或者說,是時尚的力量。
安妮的這一身充滿學生氣質的服裝是她剛到Runway的打扮,除了腳上那雙杜嘉班納鞋子以外,CK的骨色羊毛外套,J. Crew的毛衣,和Petro Zillia的裙子,都是典型的美國女生的打扮,散發著學生初入職場的青澀,不過安妮偶爾扮一下嫩也是感覺萌萌噠。
安妮的這一身充滿學生氣質的服裝是她剛到Runway的打扮,除了腳上那雙杜嘉班納鞋子以外,CK的骨色羊毛外套,J. Crew的毛衣,和Petro Zillia的裙子,都是典型的美國女生的打扮,散發著學生初入職場的青澀,不過安妮偶爾扮一下嫩也是感覺萌萌噠。
電影中有很長一段關於米蘭達甩皮草的蒙太奇,那是米蘭達每次進辦公室的必做動作:甩外套和皮包到助手桌上。每次都是不同的外套,配著不同的包,甩得那麼瀟灑,那麼氣勢十足,活脫脫一個皇后的架勢。據說最後是一共甩了12套在上面,原本好像只是設計了5件皮草用來甩來甩去,最後決定不如多點兒過癮,甩個12件吧。
不過在這段蒙太奇中時尚大牌可謂是全都亮了一遍相,米蘭達穿的是Bill Blass的外套、Valentino的襯衫、Bill Blass的腰帶、Versace的褲子,手裡甩的是唐娜·凱倫的大衣,脖子上掛著的是Fred Leighton的項鍊。而我們可愛的安妮則穿的是全套的Chanel,這部片子裡面Chanel跟她如影隨形……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練和主編的摧殘,安迪已在時尚中遊刃有餘,褪去青澀,渾身散發著成熟女性的魅力。CK的裙子,Kate Spade的手袋,書中說是Kate Spade送給主編的聖誕禮物。鞋子仍然是Giuseppe Zanotti的,墨鏡當然還是小香的。
對時尚充滿興趣或者對安妮充滿興趣的筒子都放下手中的時尚雜誌來觀看這部影片吧,大到一件件皮草外套小到一枚枚戒指耳環,全都是世界上高級定製的奢侈品牌,兩個字:過癮。
時尚先鋒香奈兒 Coco avant Chanel (2009)
影片裡面的衣服和造型全是老卡設計的。卡爾·拉格斐是德國著名服裝設計師,人們稱他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或是「老佛爺」。說起卡爾·拉格斐,腦海裡的第一反映永遠是Chanel的藝術總監招牌式的表情,佩戴著墨鏡,手拿抓扇、腦後拖著辮子,就是這永恆的墨鏡白髮長辮的人卻佔領時尚圈最高點。據說當年香奈兒劇組根本找不到有膽子接這個任務的電影服裝師和造型師,因為Chanel的知名度太大,風格已經固定,旁人很難揣摩分寸,最終由老卡攬下了這個重量級的大活兒。
Chanel的風格其實是和當時的法國流行風格有所衝突的。當年法國最典型的風格是蓬蓬裙、厚重的帽子、鯨魚骨的束腰。這種裝束會把女人的行動局限得很死板,而且色調濃密輕佻,有一種巴黎沙龍傳承很久的奢靡氣息。這種風格之所以一直流傳呢,主要是因為當年的法國階級很固化,大家都寧願就聽老祖宗那套美學理論,懶得創新,再難受咱都不帶吭一聲兒。所以那時候的裁縫也都死氣沉沉的,工作的時候不積極,成品出來了也沒有成就感,束胸衣啊,禮服啊,幾十年不變的風格,就是比手藝誰更好,到頭來也看不出多大區別。而這個時候,Chanel顛顛兒地跑出來了。
據說當Chanel開辦自己的服裝工廠時,她的新銳風格嚇死了一堆人。為什麼?因為她拒絕束胸,拋棄勒腰。而且,在當年那種針織衫被視為鄉巴佬專屬的時代,小香卻將一種叫做斜紋軟呢的衣服引入高級定製領域。並且她設計的衣服主打色都是黑白,在當時那個年代,愛美的姑娘都穿典雅的香檳色,嬌嫩的粉色,誰會披著一身黑白上街呢?
而這只是一個開始,隨後香奈兒幹了一件在當年很驚天動地的事情:她讓女人穿起了男式衣服。白襯衫,背心,長褲,馬靴,加以精簡的帽子。這就是一個Chanel女孩的騎術裝。在大家都目瞪口呆覺得她把臉一遮就是男人的逆天節奏中,香奈兒若無其事地向眾人展示了這樣一套幹練的裝束是有多麼輕巧方便,而且也充滿了獨特的女性魅力。
「你可以穿不起Chanel,你也可以沒有多少衣服供選擇,但永遠別忘記一件最重要的衣服,這件衣服叫自我。」在你覺得疲累的時候看一遍這部片子吧,它會帶給你無限力量。
編撰:雒徵
本文為原創內容,禁止轉載
↙↙新刊的三款候選封面,最愛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