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打不贏,就在銀幕上扳回來,印度也有「抗中神劇」

2020-08-27 滄海拾遺錄

提起神劇,估計大部分國人第一反應就是主要出品於橫店影視城的「抗日神劇」。沒錯,就是那些手撕鬼子、褲襠藏手雷、包子雷炸翻日本人、弓箭在對決中完勝槍炮為代表的低智商影視作品,抗日神劇如此不遵守歷史,公然侮辱觀眾的智商,以至於有人提出日本人如此不堪一擊,抗戰怎麼還打了八年之久呢?「抗日神劇」拍到這個程度,只能成為大家戲謔嘲笑的對象。

無獨有偶,在以擅長歌舞的印度娛樂圈,也存在一類影視神劇,其中就有以中國軍隊為大反派的「抗中神劇」。2020年以來,中印兩國在屬於阿克賽欽地區的加勒萬河谷爆發了冷兵器衝突。在拳腳棍棒之下,數百人之眾的印軍潰敗,據事後統計,印軍有20人死亡,這無疑是印度在邊境摩擦中的又一次失敗。但好強的印度人從不肯承認失敗,寧願用精神鴉片自我麻醉。而但凡是娛樂圈人士,沒有不喜歡蹭熱點,利用民眾的愛國心理賺碎銀幾兩的。近期,印度寶萊塢著名電影演員、導演和製片人阿賈耶·德烏幹宣布說,要拍攝一部以加勒萬河谷夜戰為題材的電影,其目的就在於激發印度人民的愛國熱情,體現印度軍隊的「英勇無畏」。按照印度電影業以往拍攝與中印邊境衝突題材的一貫風格,我們很有可能又會見證一部新的「抗中神劇」的誕生。

關於印度導演阿賈耶·德烏幹的報導

中印兩國戰爭神劇之比較

雖然中印兩國都存在戰爭神劇,但「抗日神劇」和「抗中神劇」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可以說,我們的「抗日神劇」無論是在題材的豐富性方面還是在想像力方面都完勝印度的「抗中神劇」。但兩者都有共同點:那就是拍攝起來少有禁區,可以低成本地刺激本國觀眾的愛國熱情。

在題材的豐富性方面,我國的「抗日神劇」可謂是得天獨厚,畢竟日本在鼎盛時期曾經佔據了大半個東部中國,再加上當時正面戰場以及規模龐大的地下遊擊戰,以及橫跨八年的全面抗戰時間,可以演繹發揮的空間較大,那麼,印度電影業特別是南印度電影業對中國題材的電影的取捨空間就小得多了。畢竟除了1962年持續1個月的中印邊境戰爭和1967年的邊境衝突外,發生在兩國之間的軍事摩擦都是小規模、低烈度的。不過這也難不倒印度人民。在螺螄殼裡做道場也是一種本事。

在劇情的想像力方面,我泱泱大國豈是一盤散沙只知道唱歌跳舞的印度可比擬的,我們的「抗日神劇」腦洞大開,編劇的想像力,脫離歷史常識乃至脫離物理定律和地心引力的劇情層出不窮,用輕功外加鷹抓功鐵砂掌一招斃敵,徒手撕鬼子,弓箭完勝槍炮,甚至連包子咬一口沒事,丟出去就可以炸翻一片人的情節讓人嘆為觀止。反觀印度的「抗中神劇」,只能拼命誇大男主角的個人英雄主義,再把反派描述得面目可憎,軍事上行動愚蠢,不堪一擊。但是,印度的「抗中神劇」並不是毫無可取之處,貴在執著,貴在堅持精神勝利。

下面本文就以幾部比較典型的印度「抗中神劇」再結合一下歷史事實,來幫助大家了解一下「抗中神劇」的內在行為邏輯與印度現實政治和精神需求的契合。

「抗中神劇」折射出印度人畸形的民族自豪感和扭曲的世界觀

作為兩個相鄰的軍事強國,自1950年建交以來,中國與印度雙方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邊境爭端,再加上受到國際與地區局勢因素的影響曾先後爆發過兩次邊境軍事衝突(1962年與1967年),這些衝突最終都以中方的勝利告終,雖然規模不大,但對於民族自尊心一向強烈、有心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的印度而言,戰爭失利不僅帶來不甘與憤怒,還對印度的國際地位產生了比較大的負面影響,這種負面情緒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印度本國的電影中,「抗中神劇」就是這種畸形產物。通過這些「抗中神劇」,我們可以感受到印度人內心的憤懣不平,以及那種畸形的民族自豪感與扭曲的世界觀。

1964年上映的《真相》(Haqeeqat):開創「抗中神劇」的先河

大家對印度電影的認識,往往停留在對寶萊塢歌舞劇的程度,但是實際上,在印度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種族和價值取向迥異的國家,不同社會階層的精神慰藉和追求自然是千差萬別的。寶萊塢更多是走上層高端路線,更接地氣還有印度南部其他語種的影視基地,如泰米爾語的考萊塢、泰盧固語的託萊塢、孟加拉語的莫萊塢等幾個南印度影視基地,大多數的「抗中神劇」大都出自南印度影視基地。

1962年中印戰爭結束僅兩年時間,為了平復國民對戰爭失敗的創傷,印度就拍攝了真正意義上中印戰爭題材的電影《真相》,開創了「抗中神劇」的先河。故事的背景是1962年中印邊界的西段地區,大概是今天的拉達克一帶。影片描述了當時印度軍隊一個排在拉達克地區英勇抵抗中國軍隊「入侵」,最終全部陣亡的故事。印度方面宣傳這是根據歷史實際情況編劇而成的,根據影片中該排的軍服判斷,這個排很有可能是以當年入侵拉達克地區的庫馬盎聯隊第13營第3連下屬的一個排。由於這部影片拍攝時間距離中印戰爭結束不過兩年時間,因此,影片中的印度軍隊的武器、服裝還是比較好地還原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真相》中的印軍巡邏劇照,注意看兩人手持的武器區別

從武器裝備上看,男主角野戰排排長巴哈杜爾·辛格上尉手持斯登衝鋒鎗,一旁的士兵則手持李恩菲爾德步槍,很符合當時印度野戰部隊的武器配置標準,影片出現的印軍戰壕,半永久工事,雷場,乃至士兵的作戰隊形也比較符合實際情況。但是,這部影片的可圈可點之處也就到此為止。接下來,要提到的都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表述。

一是影片增添了愛情戲內容,加入了印度軍官與藏族女子央格莫戀愛的情節,顯然不合事實。作為印度電影的標配,愛情橋段是必不可少的,影片將入侵拉達克地區的印軍塑造成保家衛國的英武之師,安排辛格上尉邂逅一位藏族女子進而一見鍾情,且不說印度人與藏族姑娘戀愛不太符合當時的種族形勢,單單飾演藏族女子的演員形象就與藏族人的正常形象大相逕庭。因為這一角色是由當時的印度印度女影星普莉亞·拉吉凡詩,她是一個地道的印度高種姓女子,相貌完全不符合藏族人特徵。

《真相》海報

長相明顯是雅利安人的藏族女子

二是中國士兵戰場表現幼稚,從軍容軍貌到作戰軍事素養都是如此。為了凸顯印軍的英勇善戰和偉光正形象,中國士兵的相貌透露出低劣猥瑣的氣質,據說當時請的演員是由南越人出演,可謂是「精心挑選」。此外,影片中的中國士兵軍事素養低下,只知道憑藉密集的人海戰術發起衝鋒,成為辛格上尉等人的「活靶子」,完全不符合事實,要知道我軍可是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乃至韓戰的歷練,在衝鋒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往往採取鬆散的「三三式」進攻模式,不會出現漫山遍野集團衝鋒排隊等著槍斃的景象。此外,為了醜化我軍形象,導演還安排藏族女子央格莫被我軍俘獲,遭到百般羞辱等橋段,這顯然不符合當時我軍的政治紀律,似乎更加符合當年印軍官兵在前線軍紀敗壞的真實形象。

《真相》中的解放軍形象

三是影片宣稱反映的戰鬥情景顛倒黑白。在中印戰爭西段戰鬥中,中國軍隊勢如破竹,在1962年11月,僅用3天時間就攻佔了印軍所有的據點,共擊斃印軍160人,俘虜5人,繳獲火炮11門,各型彈藥6萬餘發。完全不存在《真相》中設想的戰鬥場景,這只能歸結為印度軍隊在戰場之外意淫勝利了。

印軍向我軍投降

戰鬥中的我軍將士

2018年上映的《薩貝達·約金德·辛格》:醜化中方凸顯印度正義感

2018年上映的《薩貝達·約金德·辛格》,影片講述了1962年中印衝突期間,印度陸軍排長喬金德·辛格為了愛,為了家人與家園,英勇抗擊中國士兵的故事。據印度國內資料介紹,1962年約金德•辛格所在的排在達旺附近遭遇了中國士兵發動的200人以上規模的三次進攻,傷亡慘重,而約金德•辛格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殺傷了52名中國士兵。約金德•辛格犧牲後,印度官方授予其最高榮譽「帕拉姆·維爾脈輪」。

服裝酷似日本軍服

《薩貝達·約金德·辛格》海報

這部影片也堪稱一部神劇,在影片的開頭,為了凸顯男主角辛格的愛國精神,前一刻還在與心愛的女孩卿卿我我,一聽到村裡的收音機播報了中印兩國開戰的消息,辛格馬上就趕赴戰場。

影片值得吐槽的地方很多,最誇張的是對中國軍隊裝備和武器的配置。看到影片中國軍隊的軍服,我禁不住愣住了,看看帽子上的屁股帘子,這明顯是日本軍隊嘛,服裝怪異,都交過手了,還搞不清楚對手的軍裝長什麼。更誇張的還有那機身上塗著太陽標示的飛機,且不說當時中國軍隊沒有飛機參戰,單單這太陽標示,就知道印度導演和道具師很不上心。

至於對解放軍的戰術素養,則沿襲了當年《真相》中的套路,解放軍還是一如既往地搞人海戰術,中國士兵還在使用單發步槍,全然不顧當時我軍已經大量裝備56式衝鋒鎗和56式半自動步槍等自動武器,甚至在男主角被俘後,可以在多輪一對一的白刃戰中屢屢取勝,最後還可以幹掉中國軍隊指揮官才掛掉。

普遍裝備半自動或全自動武器的我軍

《72小時,永難磨滅的英雄》:拉瓦特戰神附體,1人阻擊72小時,斃敵300人,死後還封神祭拜

2019年上映的《72小時,永難磨滅的英雄》是一部典型的「抗中神劇」。 故事的主人公賈思旺·辛格·拉瓦特,是一名普通的印軍錫克族士兵,曾經參加了中印戰爭,後來在戰鬥中被我軍擊斃。但是,平淡無奇的拉瓦特死後,被印度官方和影視界包裝宣傳,甚至顛倒黑白,最後成為一代英雄。按照影片的設定,在中印戰爭中的一次戰鬥中,他所在的連隊堅守陣地失敗了,他的戰友大都選擇了撤離逃跑,唯有他選擇留下來堅守陣地。他收集了能找到的所有武器,放置在三個不同方向的陣地上,不時地轉移陣地,一個人抗擊成百上千的解放軍的進攻,並且打退無數次解放軍的進攻,整整在陣地上堅守了三天,他擊斃擊傷了300多名解放軍,最終他自己壯烈犧牲了。

印軍合影,賈思旺·辛格·拉瓦特也在內

賈思旺·辛格·拉瓦特

要知道按照我軍戰後的統計數據,我軍傷亡1760餘人,拉瓦特先生一個人就消滅了我軍傷亡人數的17%,事實上,翻閱我軍在中印戰爭中的戰役,也找不到一個像影片表述的戰鬥場景,數量佔據優勢的印軍,除了部分驍勇善戰的廓爾喀戰士和錫克族戰士外,幾乎都是一擊即潰,連同他們的兩位旅長都被我軍俘獲,這個故事顯然是非常荒誕不經的。

為了讓這個荒謬的故事更加飽滿和有詩情畫意,內容不夠友情湊愛情湊,編劇還為男主角配備了一個男配角,以及兩個仰慕英雄的紅顏知己,這顯然是印度電影的標配。這個男配角是男主角的老鄉,受男主角英雄氣概的感召留下來為其運輸彈藥做好後勤服務,兩位美女則負責在硝煙瀰漫的戰場鼓勵男主角英勇作戰,在他情緒低落的時候寬慰打氣。如果說軍中有老鄉還算說得過去的話,那麼這兩位美女是從何而來?一線部隊出現這麼兩位女性,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為了更加凸顯英雄視死如歸的風範,編劇還安排男主角的老鄉意外地被進攻的解放軍俘獲,在嚴刑逼供之下,這位老鄉屈服了,透露了印軍陣地上只有一個士兵的真相。於是,解放軍打起精神,付出了重大傷亡,終於佔領了拉瓦特把守的陣地,兩位美女不出意外地被安排領了盒飯,而陷入絕境的拉瓦特則「悲壯」地寧願自殺身亡,也不願意被俘,從而達到了影片的高潮。本以為這樣的「鬧劇」已經收場了,沒想到解放軍還被安排了一項善後任務,那就沿用以往的「斬首」記功方式,將拉瓦特的頭顱帶回去領賞記功,看到這裡,估計中國觀眾血都噴了出來,都20世紀文明社會了,編劇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斬首記功的思維,更狗血的是,印軍後來收復該陣地,找到了拉瓦特的屍首,還鄭重其事地為其鑄造了一顆「頭顱」,以全屍下葬。細細品來,這似乎有點像《三國演義》中關羽的結局。

《72小時》劇照

看起來像日本人的我軍形象

本以為這就是一場宣傳,沒想到印度人真的當真了,畢竟印度神明眾多,比全印度的總人口還要多,在拉瓦特的家鄉為其建廟立像,香火還比較旺盛,也許是謊言千遍就是真理吧。

拉瓦特的頭像

結語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國家幾乎都有自己歷史上的宿敵,中國與日本,就如同土耳其與希臘、波蘭與俄羅斯一般,但對中國而言,印度在歷史上長期是友好交往的對象,中印兩國之所以發生戰爭,主要責任在印度一方。戰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戰敗後不肯承認失敗,甚至為了維護自己脆弱的民族自尊心,愚弄國內民眾,轉移人民的視線,不惜開動國家宣傳機器,顛倒黑白,煽動對其他國家的仇恨,印度的「抗中神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而且在過去50多年時間內延綿不斷,甚至到了最近幾年仍推陳出新。

「抗中神劇」崇尚虛無的個人英雄主義,這種個人英雄主義與大印度民族主義不謀而合,和偏激的以人民黨為代表的印度右派執政黨不謀而合,也和印度底層人民的精神需求不謀而合,實際上是印度右翼政府承襲英國殖民者戰略思維,賺取政治資本的工具,正所謂「當年打仗沒爭到這口氣,現在拍電影就得加倍拍回來!」。「抗中神劇」的拍攝傳播,不僅無益於中印兩國解決邊界問題,更有可能刺激激化印度對中印邊界問題的立場,甚至會可能給印度帶來更大的自尊心創傷。

參考資料:《中印戰爭起因剖析》

相關焦點

  • 比印度神油還猛的,是印度的「抗中神劇」
    按照印度以往的調性,這部電影拍出來八成會是一部「抗中神劇」。印度社會,特別是底層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根深蒂固,男人們認為打女人天經地義,結果阿米爾汗不僅不讓我們打女人,甚至在電影裡還出現女人打男人,這是要挑戰神聖的印度男權嗎?
  • 比印度神油還猛的,是印度的「抗中神劇」
    ,這部電影拍出來八成會是一部「抗中神劇」。印度社會,特別是底層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根深蒂固,男人們認為打女人天經地義,結果阿米爾汗不僅不讓我們打女人,甚至在電影裡還出現女人打男人,這是要挑戰神聖的印度男權嗎?
  • 不僅僅有「抗日神劇」?印度也有「抗外神劇」?
    原本我沒體會到,但是當我看了外國的抗中神劇以後,我覺得這樣真的自欺欺人!首當其衝的就是印度了,印度喜歡和中國比較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我想打他,麻煩你,想拍電影多上上網。這才是我們帥氣的兵哥哥。印度士兵所向無敵,我不氣憤,只想笑,回過頭一想,我們有的神劇不也是這麼拍的嗎?只是換了個平臺而已。
  • 在印度抗中神劇裡,我們成了被手撕的「鬼子」
    ,像《辛格》這樣的抗中神劇還不少。而在另一部"抗中神劇「兼害死人的標題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審問印度軍官的中國軍官,得意洋洋地在黑板上寫下了據說是「中國」的兩個字:但不少「抗中神劇」卻扭曲歷史,硬說印度戰勝中國, 還是以少勝多。雖然荒唐,但沒關係,只要印度觀眾愛看就行啊!雖然打了敗仗,但精神勝利大法不能少。因此,不少抗中神劇,在印度的票房一片飄紅。
  • 烏鴉校尉:比印度神油還猛的,是印度的「抗中神劇」
    按照印度以往的調性,這部電影拍出來八成會是一部「抗中神劇」。可能有網友不太信,因為說道印度電影,大伙兒第一時間會想到寶萊塢,《三傻》《摔跤吧爸爸》《OMG》,這些電影質量是很不錯的。看慣了南印度電影的印度人,寶萊塢這套就是小布爾喬亞的自嗨,我們花錢買票進來不是來看你們裝逼的,我們要看手撕坦克,一人幹翻全場的荷爾蒙猛片!這種神片,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抗中神劇」。
  • 印度的「抗中神劇」不比「抗日神劇」差,令人哭笑不得
    引言以抗日為題材的電視劇相信大家都看過,但是「抗中神劇」你們看過嗎?這是印度以對抗中國為題材拍攝的電影,而「抗中神劇」中的劇情,印度人跟擁有著超能力一樣,隨便一個路人都很厲害,還有各種驚人哭笑不得的動作。
  • 原來印度也拍了「抗中神劇」,中國人成了被手撕的鬼子
    影片的最後,可能是特效預算不夠用了,導演暫時關閉了鎖血模式,讓辛格上去和敵人拼刺刀。不過,這也難不倒我們的主角。只見他在敵人的包圍之中,以一敵千,徒手演繹了一出不需要道具的開掛名場面。在印度,像《辛格》這樣的抗中神劇還不少。
  • 在印度抗中神劇裡,我們成了被「手撕」的那批人
    ,像《辛格》這樣的抗中神劇還不少。抗中神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導演們對「中國」的理解,一個比一個腦洞更大。但不少「抗中神劇」卻扭曲歷史,硬說印度戰勝中國, 還是以少勝多。雖然荒唐,但沒關係,只要印度觀眾愛看就行啊!雖然打了敗仗,但精神勝利大法不能少。因此,不少抗中神劇,在印度的票房一片飄紅。
  • 印度人熱議:我們天天看「抗中神劇」,為什麼中國人不敢拍印度?
    說起印度這個國家,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很多人都知道,印度是一個位於南亞次大陸上的一個國家,印度雖然面積不大,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但是人口密度卻遠遠超過中國,迫近十四億大關。很多人都對這個古老神秘的國家有些好奇。
  • 印度人的「抗中神劇」,才是真正的「神劇」
    只見他在敵人的包圍之中,以一敵千,徒手演繹了一出不需要道具的開掛名場面。在印度,像《辛格》這樣的抗中神劇還不少。抗中神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導演們對「中國」的理解,一個比一個腦洞更大。但不少「抗中神劇」卻扭曲歷史,硬說印度戰勝中國, 還是以少勝多。雖然荒唐,但沒關係,只要印度觀眾愛看就行啊!雖然打了敗仗,但精神勝利大法不能少。因此,不少抗中神劇,在印度的票房一片飄紅。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用懷疑,如果加勒萬河谷衝突被拍成20個印度士兵團滅水滸108將的大片,在印度也會一樣叫好叫座。
  • 印度又拍攝「抗中神劇」,印軍被打得有多慘,電影就吹得有多狠
    而在這前前後後的「冷兵器」式交鋒中,印軍也屢屢被打跑,相信大家在網絡上也沒少看到此類消息。2018年,印度便上映了一部「抗中神劇」《喬金德·辛格上尉》,主角是一名「神勇」的印軍軍官,以少敵多,把機槍玩出了花,近戰也近乎無敵。
  • 搞笑的印度產抗中神劇,網友:畫風熟悉!只是我們成了鬼子
    印度巨星阿米爾-汗是現在中國網友認識的一位名氣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印度巨星。因為他拍攝的影片,部部高水準、部部演技精湛,讓人很難忽略他的天賦與才華。但在印度人眼中,他卻是「漢奸」,人們湧到街上焚燒他的電影海報,讓他「滾出印度」!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覺得阿米爾汗曝光了印度國內黑暗的一面,不愛國!那麼愛國的印度影視劇長什麼樣?一起來見識下讓人嘴笑歪的印度產抗中神劇,網友:畫風不要太熟悉!
  • 在印度抗中神劇裡,我們成了被手撕的「鬼子」
    不是說好了,是印度和中國打嗎?而在另一部"抗中神劇「兼害死人的標題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審問印度軍官的中國軍官,得意洋洋地在黑板上寫下了據說是「中國」的兩個字:但不少「抗中神劇」卻扭曲歷史,硬說印度戰勝中國, 還是以少勝多。雖然荒唐,但沒關係,只要印度觀眾愛看就行啊!雖然打了敗仗,但精神勝利大法不能少。因此,不少抗中神劇,在印度的票房一片飄紅。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用懷疑,如果加勒萬河谷衝突被拍成20個印度士兵團滅水滸108將的大片,在印度也會一樣叫好叫座。
  • 不要以為只有中國有「抗日神劇」,國外也有「抗中神劇」!
    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徒手打飛機等橋段,大家已經耳熟能詳。這種不尊重歷史,過度娛樂化的橋段,也一直被人痛斥。無奈之所以這類「神劇」橫行,就是因為它有市場,有人看就有人拍。畢竟利益最重要!但其實天下編劇一家親,中國越來越強大,於是乎國外自然也會把中國當成假想敵,拍攝一些奇葩的「抗中神劇」!美國篇在以前,美國的電影電視劇中最強大的敵人,當然就是蘇聯了。但蘇聯解體,自然要重新找個強大的對手,中國自然也變成了他們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假想敵!其實這也代表了中國已經慢慢強大到讓人忌憚的地步了。從側面來說,也是一種實力的表現。
  • 荒唐的印度,除了荒唐的神油,還有荒唐的「抗中神劇」
    得知這個消息後,許多中國網友很無語,也很無奈,這一仗是印度主動挑釁,而且還打輸了,這樣的怎麼結局怎麼英勇無畏啊 按照印度的風格,他一定會拍得特別高大上,「抗中神劇這個名詞也就出現了」。
  • 印度「抗中神劇」中,我們中國人竟成了被手撕的「鬼子」?
    抗戰片大家看不少了,但是你們看過「抗中神劇」嗎?其實抗戰片也就是我們中國以前對抗日本的史實,而印度的是他們國家和我們中國對抗。我們也沒有想到在自己國家英勇善戰的軍人們,到了印度電影中。竟然也成了被」手撕「的鬼子?
  • 抗日神劇都看過,「抗中神劇」了解下?
    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的抗日神劇早已讓大家審沙雕疲勞了。
  • 【吐槽】國外那些奇葩的「抗中神劇」
    一直到現在,屏幕上還是充斥各種「抗日神劇」,有些省級衛視還樂此不疲的循環播放。在咱們國家拍攝「抗日神劇」的同時,也有不少國家在拍攝「抗中神劇」,今天就跟大家介紹幾部。《赤色黎明》(英語:Red Dawn)是由丹·布拉德利執導的一部2012年美國戰爭片。劇本由卡爾·埃爾斯沃斯和傑裡米·帕斯(Jeremy Passmore)改編自1984年同名電影。
  • 中印戰爭後,印度拍「抗中神劇」,一個印度人打退了10萬中國軍人
    印度神話誕生於3000年前,伴隨著印度河流域孕育而生,在每個偉大的文明後面,都會流傳著神話,不過印度神話跟印度的日常是息息相關,種姓和階級分化嚴重,哪怕是在電影當中也充斥著各種神話元素,甚至是記錄戰爭片「中印戰爭」。
  • 印度「抗中神劇」《加勒萬河谷》開拍,然而前線的印軍已經撐不住了……
    寒冬已至,雖然印軍士兵在邊境對峙前線的冰雪中煎熬,印度「寶萊塢」卻熱情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