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GT-R只有一個主題——快。去年的FAST4WARD總決賽中,他創下的全國最快紀錄時間為8.568秒。
對於這臺能代表國內Drag car最高水準的R35來說,這個成績必須不是偶然。他也有過青澀、不惹眼的年紀,但是當他的製作者UP決心認真對待這項比賽後,他就立刻成為了統治者。UP這家店從來都是喜歡幹一些最極致的事,只要他們感興趣了就一定會做到頂,當然,是實力和專業度決定了他們這種性格。正如他們的店名,Unlimited Performance,做性能他們有來自歐美最優秀的資源和技術支持,於是在他們那性能就是無極限的。FAST4WARD很精準迎合了UP的口味,武斷一點說,這就是一個性能說了算的舞臺,UP為這個舞臺交出了這部R35答卷,很完美。
圖:去年的FAST4WARD總決賽中,這臺R35創下的全國最快紀錄時間為8.568秒。
首先要說的,這臺R35還不算作專業的Drag Racing Car,他依舊帶有街車屬性,但從配置和成績來說,他基本達到了最高。做一臺直線加速賽車應該要比做一臺任何其他種類的賽車容易得多,雖然配置要求高,但調教相對輕鬆,畢竟他的賽道僅僅是一條直路,沒有彎道或者高差。然而賽車界哪有絕對的容易,想要最這條幾百米直道上最快的男人,不強大到每個細節根本沒門兒。
如上,直線加速賽終究是一個性能出成績的賽場,這臺R35首先要做的就是馬力,VR38有很好的基礎和很大的動力擴展空間,R35眼中的馬力如同富人的錢,只是一堆數字。國外許多直線加速賽車,他們的引擎也許只有一場比賽,以此為犧牲實現馬力的最大化,顯然這並不符合國情,於是想要大馬力,你就要打好更紮實的基礎。這臺R35整個動力系統的提升由Alpha組件完成。在完成4.1擴缸、CNC缸蓋、定製凸輪軸、加大節氣門等等基礎設定後,UP丟給這臺R35一套Alpha 12X渦輪套件。Alpha的渦輪套件以數字命名,比如Alpha 6、Alpha 7、Alpha 12、Alpha 16等,而X後綴則是原先後方案的升級版,並且是一套從進氣管到頭段徹頭徹尾的升級。渦輪進氣端和排氣端的口徑都被加大(進氣加大2.54cm,排氣加大1.27cm),並且氣流路徑被優化。這些直接帶來125匹的輪上馬力提升,如今的12X套件能幫你實現1500匹的輪上馬力。
圖:Alpha的4.1本體強化加上12 X渦輪套件,這臺車的輪上輸出輕輕鬆鬆上到1500匹。
圖:12 X套件相比老版本的Alpha 12套件從頭進氣管到頭段有了徹頭徹尾的升級,輪上馬力也直接多了125匹進帳。
不做馬力的R35變速箱都已經讓人憔悴,何況如今已經是四位數馬力,接下去的重點就是變速箱強化。這項工作交給了另外一位大馬力專家——Dodson。這大概是GT-R車主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變速箱強化品牌了,十分可靠。但這臺R35,不僅僅是馬力大,使用方式還很極端,這意味著他的變速箱強化要比一般街車細緻。所以你可以看到最後那張清單裡,變速箱強化部分的列表是最長的,每一檔的齒輪、撥叉、檔軸、同步器,再到離合器片、輸入輸出軸、甚至是變速箱濾網和濾芯以及油壓傳感器,這臺車的變速箱強化無微不至,等於重新做了一臺波箱。
為了快還有一個常規的主題需要實現,那就是輕量化。對於直線加速賽來說輕量化處理賽車會有很明顯的收益,R35這樣的大傢伙減重是必須要做的,不過這臺街車樣式的R35並沒有做到很徹底,幾乎沒有拆的痕跡,只是將一些外觀件換成了更輕質材質的替換品,畢竟人家每年還要驗車...不過這種完整度很高,當然也很有品質感,我個人很喜歡。
圖:這對碳纖維座椅的顏值不能再高了。
接下來就是直線加速賽車第二個重要的主題——如何讓你的動力最大化傳到地面。不要以為只走直線的直線加速賽車就不存在底盤設定,他的底盤數據相對場地賽車較簡單,只有一個目的——全程保證輪胎和賽道有最大的接觸面積,以獲得最大牽引力。Alpha的這套Drag避震器套裝跟官方的直線紀錄者Omega有著相同的設定,雙向阻尼可調沒什麼特殊,這套避震器的特別之處在於其自身的「定製性」,為直線加速賽而定製。想像一下,一臺一千多匹的車在彈射瞬間將全部馬力和扭矩都釋放到車輪上,車輪什麼反應?如果是一般的避震器那車輪一定是跳個不停的,損失時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對變速箱以及傳動軸差速器等傳動系統部件的傷害非常大。Alpha專門設計了Drag規格的這套避震器,包括特殊的筒身內閥門設計,較低的彈簧K數以及較長的前避震器行程,讓避震器表現得很「軟」,這會讓起步時車輪跳動情況減少,重心轉移也平穩很多,同時車輪打滑也最大化避免了。
圖:比賽時後輪用了M&H另外一套有簡單劃線的光頭胎(Cheater Slick),性能應該是要比這套Drag Radial更強的。
圖:碳纖維機蓋、碳纖維車頂以及碳纖維尾箱蓋也為減重做了貢獻。
圖:減速傘的開關在此。
關於這臺車大家還有一個最關心的——減速傘,這也是國內第一臺裝減速傘的直線加速賽車,車主張老闆還被親切成為傘哥。諮詢得知,減速傘有兩個作用,這第一個便是減速,第二個他還能幫助穩定車身。國外的火箭車或是超高馬力的直線加速賽車每次衝過終點一定是要藉助減速傘停下來的,首先這種車的制動系統已經被簡化,直接用剎車減速不但減速不成還容易毀了剎車,於是先考減速傘降低速度隨後介入剎車。另外,直線加速賽車的尾速非常高,這時車身姿態極容易發生變化,輕微的方向盤或是剎車動作都會變得很危險,減速傘能夠瞬間將車身姿態擺正到安全範圍內,幫助你控制車輛。國內這個級別的直線加速賽車還沒有到達這樣的地步,因此減速傘並非必須,當然衝著第二個作用去裝一個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確實也發生好多次因為高速下車身姿態變化引起的驚險狀況了,何況這把傘的代價並不是很高,基本上都能消費得起,據說明年的加速賽賽場會出現很多傘哥...
圖:這臺R35也是國內直線加速賽背傘第一人。
圖: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目前國內的直線加速賽中,減速傘更多起到穩定車身的作用。
圖:這套排氣也是簡單粗暴。
國內玩車接軌國際的速度是驚人的,你看這兩年間,各種形式的比賽產生了許多,由此誕生的各種專業賽車也有許多。總有人擔心國內汽車文化的發展會走上文化大**那樣邁大步扯著蛋的老路,但我覺得像這臺R35所代表的先驅也不能沒有人來做,否則不就是清政府那樣的閉關鎖國的老路?這兩條路我還是寧願看到走前面一條吧,而且走路的是你們自己,多思考什麼路都能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