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圈訊 臺灣最大航空公司——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爆發勞資爭議,桃園市機師(飛行員)工會華航分會2月8日凌晨0點宣布8日(初四)清晨6點起開始罷工, 華航當天取消了14個航班,近2000名旅客受到影響,根據華航官網發布的消息, 加上2月9日和10日取消的航班,共有超過30班取消。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2018年投票取得罷工權,但決議先暫緩一年,與中華航空和長榮航空兩大航空公司進行協商。不過,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近日不滿與華航之間的勞資協商,出現停滯、甚至倒退的情形,2月1日開臨時會員代表大會通過決議,華航機師要重啟罷工,不排除春節期間展開行動。 2月5日(大年初一)下午5點,工會進行罷工演練,在短短一個小時內,工會就收到了超過400名飛行員支持信息,截至2月6日早上,超過700飛行員支持。據悉,桃園市機師工會華航分會有900名會員,超過700名飛行員支持工會。
桃園市機師工會華航分會2月8日凌晨0點宣布8日(初四)清晨6點起開始無期限罷工。根據機師工會說法,罷工行動以「臺灣出發航班」為主,在臺灣以外的,暫時不執行罷工,外站之組員待返臺後,立即至指定地點交「檢定證」。沒有證件,飛行員就無法執行飛行任務。根據工會的消息,2月8日已經有200名飛行員交了「檢定證」。
桃園機師工會2月8日上午指出,這次罷工行動主要5大訴求,第一點是改善疲勞航班,要求長程航班8小時以上3人派遣,12小時以上航班4人以上派遣,但被華航以公司人事成本提高,嚴重影響競爭力為由拒絕;第二點為副駕駛升訓制度透明化,保障臺灣籍機師工作權,華航則回應制度完善,無須改善;第三點訴求為禁止對工會會員施壓、脅迫、秋後算帳,以及與工會達成禁搭便車條款;第四點訴求為撤換破壞勞資關係的不稱職主管;第五點則是比照長榮航空保障第13個月全薪,並納入團體協約,只限工會會員享有。
機師工會指出,改善疲勞航班,不僅是駕駛艙內飛行員的勞動條件而已,它更與每一趟航程機艙後座上百名旅客的安全息息相關,「我們畢竟不是機器,我們只是血肉之軀」,機師在幾萬英尺的高空中背負著無數人命,承擔不起千分之一、哪怕只是萬分之一的風險,但華航卻表示「改善疲勞航班、增派人力會增加成本,影響公司競爭力」。
華航則回應表示,機師工會是於去年8月6日取得合法罷工權,當時機師工會就提出21項訴求,包括放寬酒測標準;去年8月底機師工會與華航籤署一年內不罷工協議,如今卻擅自毀約。
華航說,機師工會這次罷工提出的5訴求中,只有改善疲勞航班、升訓透明化、保證第13個月全薪等3項,是在21項訴求裡面的,另外2項禁搭便車、撤換主管是新增的,強調工會毀約再先,對外說辭也一變再變。
華航表示,公司堅持飛安,嚴格要求機組員勤務前須酒測零檢出,若機組員呼氣檢出酒精含量0.01毫克,即立刻懲處停飛,檢出0.1毫克以上就解僱,這是對全體機組員、旅客負責,但工會在協商過程中,提出的21項訴求內,竟有一項就是要求公司放寬標準。工會提出的標準,為檢出0.02毫克以下不處分,0.03至0.05毫克,小過一次,0.06至0.09毫克大過一次,0.1以上第1次停飛1個月,第2次才解僱。若華航首肯工會此一訴求,同意降低酒測標準,就是對飛安打折扣。
針對部分飛行員罷工,華航啟動緊急應變小組,全力調度可用人力及安排航班調整計劃,務求將影響層面降至最低。據悉,華航當天共有205個航班,最終有14個班取消。華航總經理謝世謙出面向旅客道歉,並承諾對旅客行程,華航一定妥善安排。不過,華航表示,罷工屬航空公司無法控制之事由,因罷工導致航班取消,華航只提供免費退票或者改籤,不提供補償。
由於罷工適逢春運高峰期間,許多旅客要出遊或者工作,導致行程受到影響,一些旅客對飛行員罷工感到不滿,甚至有人(命理師詹惟中)建議懲處參與罷工的飛行員,「吊銷惡質罷工機師的執照」,一些旅客將怒火撒到地勤人員身上。也有旅客支持飛行員罷工。
另外,此外網上流傳一張截圖,內容為華航要撤銷罷工機師的福利,包含外站旅館費用、交通車、優待機票等,並言明與罷工機師暫時中止僱傭關係。對此,華航回應,本次因機師逕行主張罷工中勞僱關係暫時中止,所以相關權利義務亦暫行中止,並非懲處。
一些學者和媒體對把旅客當籌碼感到不滿。曾任亞洲警察學會秘書長的臺灣學者葉毓蘭表示:「選擇春節年假收假階段罷工,實在很不好,如果害人工作、家庭、生意有變,就慘了,這算不算另類的劫機勒贖???」 中國時報則發文稱,「把旅客當對抗籌碼太自私」。
而不少行業工會則聲援機師工會罷工。聲援工會包括臺鐵產業工會、臺灣貨運倉儲產業工會、臺灣郵政產業工會、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臺灣高鐵產業工會、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桃園市電子業產業工會、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臺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以及高雄市產業總工會等。
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則譴責華航及機師工會(勞資雙方)。其聲明表示,不應犧牲旅客的權益來達成罷工之目的,如此之行為不只犧牲企業形象、浪費社會資源,還造成旅行社業者及消費者權益的損失,該會要求華航與機師工會負起全部賠償責任 。
臺灣地區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則表示,罷工雖是法律賦予勞工權,但站在保護消費者立場,仍希望主管機構迅速修改相關勞工法規,對牽連廣大的大眾交通運輸事業勞工罷工權,規定應有至少7到10天合理預告期間制度,讓消費者能有適當反應期,也讓勞資雙方有最後協商溝通緩衝期。
消基會說,也應規定這些事業單位對預先購票的消費者因罷工而遭遇損害者,應給予適當補償或賠償等,兼顧勞工與消費者權益。消基會表示,罷工是航空公司可預見情事,航空公司也應對這次罷工造成的影響,與旅行社共同負起過失責任。旅行社對團體旅客應按比例賠償旅遊費用(最高可賠償到100%),個人旅客也可向華航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觀光主管部門「觀光局」表示,旅客因華航罷工無法依原定行程返臺所生滯留費用應由旅行社負擔,不得向旅客收取,旅行社並應妥適安排旅客轉搭其他航班返臺。
國民黨當天晚間也發表三點聲明,並希望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能協調華航的勞資雙方儘速達成共識,讓罷工事件儘早落幕。聲明稱,華航機師罷工事件不僅損傷臺灣形象,也降低華航公司的信用與服務評價;更嚴重的是,航空交通是重要的公共運輸,涉及眾多民眾旅遊、探親、公務等基本權益;更擴及觀光業的發展。若未妥善處理,導致罷工事件持續延燒,恐損及更多民眾「行」的利益,以及傷害相關產業的正向成長,相關單位應儘速提出具體、可行、有效的解決措施與方案,以飛航安全、勞工權利、旅客利益為重,理性解決爭議,避免傷害不斷擴大。
為了化解矛盾,臺灣交通主管部門已經要求華航和工會2月9日下午舉行會談。
此次罷工事件如何收場?有熟悉內情人士指出,機師工會想走當年(2016年)空服員罷工的模式,時間很可能比上次久,但時空、環境都不同,勞方接下來要看是否挺得住輿論、有無更多會員響應,才有撼動資方的機會。
該人士指出,2016年華航空服員罷工,第一天就取消67航班、影響2萬多名旅客,這次華航機師罷工,卻只有18航班(當天實際14班、3天30多班)取消,兩者都是臨時宣布罷工,衝擊卻差很大。他解釋,一架飛機需要的空服員多,人力調度較為困難,機師卻只有1到3人,雖然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但畢竟這次需要的蘿蔔少,調度對公司有利。
再來,同樣是外籍組員,機師的基地是在臺灣,空服員的基地卻是在他的所屬國家。例如越南籍機師平常在臺灣待命,越南籍空服員則是在越南待命,當年就算要找空服員支援,也不可能一下就把人拉回臺灣,因此機師與空服員的罷工環境天差地遠。
該人士認為,勞、資方都清楚這個現實,若機師工會想要累積籌碼,接下來得打持久戰,且看其他會員有沒有陸續加入,拖到其他機師卡在輪休不能出勤,甚至有三分之一的機師加入罷工,華航才會感到痛;問題是日子一拖,工會若挺不住輿論壓力,罷工倉促收場,接下來要重新站起就不是那麼容易。
據航空圈了解,中華航空2016年發生了臺灣首次空姐罷工事件。2016年6月24日,因為勞資糾紛,華航2000多名空姐在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臺灣空乘人員自主成立的工會)支持下罷工,導致華航當天航班幾乎全部停飛,2萬多名旅客受影響。隨後華航更換管理層,答應罷工人員的加薪等訴求。
而如今的華航董事長何煖軒,就是當年因為空姐罷工才上臺的。不過,就在桃園機師工會宣布華航機師隨時會罷工後,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隨即發出聲明稿聲援,表示華航董事長何煖軒上任兩年半,華航違反相關法規已高達33次,而且打壓工會言論,呼籲主管機構,要解決勞資爭議,就應該將何煖軒撤換下臺。
〓推薦閱讀〓
▼安全
▼出行
女子美國生活19年 首次回國在上海浦東機場跳樓
臺灣女歐洲乘大陸航班 無臺胞證被拒登機損10萬
男子飛機上鬧事導致航班緊急降落 需賠6萬降落費
▼排行榜
2018上半年中國主要機場吞吐量排行榜
2018全球最佳、亞洲最空和中國最佳航空排行榜
世界最佳機場100強出爐 中國9個機場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