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住宅不容隨意私自侵入使用,這是最起碼的物權常識。
全文3517字,閱讀約需7分鐘
新京報見習記者 汪暢 實習生 彭衝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劉越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也太離譜了」,慈谿別墅主人林女士說。2015年,她回老家慈谿花2700萬購買了一套別墅樣板房後,將鑰匙交給物業保管。2019年,林女士卻在電視劇裡看到了自己購買的別墅。
與物業交涉未果後,林女士將寧波吾同物業、寧波影視藝術有限公司、愛奇藝播放平臺告上法庭,要求賠償損失並賠禮道歉,且全面停播、刪除電視劇。
3月18日第一次庭審時,由於得知還有別的劇組入駐拍攝過,3個被告被追加至8個。7月17日,該案進行了第二次庭審前的證據交換。但目前,還沒有人承認把鑰匙給了劇組,劇組也認為自己並沒有過錯。
▲林女士的房產證。受訪者供圖
━━━━━
自家別墅成為劇中女主的家
林女士在寧波慈谿有一套精裝別墅。2019年,她在杭州看電視劇《我和我的兒女們》,意外發現自家別墅竟成為劇中女主的家。
代理律師王勤保提供的起訴書顯示,2015年10月16日,林女士獲得這套別墅的《房屋所有權證》。同年11月8日,她將別墅鑰匙交給了當時的物業,即寧波新上海國際物業公司。
王勤保提到,這套房屋系全新的精裝修樣板房,建築面積為820平方米,上下4層,另有作為就酒窖的地下室,房產總價近3000萬元。由於林女士常年不在慈谿居住,考慮到房屋通風等問題,才將鑰匙交付給物業代管。
新京報記者獲取的《業主鑰匙委託保管書》顯示,林女士同意由物業團隊幫忙在特殊或緊急情況下照料房屋。
林女士回到慈谿與物業進行交涉,此時小區物業已變更為寧波吾同物業公司(以下簡稱吾同物業),對方剛接管小區一年多時間。
王勤保稱,在交涉過程中,吾同物業否認曾將鑰匙交給劇組人員。同時,林女士回家發現,別墅內的裝飾畫等東西不見蹤影,愛馬仕絲巾也有汙損,室內電梯和大門指紋鎖也無法使用了。
━━━━━
房主將物業、劇組出品方等訴至法院
由於寄送律師函被拒,2019年12月,房主林女士以侵權責任糾紛為案由,起訴《我和我的兒女們》出品方、播放平臺以及吾同物業三方,要求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並全面停播、刪除侵權電視劇。
起訴書顯示,林女士方認為,影視公司有義務在拍攝前確認、審查房屋所有權人,在本案中,劇組明顯失職,停播、下架相關視頻的要求也是合理的。
2020年3月18日,該案在慈谿市法院開庭審理。
律師王勤保透露,他們在庭審時得知,2018年,涉案別墅還被另一劇組即《大約是愛》劇組使用過,別墅是這部劇裡男主的家。
故第一次庭審後,林女士決定追加三位被告,即《大約是愛》的三個出品方。此外,法院也依職權追加了小區開發商和前期物業公司為被告。至此,該案共有8位被告。
2020年7月17日,該案進行第二次庭審前的證據交換。王勤保說,目前各方正在等待第二次開庭舉證,林女士方面也已經向法院申請了別墅財產損失、非法佔用費用評估,並初步提出300萬元的賠償要求。
━━━━━
劇方律師:事先對房屋已售並不知情
《我和我的兒女們》是寧波影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寧波影視)出品的上星電視連續劇,於2019年首播,在愛奇藝等平臺在線播出。
法院第一次開庭時,寧波影視的答辯意見是,劇組是在不知情、不了解房屋已售的情況下使用了涉案房屋,當屬「善意第三人」。
寧波影視代理律師陳耀軍告訴新京報記者,2017年12月,劇組在涉案別墅內進行7天的拍攝,劇組人員是根據朋友介紹選擇的拍攝地,聯繫的是小區開發商。「我們是拿著當地宣傳部的介紹信去,而且是臨時性拍攝不需要組場景,對方就沒收錢。」
此外,他提到,劇組拍攝時只知道這是開發商樓盤的樣板房,並不知道涉案別墅早在多年前已被銷售。而且由於開發商沒收錢,劇組商議決定在劇中為該小區進行廣告植入。
關於林女士提及的房屋及物品損壞,陳耀軍解釋稱,拍攝時小區物業全程監督陪同,每天拍完後對方會檢查,確定沒問題後劇組再離開。
另一涉案電視劇《大約是愛》,其出品方律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及,在涉案別墅內拍攝7天時間,並支付吾同物業6萬元場地費。吾同物業律師則解釋稱,這6萬元不算場地費,是劇組使用小區會所及吃飯的費用。
━━━━━
焦點:誰把鑰匙給了劇方
到底哪家物業把鑰匙給了劇組,林女士至今未得到解答。
王勤保稱,小區的前期物業名為寧波新上海國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對方已於2016年底離開。2018年7月由吾同物業負責,兩者存在一年半的空檔期,「現在兩家物業都否認自己把鑰匙交給了劇組。」
7月22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多次聯繫吾同物業及其代理律師,截至記者發稿前尚未得到回覆。
寧波影視的代理律師曾提及,整個拍攝過程中,劇組只和開發商進行了項目對接,和物業沒有接觸。確定拍攝後,是由開發商聯繫的物業進行對接,至於具體哪一家物業,劇組並不知曉。
事件引發多方關注後,涉案別墅的開發商寧波相原和景房地產開發公司,並未就此事做出回應。
此前媒體報導,寧波當地在線購房平臺工作人員曾介紹,相原和景已經爛尾,「開發商早就跑路了。」企查查顯示,2020年5月21日,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繫,涉事開發商被列為經營異常。2019年8月29日至2020年6月29日,涉事開發商被慈谿市人民法院6次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王勤保說,7月17日,該案進行第二次庭審前的證據交換時,除開發商外,其餘被告全部出席。寧波影視代理律師也表示,開發商現在處於迴避狀態,現在他們也聯繫不上。
━━━━━
觀點
擅用別人閒置別墅拍劇,起碼的物權常識都沒有?
▲資料圖。
文/歐陽晨雨(法律學者) 編輯 胡博陽 校對 盧茜
這兩天,一則「女子刷劇時意外發現,自己多年未住的別墅成了劇組拍攝地」的新聞,因其堪比電視劇般的精彩劇情,在網上備受關注。據媒體報導,5年前,林女士在慈谿購買了一棟別墅,把鑰匙託管給了物業,2019年9月底,林女士偶然看電視劇《我和我的兒女們》時,發現自家別墅竟然出現在了劇裡,女主就睡在了自己床上。2019年底,溝通未果的林女士將別墅物業、電視劇的出品方與播放平臺等一併告上法院,索賠300萬。該案件已於今年3月開庭,7月庭前會議,目前已進行到證據交換階段。老實說,遇到這麼一樁鬧心事,換了誰都會生氣。私人住宅不容隨意私自侵入使用,這是最起碼的物權常識。《物權法》和將於明年施行的《民法典》也都明確了,房屋所有人都對自己的房屋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該權利還具有排他性。
而對於擅闖行為,刑法上還有個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罪名。這些都是保護公民住宅權益,也包括隱私權益的「紅線」,誰也沒有凌駕法律之上的特權。具體到這起事件,當事人花了大價錢買的別墅,就算多年不住,也不是無主物,不是誰都能出入、使用的地方。誰料到,有關人員連一個招呼都不打,就將私人房子變成了劇組拍攝地——如果不是物主刷劇意外「人贓俱獲」,恐怕這事還得隱匿好一陣。從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角度講,別墅主人還與物業方面還籤訂了保管鑰匙協議,也足額按時交了物業費。按理說,對方就得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相應的保管鑰匙義務,提供高質量的物業服務。但結果卻是,原價不菲的別墅「面貌全非」,屋內電梯損壞已無法正常使用,奢侈品絲巾及全部地毯汙損,多件大件家具磨損、損壞,多件裝飾畫、掛飾、投影儀及配套幕布、多套餐具遺失等。這已構成侵權,民事賠償責任恐怕也免不了。根據《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合同法》等法律規定,對物主房產造成的損失,侵權者除了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外,還應據實賠償所造成的的實際經濟損失。此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的確跟劇情離奇有關,在此之外,撥動公眾情緒的另一個因素,是物業物管對業主物權和財產權的漠視。在網上,這類案例不少,雖然戲劇性程度未必有這麼高,但也很奇葩:有業主打開自己房子的門後,發現被別人裝修了,還居住了4年;有人房子被人霸佔16年,有房產證卻住不進去……這些案例背後,總穿插著物業或開發商違規操作的影子。拋開這些「奇葩」情形,從網友反饋看,許多人也遭遇過物業本該是「服務者」卻翻身變「主人」的情況。該案中,有關物業自作主張,置他人物權利益於不顧,利用別人閒置房屋「藉機生財」,則是物業無視業主權利方面的極端個案。儘管個中對業主物權的踐踏程度並不多見,但有些問題卻足以擊中部分業主的痛點。房子被空置不等於業主讓渡物權,而物權不容隨意侵犯,這點在私人物權產權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理應被更多人所知悉。拿該案來說,「劇情」雖離奇,但其涉及的物權與物管權限問題卻值得捋一捋,也希望最終司法機關的處理,能用法律給隨意侵犯他人物權者好好上一課。
值班編輯 花木南吾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