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演出市場規模超五百億——粉絲經濟,網際網路吹大的「愛慕值」

2021-01-07 中國江蘇網

舞臺上,光束燈配合著LED屏幕的快速變幻,煽惑著音樂的律動;舞臺下,萬人大合唱,歌迷齊聲歡呼吶喊、歡唱搖擺。

隨著演唱會市場的走熱,演出門票演變為「稀缺」資源,票價水漲船高,推動了「粉絲經濟」興起。我們該如何正確引導「粉絲經濟」健康發展?

瞬間被搶光,搶票堪比春運

去年,12月28日10點,林俊傑演唱會門票開售,從開售到售罄僅耗時58秒。

今年,7月16日上午11點,周杰倫南京演唱會門票一開售也被瞬間搶光。

「我用兩個手機同時搶票,依然沒搶到。」在南京新城科技園上班的邢小姐表示,7月16日一上班就打開了大麥網app,等待11點搶票,「辦公室裡幾乎有一半的同事都在搶演唱會門票,有的『腦袋靈光』的同事碰運氣,搶到了票轉售。」

一般來說,明星演唱會的票價從幾百元至2000元不等。以今年周杰倫2019嘉年華世界巡迴演唱會南京站為例,票檔分為看臺和內場,票價從500元至2000元分成6個檔位,目前所有檔位的門票均為缺貨狀態。

記者在淘寶網、微博等網絡平臺查看周杰倫南京演唱會門票在售情況,發現票價早已翻番:票面500元的現價1400元,票面700元的現價至少1600元,最高票面價2000元的現價3300元。像周杰倫南京演唱會這樣,高價票不斷突破極限。2016年王菲演唱會票價最低1800元、最高7800元,引發很大爭議。

「演唱會高價票是對粉絲經濟的一次集中挖掘。」行業評論人黎新宇說,在實體唱片銷售不景氣、數字唱片起步的當下,演唱會是明星市場號召力的一塊試金石。7月下旬,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各類演出市場收入均呈上升趨勢,演出市場總體規模達到514.11億元,較上年上升5.03%。數據顯示,2018年演唱會、音樂節演出場次0.26萬場,較2017年上升8.33%,票房收入39.85億元,較2017年上升5.87%。

90年後是「追星主力」,粉絲經濟勃發

「從2014年第一次看SM Town演唱會開始,我每年都會選擇一個演唱會去體驗,目前已看了六場演唱會,每年花銷約2000元至5000元。」今年研究生畢業、後在網際網路公司做產品經理的張小姐表示,在演唱會現場體驗試聽盛宴的同時,還能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從事視頻製作的毛女士看來,通過演唱會體會到的幸福感難以言表:「震撼!爽!在演唱會體驗到的試聽感受是無法通過看視頻實現的,而且演唱會中間就算有不認識的明星也能跟著嗨起來。」她表示,目前在演唱會以及周邊產品的花費已達1萬元。

追星人群中,上世紀90年代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群逐漸成為現場娛樂的消費主力。有數據顯示,在現場娛樂票務市場用戶中,24歲以下人群佔比攀升至14.8%,30歲以下人群佔比達到42.4%,這一群體為文娛消費市場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增長空間。作為高價票主要消費群體的中青年,對偶像明星的消費較為瘋狂。

隨著粉絲群體擴大,偶像經濟不斷發展,除了買明星的專輯、看演唱會,還催生出了買明星衍生產品、租廣告位、社交網站上刷話題等多種形式。

7月底,周杰倫和蔡徐坤粉絲微博超話打榜,將微博超話社區推上了風口浪尖。蔡徐坤的粉絲為了守住第一的位置,甚至花費了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購買虛擬花,為偶像增加「愛慕值」。隨著周杰倫登上超話榜第一,超話影響力破億,意味著雙方的拉鋸戰進入了尾聲,同時,微博因為明星勢力榜而遭到北京消費者協會約談。

這次「網絡戰役」只是粉絲追星的冰山一角。有數據顯示,中國的追星族中有36%的人表示願意每月為偶像花費100元至500元,年市場規模高達900億。比如演唱會燈牌、徽章、圍巾等應援物就是一筆不小的生意。追星已有10年的傅女士說,基本每個明星都有一個官方應援色,粉絲們就會買應援色的燈牌,而且粉絲團也會號召大家一起買,一塊一平方米的燈牌售價約200元,而每個粉絲基本一買就是好幾塊。

亂象頻出,追星需理性引導

為一睹偶像真容在機場徹夜守候;偶像應援會集資;因為追星離家出走、甚至借上高利貸……粉絲經濟伴生的這些瘋狂追星行為,導致盲目追星、黃牛票等亂象頻發。

每每談到黃牛,看了近20場演唱會的關女士仍十分惱怒。她表示,因為官網賣票平臺的門票很難搶,所以很多粉絲無奈地去找黃牛買高價票。「可黃牛價格太高了,甚至有的要比原價貴3000元至4000元,可是如果真的想去看演出,也只能接受高價票。」

對此,售票官網也在採取行動。比如,就在今年4月蘇州舉辦的林俊傑演唱會,大麥網聯動主管部門、林俊傑經紀公司及巡演主辦方重拳打擊「黃牛刷票」「哄抬價格」,嚴格執行「一票一證」的實名制購票政策,並在搶票環節中採用大數據手段實時監控搶票數據。1月14日,在有關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大麥網已取消了一批林俊傑演唱會的「黃牛」訂單。

業內人士表示,網際網路興起讓普通人追星開始變得更加簡單,動動手指,明星的作品、演出、微博可以輕鬆觀賞。同時,網際網路加速了追星組織的形成,推動了「追星經濟」的漲潮。

從社會學來看,追星的本質是一種類社會關係。出於嚮往,一類人把另一類人擺在「神壇」上接受自己的敬仰。「青少年偶像崇拜,表面上看是出於從眾心理、追求時尚之舉,但其實從內在心理機制來說,他們是通過追星這一行為,將自己個人的美好願景投射到偶像身上。」心理學教授白彥茹指出,尋找榜樣是青少年身心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一種心理訴求,除了尊重這一訴求外,社會和家庭還應該重視對粉絲行為的理性引導。

如果你的孩子沉迷追星,你會怎麼辦?南京市民胡先生的孩子上周末剛與媽媽飛到重慶看了一場演唱會,胡先生表示,對於孩子追星的行為他是理解並尊重的,但他更希望孩子將注意力放在學習和社會實踐中。「比如他去重慶看演唱會,我會鼓勵他去外地不僅僅是去看偶像,還需要帶著熱愛生活的心去遊覽當地自然和人文景觀。」

記者 朱璇 見習記者 洪葉

相關焦點

  • 2019年粉絲經濟關聯市場規模超3.5億 紅人經濟去中心化成趨勢
    原標題:2019年粉絲經濟關聯市場規模超3.5億 紅人經濟「去中心化」正成為趨勢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7月28日訊(記者 段思琦)隨著網際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的網絡模型越來越清晰,基於粉絲與紅人關係的紅人經濟商業模式也會呈現出去中心化的趨勢
  •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並沒有那麼大——基於國際比較視角
    根據BEA測算,其他收費數字服務是美國數字經濟的第一大行業,佔比47.5%;電子商務是第二大行業,佔25.1%,其中B2B佔16.8%,B2C佔8.3%;軟體、硬體和雲服務分別佔13.4%、10.1%和3.7%。如下圖所示。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數字經濟中製造業佔比非常低,硬體僅佔10.1%。這是與我國的一個明顯不同。
  • 2019年粉絲經濟關聯市場規模超3.5億 紅人經濟「去中心化」正成為...
    中國網財經7月28日訊(記者 段思琦)隨著網際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的網絡模型越來越清晰,基於粉絲與紅人關係的紅人經濟商業模式也會呈現出去中心化的趨勢。昨日,艾瑞諮詢與IMS天下秀聯合發布的《中國紅人經濟商業模式及趨勢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紅人經濟的「去中心化」趨勢,正在為新經濟形態的構建提供助力。
  • 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規模超2萬億元 產業支撐顯著增強
    據悉,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規模超2萬億元。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經過3年起步期發展,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基礎設施加速推進,融合應用走深向實,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帶動效應顯著增強。目前,5G+工業網際網路正加速向企業生產核心環節延伸,標識註冊總量已突破54億,進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工業設施已達4000多萬臺。
  • 華為拿全球第一,中國網際網路報告:網民規模破9億!
    華為拿全球第一,中國網際網路報告:網民規模破9億!|中國網際網路報告:網民規模破9億【中油網】訊:《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CNNIC)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為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人數如此多的網民構成了如今中國蓬勃發展的消費市場。
  • 粉絲經濟:新媒體環境下新的經濟增長活力
    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各國利益更加緊密相連。筆者認為,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粉絲經濟同樣享受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帶來的巨大紅利。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待更加強烈,加上當前我國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消費升級、需求驅動以及行業變革共同為粉絲經濟的發展注入充足動力。另外,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迭代升級使得新媒體應用的工具和中介屬性越發凸顯,為粉絲經濟發展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入口和平臺支撐,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並促進產品服務體驗的優化升級。
  • 2021年中國短視頻內容市場規模有望超3100億元
    短視頻內容市場包括短視頻營銷市場及短視頻內容製作市場。由於短視頻更具吸引力及節省時間,其在觀眾中廣受歡迎並成為主要娛樂形式。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發展及網絡基礎設施的技術進步,短視頻內容市場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9年短視頻內容市場規模為1265億元。
  • 流量導向下粉絲經濟的虛假繁榮
    從7月17日開始發酵,被稱為「夕陽紅」打榜的超話之戰,以周杰倫登頂告終。自從粉絲組織打榜以來,周杰倫連續兩周佔據微博超話榜首,另外,蔡徐坤粉絲團官微發布聲明,宣布退出微博各項數據榜單的競爭。相關諮詢公司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流量經濟價值超過155億美元,粉絲對於愛豆的守護常常體現在「打榜」上,「做數據」也成為粉絲經濟的標配。
  • 中國粉絲經濟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粉絲經濟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認為,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被關注者多為明星、偶像和行業名人等。 《粉絲力量大》作者,張薔對粉絲經濟的定義為:「粉絲經濟以情緒資本為核心,以粉絲社區為營銷手段增值情緒資本。
  • 網際網路及相關服務行業TOC端飽和 轉向TOB端尋求市場機遇
    近年來,產業網際網路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網際網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產品設計、生產流程、產品銷售等全過程滲透增強,並促使傳統產業向智能化、數位化、網絡化縱深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產業網際網路整體交易規模達到了48萬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產業網際網路交易規模將達60萬億元。
  • 我國服裝電商市場規模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 2019年服裝電商市場規模...
    而服裝服飾類產品作為網購的第一大品類,近幾年服裝電商市場規模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服裝電商市場規模達10133.7億元。2019年我國由70.4%的消費者擁有網購服裝經歷,76.9%的消費者購買服裝是通過線上渠道,我國消費者服裝購買價位主要集中在500元以下,在200元以下及301-500元價位區間我國消費者更傾向於線上購買,網購服裝關注因素主要為質量和款式,其中質量和款式關注度分別為62.2%、60.9%。
  • 網際網路醫療助力處方藥外流,市場規模有望達4000億元
    隨著網售處方藥即將開閘及醫保線上報銷同步推進,國內處方藥外流市場有望衝擊4000億元規模。今年1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隨後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 2023年我國廚餘垃圾處理行業市場規模將達4000億元
    中國生活垃圾逐年增長 廚餘垃圾佔大頭 2013-2018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量和處置量逐年增加,根據生態環境部2019年12月公布的《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 2018年,200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21147.3萬噸,處置量21028.9萬噸,處置率達99.4%
  • 近年來我國鼓勵發展「網際網路+廢舊物資回收」新模式
    居住類商品銷售增速加快 有前景有後勁 家電市場供需旺(經濟新方位·擴內需促消費) 家電家具歷來是消費市場的「大頭」。
  • 全市開放型經濟工作推進大會暨「以企業為核心,五年決戰五百億」動員大會召開
    9月2日下午,全市開放型經濟工作推進大會暨「以企業為核心,五年決戰五百億」動員大會在市藝術中心召開
  • 樓繼偉: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螞蟻騰訊京東等下架網際網路...
    銀行間市場應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利率債(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可在兩個市場同時交易,結算要打通,既方便銀行間抵押融資,又促成兩個市場同債同價。(每日經濟新聞)2.央行有關專家:信用債離不開銀行間市場12月20日,《金融時報》記者就信用債是否應當退出銀行間市場的問題採訪了人民銀行有關專家。
  • 《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6)》發布 我國電視劇市場規模達882...
    報告顯示,我國電視劇市場規模已達到882億元。    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為兩年一次的連續性行業研究報告,今年出版的是該系列報告的第三部,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責任公司等機構的50餘位一流專家學者共同研究完成。
  • 我國巡遊計程車數、客運量呈波動下降 網約車用戶、交易規模上升
    圖片來源:pexels 計程車主要是一種從事各種客運活動交通工具,是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共享經濟的出現,計程車逐漸分為巡遊計程車和網約車兩大分支;其中巡遊計程車依然是目前人民群眾出行重要選擇的工具
  • 中投顧問:預計2020年中國網絡電影市場規模將達32億元 | 網際網路...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表示,2016年,網絡大電影市場規模將達10億,預計全網將有2200部網絡大電影上線。「網大」高速增長網絡大電影是指投資規模小,時長超過60分鐘,製作周期相對較短,主要選擇在網際網路發行的電影。2015年網絡電影出現爆發式增長,全網共發行網絡大電影近700部,分帳收益在3000萬以上。
  • 搬家失敗、400萬打水漂,粉絲經濟真讓人一言難盡
    而其中的愛慕值就是顯而易見的讓粉絲送花(打錢),在競爭如此激烈的8月份,4位女愛豆的粉絲都投入了大量的金錢。然而只有3個名額,註定有一家的錢要打水漂,很不幸,是趙粵家的粉絲。也就是說趙粵這兩年都要依靠騰訊,在讓本家如此失利的情況下便宜對家,如果以後資源不好的話趙粵的粉絲也有一定的責任。二、粉絲經濟蛋糕越做越大,但偶像越分越少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是一種通過提升用戶黏性並以口碑營銷形式獲取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商業運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