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武林盟主原來是月薪過千的職人

2021-03-01 新周刊

《道士下山》已公映數日,這部作品改編自中國內地男導演、編劇、武俠小說家徐皓峰的同名小說。而在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中,徐皓峰就曾作為編劇之一,構建了一個以中華武士會、形意門為主要形態的民國武林。

「民國肯定不是一個好的時代,因為它內憂外患,中國人喪失自己的民族文化精髓,也是從民國時候開始的。但我喜歡民國,是因為它社會階層的多樣性,特別像是在生態園裡,既有灌木林,又有參天大樹,有各種草,還有藤類植物,這是中國傳統的複合型多生態生活結構。」徐皓峰說。

文/丁曉潔

對大多數電影觀眾來說,徐皓峰是《一代宗師》編劇三人組中比較不知名的那一個。但在一小撮武俠愛好者看來,他卻是「新派武俠」研究第一人:6年中出版了2本民國武人口述史、4本武俠小說和1本武俠電影評論集,導演了2部民國背景的武俠電影,入圍了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傳說裡,徐皓峰更像是武俠小說中的「神人」,盛傳的一個段子是:「他上著課就從窗戶跳出去了——據說還不是一樓,據說還跳了兩次。」

徐皓峰對民國武林的重建,始於2006年整理出版的《逝去的武林》。這本口述回憶錄,是他的二姥爺李仲軒從1934年起追隨形意拳大師尚雲祥的求武紀事。《逝去的武林》讓王家衛找到了徐皓峰,也讓一些看過《一代宗師》的人感嘆:「徐皓峰終於找到了一個能拍出他心中武林的人了。」

徐皓峰曾毫不客氣說中國武俠片「不是敘事電影,是晚會。晚會沒有價值觀,只有口號,『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和『給您拜年了』性質一樣」。這麼說來,《一代宗師》確實符合他多年來在民間史料搜集工作中對民國武林的感覺:「一方面是習武人的階層性,以前總是把習武人寫成沒有文化的,只有事件,沒有生態的土壤,沒有生活環境。而這部電影,表現了習武人的文化程度,他們生活的講究,和他們裡三層的、外三層的人情關係。」

他又寫葉問:「歷史上的葉問沒有打過日本人和白種人,甚至一輩子沒有查之有據的比武記錄。這樣的一個人成為民族英雄,說明我們太缺乏民族英雄。」

《逝去的武林》封面

民國武林有多熱鬧?「北方拳師到廣東推廣武術,那種名人效應,就跟今天劉德華到內地巡迴演出是一樣的。」

徐皓峰寫武林,只寫他接觸過的那一派,《一代宗師》講的也是這一支:以中華武士會、形意門為主要形態的民國武林。中國文化向來重文輕武,明清兩朝近六百年時間,中國是禁武的;清朝末年國事衰微,孫中山建立民國後,提出「強國強種」的口號,形意拳正是當時的第一名拳。

「形意的特點是招法簡單、發力的方法獨到,完全不同於拳擊。它實戰性強,門下高手眾多。」1912年,李存義在天津創辦北方最大的民間武術團體——中華武士會,創編《拳術教範》和《刺殺拳譜》,以中華武士會作為基地,形意拳在民國開始普傳,所有其他門派的人也紛紛學形意,來修正自己拳派的發力的方式。

民國時期武人的輝煌,最大特點是他們直接訓練軍隊,有點像是武術指導一樣的存在。「中國北方部隊的刺刀術,就是由中華武士會編排的。當時北方的教官,都是受德國跟英國的訓練,但是中華武士會發明了一種更適合中國人體質的刺刀的方法,一直沿用下來。1934年,北方部隊跟日本人發生了喜峰口阻擊戰,肉搏戰階段,用的都是民間武術的刀法。」有句「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歌詞,所謂「大刀」,說的就是武人訓練部隊的時候留下來的刀法。

民國時期的形意拳有多熱鬧?徐皓峰的考據:「當時的政要紛紛去給形意做幫襯,最有名是李存義組建中華武士會時,北洋三傑之一的馮國璋捧場做了名譽會長。北方頂級鄉紳李瑞東,長期為各種武術組織捐款。」受「國術救國」的影響,文人也紛紛主動與武人交往,據說齊白石、梅蘭芳都有拜武人為師。周恩來年輕時,拜了中華武士會韓慕俠為老師,學習八卦掌。


民國時期,北京,學功夫的兒童。

徐皓峰研究北派武林多年,拍《一代宗師》的過程中,他又研究了三年南派詠春拳。「民國提倡武風以來,由於有北洋政府旺盛的軍政背景,武術家最早都是成名在北方。太極和八卦,都是從王府裡傳出來的拳,形意是地下組織的拳,後來在城市裡公開傳。所以才會有北拳南傳這種情況——北方拳師到廣東推廣武術,那種名人效應,就跟今天劉德華到內地巡迴演出是一樣的。」

民國武術的「黃金十年」,讓武人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不少武人都直接受聘於政府。「當時北大校長月工資是600銀元,算是非常高的了。但有一些就職於政府的武人,比如孫儒堂和韓伯言,月薪跟北大校長差不多,甚至於還有誇張的說法,說是每月1000銀元。」因為「要建立起一個類似於文人習武、武人習文的系統」,民國時期的武人與文人合流的趨勢非常明顯。但百年後的「民國熱」時,人們只談先生,已不見武林。

「解放之後,大陸一直強調社會倫理,武術開始表演化和體操化,那些通過改進的拳種都非常好看,形意拳實在沒什麼可表演的,就沒落了。在歷年的武術大會上,雖然也保留了形意這個項目,基本沒什麼人鼓掌。」

像《一代宗師》的結局那樣,民國武人的一種選擇是:「移居港臺或者國外,開始建立私人的武館體系,也能找到他們發展的路子。」在《逝去的武林》中,徐皓峰寫出了另一種境遇:「那時,李老晚上為西單的一個商店看店,便把筆者帶過去,在一片家用電器的空場中練拳。白天練拳較少,只在星期天的中午到宣武公園裡練。」李仲軒34歲決定退出武林,晚年拒絕了加入武術協會的邀請。對於民國武林這最後一個見證者,徐皓峰說:「他們沒有現代人這麼靈活多變、識時務者為俊傑,以前的人,年輕的時候決定以什麼信念去生活,真的會堅持一輩子。」


抗戰期間,軍隊中的武僧。

「在民國,武人是一個職業。現在中國武術之所以衰落,就是大家都成了武術的業餘愛好者,通過習武養活不了自己,因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個職業。」

有人把《一代宗師》當愛情片看,有人把「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當成小清新語錄。但徐皓峰不這麼認為:「它說的是人的生命感,是民國武人對自己一生的愛好,對這個職業,對這個理想的一個追求。」

當武俠迷的記憶還停留在金庸、古龍和梁羽生創造的文字世界裡和徐克李安呈現的視覺語言中時,當非正統血液的網絡武俠小說以各種YY博取眼球時,徐皓峰的「新派武林」是另外一種世界觀:真正的武林,並不總是飛簷走壁水上漂,並不總是行俠仗義走天涯,沒有決戰巔峰,沒有武林盟主。他筆下的那些人,更像是職人。

「在民國,武人是一個職業。現在中國武術之所以衰落,就是大家都成了武術的業餘愛好者,通過習武你養活不了自己,因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個職業。」這種職業精神,是徐皓峰最想通過文字和影像傳達給當代年輕人的。「文明,只有落實於人身,這才是文明。我寫武林人物,也是想表現這種東西,他們是文明落實在身體上的一群人。」

「習武之人,有習武之人的生活方式。三分練、七分養,這是武術的特點。」在民國,不乏有武者給人當保鏢的案例,但「一般練武的人不太敢,或者一年就幹兩回,因為他不能讓自己時刻處在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如果當職業保鏢,一年四季都這麼緊張,是對生命的妨礙」。他們篤信「武者不祥」,並不是說練武就不吉祥,而是:暴力不是一件好事,儘量不要使用。這種心態在《逝去的武林》中從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口中說了出來:「你兇,我悚,你悚,我比你還悚——這才是我的徒弟。」


電影《一代宗師》劇照。

民國武人也比武,性質有點像舉行婚禮。「說的是它那種隆重性——婚禮一般不都是這樣?先有人提親,然後下聘書、下聘禮,到了結婚那一天要有人迎送,婚禮上要有公證人。真正的比武隆重性跟那個性質是一樣的,很麻煩。」場面絕對不像我們在武俠電影中看到的那樣:「它沒有什麼表演性,這是涉及到生死的事情。這麼說來,它又像舉辦葬禮。中國傳統的婚禮,本身就是婚禮如葬禮,直到明清開始庸俗化,吹吹打打。」顯然這種氛圍早已蕩然無存,「現在的比武都不能叫比武,就說『咱倆試試』。因為沒有禮節,根本就不配稱武。」

按照禮節的方式去跟官府對抗,是中國武人自古以來的民間體系。在《一代宗師》中,形意拳宗師馬三是個反派人物,在日偽政府中做漢奸,手裡握有警察機構,卻也得依「禮」做事,他最終放棄了自己的官府實力,按照武林規矩卻跟宮二比武。「民間武人實行的那一套制度,恰恰是當時在社會上已經消亡的那一套儒家門徒學派的制度。比如在拜師禮上,摺子要打18折,拜師禮上要有引薦師,給你做人格擔保的,然後有訓導師,專門訓導你門規的。這種儀式跟行業是很相像的,你要拜入一個行業,你去學藝,學做鞋,學修表,拜師傅學徒,都是一樣的。」

按照古代的規矩,練武之人如果有了官府的身份,就不能再入武林了。民國武士會的最大的特點,是鄉間武師紛紛進入都市,成為都市中的社會名流。這種情況在當時並沒有遭到爭議,因為他們還維持著從前的規矩:「武林的規矩不講官職,只講輩分。即便是當上軍官,見了街頭一個賣豆腐腦的師叔,還得跪下磕頭。」徐皓峰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當時,孫儒堂受北洋政府禮聘,做了政府的顧問,某天從河南鄉下來了一個姓錢的前輩,孫儒堂當街就給師叔跪下了。這件事在當時留下了一個典故:形意門規矩大。實不單是形意拳,其他門派也是這樣的。

民國武人的另一個職業技能卻是在醫學上,「傳徒先傳藥」,武家的藥方也是師承的見證。「武人在比武練功的時候,很容易受傷,所以民國時候的武館,都是常年熬著藥,受了傷之後就補一點。武人不見得系統地懂醫學,但是因為他數代積累下大量的偏方,給一般人治病的醫學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在《一代宗師》中,後來宮二移居香港開醫館為生,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民國的一些武術書,往往在講完拳術之後,都公布一些藥方,武人的秘方出來之後,對市民階層有很大影響。」

「民國肯定不是一個好的時代,因為它內憂外患,中國人喪失自己的民族文化精髓,也是從民國時候開始的。但我喜歡民國,是因為它社會階層的多樣性,特別像是在生態園裡,既有灌木林,又有參天大樹,有各種草,還有藤類植物,這是中國傳統的複合型多生態生活結構。」

本文刊發於《新周刊》第390期(2013.3.1)。

授權轉載請與後臺聯繫,合作請發郵件至neweeklyteam@163.com。

相關焦點

  • 武林盟主升職記!~
    在本期開始連載的《江湖任我浪》裡,朽木幫廢材幫主喬染為了振(洛)興(城)幫(美)派(食)踏上了爭奪武林盟主之路,結果被人賤無敵的蘇少堡主匡了一道。不僅盟主沒當上,還被關在了小黑屋裡,好在她有特殊的逃生技巧,那就是——召喚武器!在喬幫主殺出去報仇前,我們先來看看,蘇少堡主為了當上武林盟主,都用了哪些「賤」招?以及他日後的升職之路。
  • 在戰國的那群雄主之中,誰一直都在扮演著列國的「武林盟主」?
    「武林盟主」,這類人往往出現在武俠小說之中,他們一般都是那個時期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高手」,四處匡扶正義,有著極高的威望,能夠號令武林。其實,你知道嗎,在我們歷史上的戰國時期,也曾有過一位這樣扮演過「武林盟主」的雄主。
  • 《明月曾照江東寒》武林大會落幕,新任武林盟主竟然不會功夫
    武林大會的籌劃在《明月曾照江東寒》佔了比較長的一個篇幅。很多重要的角色也都是圍繞這個事件來寫,不管是戰清泓的下山還是說顧嶽和其他各門派的安排。就連朝庭基本上都能和武林大會掛上一定的關係。不過最後武林大會的結果讓人以意外,選出來的新盟主竟然不會武功。
  • 《武林外傳》裡,為啥沒人敢去爭武林盟主之位,莫小貝太強了
    江湖上武林至尊是否武林中人都需要聽他的號令呢?小編在重新回顧當年的下飯神劇《武林外傳》時,就有了這個疑問,下面小編跟大家來分享下自己的看法。小夥伴們會不會起個疑問,為啥沒人去挑戰莫掌門,重新奪回五嶽盟主之位呢?
  • 全新小夥伴武林盟主分析以及解剖
    名稱:武林盟主。  1、血量從高到低:武林盟主、二師兄、嫦娥、沙師弟、龍太子。  在剛30級的時候,這幾個常用的小夥伴中,胡歌,哦不是,盟主兄竟然血量最高,不可思議!血量屬性相當的不錯!  2、攻擊從高到低:武林盟主、二師兄、沙師弟、嫦娥、龍太子。  攻擊的話沒什麼突出,兩個混人都一樣,魔比仙高一點。
  • 魔教教主醒來時,身旁還躺著衣衫凌亂的武林盟主
    反正見到那個武林盟主,他有一萬種方法和兩萬種毒藥讓他配合演戲。再不濟,直接閹了,蕩平他家山莊。於是魔教教主開始梳妝打扮、洗臉刮面,又過幾日,他帶上防身傢伙獨自去了約定好的茶樓。茶樓的雅間裡坐了個白衣公子,劍眉星目,膚白如雪,真叫一個美人如玉劍如虹。魔教教主看得口乾舌燥:「你是武林盟主?」似乎有幾分眼熟。魔教教主接過茶杯一飲而盡,然後一巴掌拍在桌上,道:「本座是不會娶你的,你死心吧。」
  • 【英雄帖】尋找真·武林盟主!
    在《射鵰英雄傳》中,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為爭奪武林秘籍《九陰真經》,在華山打鬥七天七夜…時隔近千年,中原武林雖不再動蕩,但是一股暗流正在湧動…陳氏太極拳正是這次尋找真·武林盟主的發起門派傳承百年,風靡天下的
  • 《武林盟主穿越成了霸道總裁的小白臉》
    小白臉驚魂未定,對著吸塵器一拱手:「在下武林盟主黃淡。請問閣下是哪門哪派?」總裁:「什麼鬼?!」總裁雖然沒有看過多少穿越小說,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麼?!他的小白臉跟人靈魂互換了!【3】總裁:「現在是21世紀,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這兒打人犯法,殺人也犯法,不能隨便打架鬥毆。我是個商人,天宇總裁何逸舟。」
  • 傲視遮天新服開啟 老K遊戲《武林盟主》獲贊
    老K遊戲《武林盟主》因清新的畫面、酷炫的戰鬥和富有趣味性的玩法,吸引了大量玩家關注和參與,並紛紛點讚。為滿足玩家們日益高漲的戰鬥激情,今日上午10點,《武林盟主》傲視遮天新服整點開啟,再次點燃冬天裡的一把火!江湖傳送門:http://t.cn/RZtwV0e
  • 金庸筆下共有5位武林盟主,郭靖實力排第二,最強那位因漏洞被刪
    但縱觀金庸全書,其實當過武林盟主的人並不多,算來算去也只有五位高手算得上是,本文就將金庸筆下這五位武林盟主的實力做出一個排名。  他身懷伏虎掌法、破玉拳、鐵指訣、混元掌、金蛇擒鶴拳、金蛇遊身掌、金蛇劍法、混元功、神行百變等神功,武功配置算是比較豪華的,但比起排名前幾位的武林盟主來說還是遜色太多了。  第四名:洪七公  洪七公其實沒有並沒有真正成為武林盟主,但他在武林群俠心中就是最合適的武林盟主人選,當年丘處機就曾推舉過他。
  • 民國時期,真實存在的3位武林高手,黃飛鴻霍元甲都只能甘拜下風
    「武林」一詞當時指的還是杭州。著名武俠小說作家宮白羽因「文林」一詞受到啟發,自創「武林」一詞,自此武林多用於指代江湖之中習武的各個門派。事實上,武術門派多為後人劃分,前人習武時很少有門派之見。 在諸多武俠小說中有過對於武林的描寫後,這個危險卻又充滿俠義之氣的地方讓無數人心嚮往之。然而真正的古代不僅沒有「武林」或「江湖」,更沒有「武林盟主」一職。
  • 《明月曾照江東寒》林放不會武功卻成武林盟主,他靠什麼取勝?
    好在,智商在線的林放,憑藉一己之力,終於登上了武林盟主的位置,也終於有能力給他心愛的女孩帶來幸福! 林放不會武功卻成武林盟主,他靠什麼取勝? 特別是,當紅隊對落後於對手時,林放的內心也毫無波瀾,只因他腦中隨時都有棋局的最優解,為了勝利,他甚至不惜犧牲戰清泓,如此懂得「取捨」之人,怎能不成功呢!
  • 明月曾照江東寒:於朦朧,病嬌武林盟主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明月曾照江東寒》已經播出了二十多集了,由米熱飾演的男二「溫宥」實在是太讓人生氣了,有種分分鐘想把他掐死的衝動,越來越心疼我們的武林盟主「林放」了。幸好還有我們的盟主大人在,不然我們的女主也太慘了。盟主大人雖然沒有武功,但是心思縝密,智謀過人,簡直是現代的腹黑總裁啊。
  • 古早武俠爽劇,柔弱病美人成為武林盟主,女主是斬男高手太上頭
    不會武功的病嬌美人奪得武林盟主,「爽」的追劇體驗,下飯劇、消遣劇的上佳選擇,顏值與爽和武俠兼具,坐看這部新劇。該劇講述初入江湖的古靈精怪少女戰清泓,遇到病嬌公子林放,世家公子溫宥,林放看起來柔弱實則心中有大智慧,智取奪得武林盟主之位,三人的情感糾葛與江湖恩怨交織的武俠愛情劇。
  • 武林盟主與江湖小白的故事
    於朦朧之前演過《兩世歡》裡面的景辭,《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裡面的白真,《新白娘子傳奇》裡面的許仙,還有《太子妃升職記》裡面的九王,這都是於朦朧演過的古裝劇。邢菲演過的大部分都是現代劇《明月曾照江東寒》劇情簡要:這部劇講述的是男主林放背負著滅族仇恨,其成長經歷坎坷,然後與女主闖蕩江湖,最後成為了武林盟主的故事
  • 我不是個教主:女腦男身的教主被武林盟主當眾求婚,這是啥節奏?
    導語:鹹魚小男主一覺醒來成為魔教教主,結果還意外變為女兒身,甚至竟然被武林盟主意外看中!不過我們右護法都開價拍賣教主了,怎麼武林盟主您還如此淡定?就你那份聘禮,是三份裡面最窮酸得知不知道,就這點還想碰我們貌美如花的魔教教主?
  • 君子美如畫,《明月曾照江東寒》於朦朧飾演最颯武林盟主!
    以往讀到古代美男子的描述,如: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神清骨秀,氣宇軒昂,性慧敏,善文章;白衣勝雪,長發高冠,風姿特秀,爽朗清舉,衣玦飄逸……無法想像究竟怎樣的美男子這樣一部劇中走出來的男主角,江東第一美男、武林盟主林放,就具備了這樣的審美魅力,無論是儀容、才情、還是人格、胸襟、謀略,都演繹了一位具有審美價值的武林盟主林放。
  • 他是新劇中的武林盟主,曾得過亞洲影帝,年輕時迷倒千萬少女
    但現實中70歲的他依然寶刀未老,繼較早前演出《跨世代》有不少武打場面後,新劇《翻生武林》還擔正做武林盟主,打到70都依然那麼英姿煥發的應該就只有他了,沒錯!他就是今晚的主人翁---姜大衛(John哥)。
  • 喜歡看古裝高顏值甜寵劇的可以追了,帥氣武林盟主愛上元氣少女!
    就在危機時刻,江湖豪傑在武林盟主林嘯天的帶領下,如果成為了武林盟主,就可以繼承七星劍法,女主一直都對江湖很感興趣,就想去參加這一次的武林大會,爭奪七星劍法。男主林放不愧是前武林盟主林嘯天的兒子,因為長相俊美,為人也風流倜儻,因此就被很多人稱為武林第一美
  • 1929:決戰西湖——解密民國武林,還原「一代宗師」
    王家衛說,他要講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快意恩仇的武俠故事,他想表現的是民國武林。民國期間為什麼會出現中國武術的最後巔峰?當時武林真實生態如何?傳統武人和中國功夫到底啥樣?看過影片後,許多人仍意猶未盡。1929年,在浙江杭州舉辦過一次國術遊藝大會,那場大會幾乎囊括了當時所有武林人士和武術機構。記者翻閱史料、遍訪武術專家,試圖為您還原那個中國武術的巔峰時刻,展現一個逝去的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