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2日是新浪娛樂成立十五周年,為了給15歲的浪浪慶生,我們走訪了不少老編輯,以期搜集記錄它當年不為人知的成長歲月。本以為我們聽到的會是逼格高、情懷深的長篇大論,未料挖出的卻是如下這般有趣小料。本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原則,我們搬出15個小故事,讓你看看新浪娛樂是怎麼長到15歲的~~
最早對娛樂有頻道意識:歐美都有娛樂頻道,我們也要要要!
話說2000年那會兒子,中國娛樂氣氛真心稀薄,還在蹣跚起步、滿打滿算就倆版塊(體育和新聞)的新浪是怎麼想到突然設了個娛樂頻道呢?原來,那時我們的領導都有顆師夷長技(當然也想制夷)的雄心壯志,加之又有兼容並包的廣闊胸懷,在國內沒有同類網站可供借鑑的情況下,我們便天天盯著人家歐美門戶,一個太留神就注意到了「娛樂」的專屬位置:原來國外都看這些東西啊,那我們也不能缺!於是乎新浪娛樂就這麼比拼著誕生了!
最早有專題意識:《流星花園》這麼火都不關注,還真把它當流星啊~
《流星花園》
小浪的某位領導當年有個習慣,逢人便問最近什麼電視劇最火。有一次他去廣州出差,發現《流星花園》這個劇已經火到沒朋友不知道,結果回來一看,自家浪頁卻沒多大動靜,那一刻真是怒從心中起,於是把底下的小浪浪全都臭罵一頓。此後,新浪便開始對熱播劇有了重點關注的意識,《永不瞑目》是我們做的第一個全方位專題,網絡上碎片化的信息都乖乖地統一在了一個大頁面之中。而劇中主角陸毅也成了我們關注的第一批小鮮肉,為啥小浪現在這麼會調戲各種男神鮮肉?大概就是從那時候埋下的「色」根吧……
最早啟動外援模式:港、臺、海外……都有咱的人!
過去娛樂媒體要獲取個最新資訊可不像現在途徑這麼多,尤其想報導點兒港、臺、海外娛樂新聞更是麻煩!而聰明伶俐的小浪第一個想到了同各地的圖片、資訊社開展合作(如最早將香港東星圖片社引入內地),保證各種高清美圖八卦訊息及!時!砸!來!像周杰倫當年從啥時發新歌到戀情的蛛絲馬跡啦吃了啥喝了啥啦晚上逛了哪條街啦……你以為小浪當初咋知道的那麼詳細?!全靠當地有「眼線」呀~
最早擁有八卦意識:「曉慶」事件震動華人媒體圈!
劉曉慶
如今都道卓偉團隊追蹤八卦的能力於國內首屈一指,實則早期的小組是由新浪娛樂同南都共同維護滴!我浪更是最早推出狗仔隊照片形式的網媒哦!初期標誌性事件之一便是2003年的劉曉慶出獄事件。在當年還算初出茅廬小毛頭的某任浪娛主編和編輯A聽到劉曉慶或出獄的風聲,扛起相機、DV在當天下午就殺到了監獄門口蹲守,倆人一口麵包一口水地捱到第二天才拿到劉出獄的確實證據,於是立馬全國……不!全世界首發了快訊、圖片。新聞一經發布,全世界華人媒體就沸騰了,這才心急火燎往第一現場趕,隔天便將監獄圍了個水洩不通!咱老編說:「通過我們的一手信息,一下子讓全世界的華人都知道了那麼重要的一件娛樂事件,那影響力也真是震撼到咱啦!」
娛樂視頻做得早:文字圖片不過癮,我們還要加視頻,帶旁白的哎~
自家前輩當年蹲點劉曉慶時,另一個創舉就是為新聞報導加入了視頻。當時,前輩憑藉自己手頭那小DV在監獄外拍下了不少素材。回家之後,他伴著月光一夜未眠,興奮地給這些片子做了後期,甚至還靈光一動自己配起了旁白調侃。這是該前輩給自己、同時也是給新浪娛樂剪的第一條片子,只可惜,它最終沒能被播出,把前輩鬱悶個半死。不過,雖然首發失利,這卻又給新浪娛樂開創了一種新的報導形式,娛樂視頻隨後迅速發展,現已成為浪浪基本的報導形式。
最早開啟直播模式:把攝像機架到人民大會堂,《英雄》全球首映我家獨播!
《英雄》
老謀子的《英雄》是在人民大會堂辦的首映禮,從此拉開了華語大片時代;這場首映禮也是新浪娛樂最先想到以獨家直播形式呈現噠!從此開啟了中國網絡媒體大規模視頻直播新聞事件的潮流。
最早做電影官網:承包最重要大片,我們要做「英雄」(還是總裁~~)
官網這詞現在聽起來稀鬆平常,但在華語大片時代初初開啟之際,卻沒有媒體想到這麼一個宣傳概念。這時,小浪又一次勇為時代之先,瞄中了已進入國際級別的大導張藝謀,尋思著要給他的《英雄》做個信息匯總且有權威性的官網。這一想法與《英雄》製片人張偉平、江志強一拍即合。雖說現在的張偉平和張藝謀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前搭檔關係,但在營銷張藝謀一事上,張偉平確實很有遠見卓識。而從香港來的電影大佬江志強,在宣傳上也比大多數內地人頭腦活絡些。在各方的有力促成下,新浪娛樂做出了國內第一個電影官網,引領了中國電影宣傳的新模式,在隨後的日子裡,其他重要的電影也都被浪浪承包了。
率先定下業內「規範」:張國榮去世這種爆流量的事,不得到多方確認我們也不敢發!
張國榮
據說新浪曾經爆過一個香港明星去世的消息,結果新聞推出去後劇情峰迴路轉,前方記者說他好像弄錯了,嚇得當時負責此事的領導差點沒癱倒椅子上……因此2003年張國榮去世時,當香港站第一時間傳來消息後,領導第一句就給人家嗆回去了:前兩天比爾蓋茨還去世了呢?言下之意就是,少沒節操地忽悠網友。不過在前方記者反覆確認以及與其它消息源頭的多次核實後,終於證明了該新聞的準確性。新浪娛樂這才小心謹慎地發出了全網第一條報導,接著瞬間便轟動了整個內地媒體。
在領導們求真求實精神的諄諄教導下,小浪們養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或者說禮節),不搶發名人去世新聞。雖然門戶網站比的就是速度,但相較流量,我們更重視媒體的責任感!
報導愛玩新形式:警察蜀黍,來,抽根煙~我真沒想到來super junior歌會的人能擠爆長安街!
super junior
小浪雖致力於成為全球最大的娛樂信息匯集地,但沒多久就厭煩了單一的報導形式,於是我們便開始嘗試著玩新花樣。新浪娛樂老編曾辦過個新浪歌會,但不湊巧的是,他選了個恐怖的嘉賓——粉絲髮起狂來能炸樓的super junior,以及一個敏感的地兒——掏出瓶標籤掉了的水都有警察來問候的長安街。結果,當天只能容納300人的世紀壇演播廳被粉絲包圍了個囫圇個,十裡長街上全是烏央烏央擠不進核心地帶的人頭。警察蜀黍聞訊閃著紅燈神速趕來,慌得咱編輯趕緊掏錢買煙逐一去車裡遞:我們就辦一個活動,不是破壞分子哈~~
除此之外,小浪還辦了嘉賓聊天室,這個欄目從2003年起一直延續至今,也留下不少逸聞趣事。江湖傳言當年林俊傑剛出道時,曾跟著阿杜做過一期嘉聊,結果毫無星範兒就一小屁孩樣的他被當時前輩當成了小編輯,估計差點就想把他抓回去列印文件了。
報導緣何做到快速又深度——為了採到爾冬陞,全部編輯退機票!
爾冬陞
小浪家的報導向以快速、深度揚名,咋做到的?因為小浪敏感又執拗呀!一例說明,某年香港金像獎「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之說甚囂塵上,但當時並沒有某個具體人物發表具體言論。而當年做完金像獎其它常規報導的小浪團隊本應按計劃打道回府,卻在出發機場之前刷出香港著名導演爾冬陞的一條微博——納尼?他公開對「金像獎」進行了批評?!敏感的小浪當下覺得:終於出現個代表人物了!這新聞得跟!於是執拗的小浪即刻退掉了所有機票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聯繫到了爾冬陞做專訪。當然啦,小浪認真的態度確實感動了導演,那次訪談做得誠懇且深入。編輯總結:「這種報導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從一個碎片化的東西當中找到一個精彩的點,然後挖它的深度,用最快的時間就把它就報導出來了,沒有人比你更快,沒有人能夠這麼第一時間就接觸到這個新聞當事人。」對呀!我浪就是乳齒任性!
最早引明星開博客:教大咖們 「上網」要先插網線~
徐靜蕾博客
沒開玩笑,按老編原話:「開始咱拉明星進博客,他們好多人以為電腦打開了就能上網。我得告訴他們說,你得先接上網線,有的還得要撥號,才能聯網寫東西……」而徐靜蕾這個博客女王也是咱編輯手把手教出來的:「他們開始挺不會起標題的,起得都是一個字兒倆字兒的,類似於「《雜記》」這樣,雖然內容確實挺雜(笑)!但這樣不適合媒體推廣啊,我就得根據他們的內容,改成新聞形式的標題,然後去推。不過像徐靜蕾這樣的也確實勤奮,後來堅持每天至少寫一篇,也都會問我說還可以寫點什麼東西啊?怎麼推啊?推廣效果咋樣啦?」
最早玩轉微博:跟趙薇邊吃飯邊勸其開微博!
趙薇微博
現在無論明星還是咱普通老百姓,刷微博已是常態,然而在09年微博推廣初期,要想讓大家對這個新事物感興趣也是費勁的,不開咋辦?勸呀!某位前輩就回憶了這麼一段故事:「當時趙薇在三裡屯開了個飯店,我有次特地約她去那兒吃了頓飯,然後跟她講微博是怎麼回事,因為之前博客大熱時她就一直沒開,所以勸她開微博也頗費腦筋,但正巧那陣兒她拍的處女作電影要上……因為大部分明星開微博,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宣傳」功能嘛,我們就從這切入,最後還真勸動人家開了這個微博。現在明星要再開微博啥的就不用勸了啊,無論是分享工作還是自己的生活日常,大家都通過它找到了自己的樂趣!」
最早關注產業——徐克、陳可辛的「秘密」我們都挖到啦!
陳可辛
08、09年之前,小浪的原創力還只集中體現在一個個獨立新聞事件的採訪報導上,隨
著「整合」需求的擴大,小浪設立了自己的品牌專刊關注起整個產業,我們首先捕捉到得就是一批香港導演的轉型。一如陳可辛進軍內地市場從「潰敗」到大獲全勝整個脈絡、背後所反映出的產業現象統統被我們梳理在一系列專刊之中,某前任浪家策劃領隊如此放話:「現在大家都開始去談大數據,去談電影產業,但是我很自豪的是,新浪娛樂策劃部是最早關注這個事情的!」
最早誕生「微電影」概念——彭浩翔進軍內地的處女秀給了我們
彭浩翔「4+1」計劃
2010年,我浪做了一個名為「4+1計劃」的合作項目,最初,客戶也只是想拍成一個有藝人參與的產品推廣小片就好。結果小浪溝通的幾個演員實在深得客戶心,於是大家一拍大腿:既然請到了一批如此靠譜的演員那就不要浪費資源呀!索性把腳本編成一個完整故事,做成小電影的形式!而女主之一周迅提出自己非常想和香港一個叫彭浩翔的導演合作,於是當時的小浪便主動去聯繫了他:「我們專程飛到香港問他願不願意來做一個中國電影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一個項目?後來大家就一起做了這件事,把片子包裝成了像微電影的形式推出來,當然,在當時還沒有微電影這個概念,但是自從這個短片系列之後,你會發現所有的網站包括視頻的平臺都開始做微電影,就變成了一個趨勢啦。」
電影商業化做得贊——除了推頭條推焦點,我們的功能還多多的喲!
《十萬個冷笑話》
今日的小浪當然不止是一個只會發發頭條、焦點圖、長微博、專題頁的平臺,我們的目標是:讓其它合作單位(或投資方)認可我們媒體屬性的同時亦可體會到更高層面的價值。譬如,小浪的「商業化」嘗試。其中典型案例便是參與投資推廣了《十萬個冷笑話》。如何從片方製作人預估的幾千萬(票房)最終將其影響力拓大到1.2億?我們的法寶就是重細節!從每一條博文怎麼發?帶什麼話題?每一個字我們都精心調整過。什麼時間發?利用哪幾個板塊?為了體現它最大化的價值小浪已逼瘋一幹同事。從前期勘察物料到追蹤話題炒作到追蹤最後的預售到追蹤網友留言……才滿十五歲的小浪也算是提前操起了一顆親媽的心呀……
(策劃/佟旭苒 文/聆君 佟旭苒)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 一鍵加關注
不信來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