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8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 夏菁)經過為期四天的展覽展示、交流對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12月7日下午在廈落下帷幕。
6.8萬平線下展覽面積,4大專業版塊14個主題展區,兩岸近千家展商;20場專業活動, 93個重大文旅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項目總金額388.21億元。現場交易額82.65億元,其中訂單額82.45億元。1個文博雲展數字平臺,900餘家展商線上參展;1個同程雲分會場,27場直播,1個大型線上線下浸入式劇情闖關遊戲,1200萬消費補貼……「雲端」搭臺,文化築橋,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走在產業前端,創新求變、實效提升、品牌影響深入人心,大會期間總參觀近10萬人次。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突出兩岸互動、數字創新、產業發展、文旅消費,促進兩岸文化深度交流和對接、兩岸文化產業提質增效,關注業態新轉變、智能化賦能,重點落實招商引資,大力推進文旅產業與科技、金融等融合發展,擴大文旅展區、豐富文旅活動、強化兩岸文旅對接,持續提升專業化、品牌化和精緻化程度,打響海峽文化旅遊品牌,打造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流交易、文旅項目投資對接的重要平臺。
疫情期間,境外地區展商參展受限,無法大規模線下參展,組展招展工作重點以雲會展、在陸臺商臺企、臺灣企業寄送展品至大陸並由大陸工作人員安排布展陳列等三種形式為主,線上線下參加企業數總和與往屆臺灣地區展商規模基本持平。線下設立臺灣生活館、臺灣潮趣嘉年華,集合法藍瓷、春稻等臺灣知名品牌,集中展示臺灣本土工藝傳承與創新。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加強臺灣展商與大陸企業的合作對接,特別是針對臺灣企業區域拓展、適應新業態變化等需求,組織臺灣一口吃烏魚子、閩南朝天宮文創、臺灣新齋堂等60多家涵蓋文創、伴手禮、茶文化、傳統手工藝、文化出版物等領域的企業與同程、阿里、銀聯等大陸頭部文旅app、頭部直播電商、頭部金融機構就營銷創新、直播帶貨、區域拓展等方面開展合作對接,實現對接提質增速,共促兩岸經濟友好往來。
充分利用「5G+XR+AR」等最新技術搭建文博雲展平臺,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將十二年舉辦積累的文化資產數位化,接入「企查查」等權威背調系統,結合雲計算技術及數字成長體系,實現「雲報名」「雲展覽」「雲洽談」「數字名片」等功能。文博雲展特設一個雲展大廳,兩岸共計927家展商參與線上雲展。文博雲展首秀獲高度關注,累計18萬瀏覽量,同程分會場影響力覆蓋3000萬,央視移動新聞網、一直播、雲現場等直播平臺吸引1600多萬關注,雲文博全網總瀏覽量近5000萬。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共舉辦2場主旨論壇、6場引資專場、6場平行論壇、6場專業賽事共計20場線下活動,以高端項目推薦促進招商引資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