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在成都市西郊金沙村一處建築工地裡,出土了一些類似玉片和象牙殘片的物件,金沙遺址由此揭開神秘的面紗。金沙遺址被認為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古蜀國的都邑所在,是四川繼三星堆之後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入選「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它與三星堆遺址一起向世人展示了古蜀國的風情與物貌。金沙遺址的發現使成都建城史向前推進了700年,同時也改寫了中華文明史
金沙遺址位於成都的西北,距離市中心僅有5公裡之遙。在遺址發現之前,居住在這裡的村民時常會挖到一些瓦片、好看的石頭,還有骨頭什麼的因而老輩們一直堅信自己世代居住的地方「肯定有金子」。
經證實,在發掘現場考古隊員們單從挖土機挖出的浮土中翻查清理出金器、玉器、銅器、石器、象牙器和數量眾多的象牙、陶器等共計1000餘件。其中金器30餘件、玉器400餘件、銅器400餘件、石器170件。
在風格上有與三星堆的青銅面具基本一致的金面具;有與三星堆的青銅人立像幾乎完全一致的銅立人像;還有與良渚文化完全一致的翡翠綠玉琮;更有在四川省內尚屬首次發現的形飾——圭形玉鑿和玉牌
2007年4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在金沙遺址原址拔地而起。這是一座為保護、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興建的遺址類博物館,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由遺蹟館、陳列館、遊客中心、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金沙劇場、園林區等部分組成。
金沙遺址博物館現有文物藏品萬餘件,其中已鑑定的一級文物364件,尤以太陽神鳥金飾等國寶級文物聞名海內外。
遺蹟館所在區域曾是古蜀先民舉行大型祭祀的場所。館內原狀展示了考古發掘的現場,遊客可通過棧道深入遺蹟腹地,近距離觀察仍在進行的考古和保護工作。
在遺蹟館內部,藉助VR互動設備,遊客還可在虛擬世界裡回溯三千年時光,看古蜀人是怎樣將千載遺珍埋藏於此。
為了防止地下遺址被破壞,遺蹟館由15根架立在地表的鋼架支撐,整座建築的結構基礎主要設在建築外緣已完成發掘或經勘探無重要文化堆積的點位,館內則為無柱大空間。
在陳列方面,遺蹟館作為考古發掘現場展示地,一條穿越矩陣式探方的木質通道,拉近了參觀者與考古遺蹟的距離,象牙堆積、野豬獠牙及鹿角堆積、古老河道、大型樹根遺蹟等等撲面而來;
那些已發掘遺蹟旁邊設置有記錄出土文物情況的清晰照片;重要遺蹟設置的視屏播放系統,不斷回放「國寶」出土情景,讓人頓生「咫尺三千年」的時空感;
而那些地層中仍深埋著的象牙、玉器等又為觀眾帶來了無盡的想像與期待。
步道的上方結合現場遺蹟現象,設計了「圖說考古」漫畫圖版,向普遍觀眾介紹和普及考古基本知識。
中國商周時期保存最為完整的黃金面具、與三星堆造型幾乎完全一致的青銅立人、色彩斑斕的玉器以及巨大的象牙等精美文物也薈集於此,生動形象地從生態環境、建築形態、生產生活、喪葬習俗、精神信仰和藝術創造等多個角度,全面展示了古蜀金沙的輝煌與燦爛。
除了古蜀文明,金沙也是一扇與中華文明、世界文明以及精美藝術對話的窗口。今年金沙與故宮博物院合作的《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展覽將延期至2020年6月14日。
本次展覽從祭祀、萬壽、大婚、賀歲這四個清宮盛大的儀典和節慶出發,展示清代宮廷金器、玉器的使用制度和文化。感興趣的觀眾不妨走進金沙來瞧一瞧。
自2007年正式開放以來,金沙遺址博物館已接待觀眾超過千萬人次,舉辦了多場「金沙講壇」和學術交流、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動。
從2015年開始,金沙遺址博物館與海外文博機構合作,相繼舉辦了「與神共舞:非洲雕刻藝術展」「永恆之城——古羅馬的輝煌」「古埃及:法老與神的世界」等特展。這些展覽向觀眾打開了感受世界古老文明的窗口,同時也發掘出與古蜀金沙、絲綢之路等主題相關聯的文化內涵。
作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園林區內茂林修竹、樹木蓊鬱、一年四季隨處可見繁花似錦的景象。
園區中還有「金沙鹿苑」、「玉石之路」、「烏木林」、「西山水景廣場」等多個文化景觀,處處都是對古蜀金沙萬物有靈時期的詩意傾訴!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於原作者,僅做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