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立春暖一日,驚蟄冷三天」,立春熱好嗎?答案來了

2021-02-27 岐黃問答

誰向椒盤簪彩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

——【宋】辛棄疾《蝶戀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始,於每年公曆02月03日-02月05日期間,太陽到達黃經315°時交節。它與立夏、立秋、立冬節氣一樣,都是古人用黃經度數法確立的「四季的開始」。

「立」是「開始」之意,而「春」有萬物復甦的意思。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是說此時節春氣始萌,萬物始新,春天始來。故此,得名「立春」。立春節氣的到來,標誌著冬日的腳步聲已經漸行漸遠,而春姑娘正邁著輕盈的步伐向我們緩緩走來。

立春是在公曆每年02月03日-02月05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315°。

2021年立春時間:02月03日 22:58:39,農曆庚子鼠年臘(大)廿二,黃帝紀元4718年12月22日。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亦不盡相同,立春節氣亦是如此。當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的人穿薄外套的時候,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區的人還裹著厚棉襖,一些地區的人甚至還在穿貂。

勤勞智慧的中國農民極擅長總結。他們在長期生產勞作的過程中,發現立春氣候與三十日後的驚蟄氣候存在某種關係,並將之總結成俚語,「立春暖一日,驚蟄冷三天」。意思是,如果立春節氣溫暖宜人的話,那麼驚蟄節氣就可能會冷。如果立春冷的話,那麼驚蟄的氣候一定相反。

立春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意指進入立春節氣後,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蟄居的蟲類慢慢地甦醒;河裡的冰也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遠遠看去,就像背負著未融化的碎冰一般浮在水面。

(1) 春幡

女性立春佩戴春幡(春旗)的習俗,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宋代,春幡的製作愈發精巧,此後,該習俗沿襲至今。宋末元初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也記載了:"(立春)是日賜百宮春幡勝,宰執親王以金,餘以金裹銀及羅帛為之。系文思院造進,各垂於幞頭之左人謝。"

(2) 咬春

立春這日,南北各地都有「咬春」的習俗。但由於全國飲食習慣的不同,各地的習俗又有著不同的表現,南方偏愛春卷,北方則更喜歡春餅,既能防病養生,又有祈求事事順遂、五穀豐登之意。清朝人甚至還專門寫了一首詩,來歌詠它。可見,最晚清朝的時候,「咬春」習俗已經風靡全國。

立春是四季之首,萬物生發,專家介紹,此時應忌吃羊肉、洋蔥、麻辣火鍋等辛辣的食材;而要多吃一些甘潤的食材,豆芽、山藥、百合等,都是非常適合立春時期食用的果蔬。

而蘿蔔也是一種很適合立春時候食用的食材,中國人栽培食用蘿蔔的歷史悠久,很多名人都對蘿蔔讚不絕口,就連李時珍也對蘿蔔讚賞有加,認為其「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此外,現代研究也表明,蘿蔔中富含大量的粗纖維、蛋白質、維生素等微量元素,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

(1) 蘿蔔鴨肉(此方來自網友:小羽私廚)

【材料】鴨肉 500 克、蘿蔔 300 克、大蒜 1 個 、生薑 30 克、香菜 80 克、八角 2 個、幹辣椒 適量。

【調料】生抽 1 大勺、花雕酒 1 大勺、蠔油 1 大勺、老抽 1 茶匙、花生醬 1 茶匙。

【做法】

① 蘿蔔切成小塊、鴨肉切成大塊。

② 鍋中倒油,下蒜頭、生薑、幹辣椒和八角炒出香氣,再把鴨肉放進去煎香。

③ 倒入生抽、花雕酒、花生醬、蠔油,加適量清水,放入白蘿蔔。

④ 蓋上鍋蓋,中小火收汁,待收汁後,倒老抽上色,撒上香菜,即可出鍋。

(2) 火腿炒豆芽(此方來自網友:西米Fiona)

【材料】土豆400克、蒜適量、蔥適量。

【調料】蠔油 1大勺、 香醋 1大勺、白糖 1茶匙、鹽 適量。

【做法】

① 豆芽清洗乾淨,火腿切成絲。

② 炒鍋適量油,爆香蔥末,下火腿絲煸炒變軟,倒入綠豆芽 ,旺火翻炒。

③ 倒入醋、蠔油,快速翻炒。

④ 出鍋前調入白糖,適量鹽,撒入香菜末。

立春是春季的第一個節氣,天氣轉暖,萬物復甦,就連各種致命的細菌病毒也進入了活躍期。此時正是流感、麻疹、肺炎等傳染病的高發期。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首先要記得通風。

其次,立春平均溫度雖然有所上升,但是早晚溫差還是偏大;因此,不要隨便脫衣,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與兒童不宜立刻脫掉棉衣。中醫經典著作《千金要方》也說初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老老恆言》亦云:「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本文系岐黃問答獨家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今日互動:立春時節,你家鄉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嗎?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一道討論。

相關焦點

  • 明天是立春節氣,立春節氣是晴天好還是雨天好?聽聽老農怎麼說!
    明天就是立春節氣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在古代立春節氣比春節還要重要。在立春節氣這一天,人們會通過迎春、貼「春」字、打春牛、吃春餅等活動來迎接立春節氣的到來。立春預示著溫暖春天的到來,立春節氣後,農民也要開始一年的耕作。
  • 大雪節氣到來,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啥意思?明年立春冷嗎
    在我們農村,老人們常說「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這是什麼意思?很多時候大雪節氣氣候變化對於未來的天氣有不少的影響。因此我們農村勞動人民通過日常勞作和對於氣候的觀察而總結而出這樣的俗語。人們認為在大雪節氣期間如果天氣比較晴朗,晴空霹靂,萬裡無雲。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啥意思?今年立春會冷麼?
    ,想必很多朋友都會感覺到詫異,為何短短的幾句話就會被傳承百年甚至千年,而且大家對這個俗語的信任程度也是非常高,不管是天文地理還是天氣預測,只要有俗語的預測,大家都會仔細探討,其實這俗語也是千百年來人們總結出來的一些生活經驗,對人們的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在當時那個生存條件中,人們對俗語的是非常信任的。
  • 俗語:立春分陰陽,陰春男遮運
    今天是傳統的立春節,為124年以來最早的立春。今年的立春很特殊,不僅早出了百年不遇,年前的立春,使得傳統的牛年成了「寡年」。
  • 2020年立春是幾點幾分幾秒 立春習俗節氣盤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立春是幾點幾分幾秒 立春習俗節氣盤點 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從冬至這天入九,五九四十五天,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因此農諺說春打六九頭。今年的春節剛出年門,立春節氣趕在正月十一日來了。
  • 【立春】立春,春天來了!
    立春過後,苦寒漸退,風和日暖、鳥語花香的春天真的來了!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  羅隱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立春唐代  冷朝陽玉律傳佳節,青陽應此辰。土牛呈歲稔,彩燕表年春。臘盡星回次,寒餘月建寅。風光行處好,雲物望中新。
  • 今年立春有啥說法?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什麼意思?
    在如今,該冷就冷是莫大的好事,特別對於農村農民來說,人們喜歡冷冬,卻不希望來年春天寒冷。春天寒冷,標誌著出現了倒春寒,會給作物返青與花期授粉造成影響,嚴重了,將造成作物減產或絕產。那麼,明年的立春在什麼時候呢?明年春天會不會出現倒春寒呢?在農村,有經驗的老農民經常說「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其實就是這樣一句關於預測春天冷暖的俗語。下面,咱們就來聊聊其中的含義。
  • 俗語「正月蛇進門,發財不費神」,正月蛇進門真的好嗎?答案來了
    時間過得真快,後天就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節氣,立春節氣的到來,也意味著春天的到來。雖然立春後天氣越來越暖和,但是要等氣溫和地溫徹底回升,還要再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到驚蟄前後。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在正月時蛇已經爬出洞,在農村關於這個怪象有句俗語,那就是「正月蛇出門,發財不費神」,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正月蛇進門,發財不費神的意思是,在正月時如果有蛇爬到自己家的話,那麼便意味著今年的家裡的財運比較好,發財不費勁。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啥意思?明年啥時候立春?
    其中三九、四九的天氣最冷,從五九開始,隨著立春節氣即將到來,氣溫逐漸回升,天氣也逐漸開始變暖。在農村中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 大雪將至,農村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很多人會將節氣大雪和氣象大雪聯繫在一起,其實他們兩者只是名字一樣,但表達的意思卻不相同。
  • 俗語「鼠年難逢雙立春」是啥意思?2020是雙春年,長見識了!
    在我國民間,自古就流傳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又稱民間諺語或者老話,是老一輩人總結的經驗之談。俗語文化包羅萬象,有的教給我們如何為人處世,有的告訴我們如何養生,如何觀察天氣的變化,可以說學好俗語文化,可以讓我們的見識更加的廣博,智慧更加的豐富。
  • 驚蟄、立春、夏至、白露,從四時節氣感知《東邪西毒》的醉生夢死
    一、驚蟄:用「三候」暗示命中注定的劫數「自白式的臺詞」和「長鏡頭的表現方式」是王家衛電影的最大特色,他的作品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文藝片,而是充滿浪漫對白的散文詩。「初六日,驚蟄。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個人來找我喝酒,他的名字叫黃藥師。這個人很奇怪,每次總從東邊而來,這習慣已經維持了好多年。今年,他給我帶了一個特別的手信。」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啥意思?今年冬天冷不冷?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一九的第三天。進入到數九寒冬後,天氣會越來越冷,我們也更渴望春季的到來。在我們的認知中,立春節氣便是春季的開始,在立春後氣溫會慢慢回升,天氣也會變的越來越暖和。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立春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立春中的立是開始的意思,春代表著溫暖,所以立春節氣有溫暖天氣開始的意思。
  • 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啥意思?2019年何時立春?
    畢竟在農村農民種莊稼是靠天收成的,所以天氣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收成,在過去農村還不發達的時候,農民就根據冬至和立春這兩個節氣的氣候來預測來年的天氣和莊稼的收成。在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話是什麼意思呢?2019年立春是在什麼時候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解釋解釋。第一、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
  • 農村老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說明啥道理?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因此,這些老俗語被一代又一代的農民,通過「口書」的形式流傳至今,有的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有的已經淹沒在了農耕生產的文明長河中。那麼,流傳在農村民間的老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到底說明了什麼意思呢?我們如今又作何理解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現在農耕生產實際,和大家分享如下:第一,「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的理解。今天是2月4號,農曆正月初一,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日。
  • 立春吃什麼養生?2020關於立春的詩句著名詩詞立春諺語大全
    「問東風、消息幾時來」  何時立春  今年正月十一立春,聽起來很晚,有些年份臘月就立春了。可每年立春的公曆日期,大致相同,總在2月4日、5日左右。因為廿四節氣,本來是根據太陽運行周期制定,屬於「陽曆」,和體現月亮運行周期的「陰曆」,自然有些偏差。古詩經常寫到這點。
  • 2019年立春是何時?「寡婦年」,「倒春寒」怎麼回事?答案在這裡
    現在駐守在農村大多是一些空巢老人,他們的子女大部分都去了城市打工,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也為了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他們就算上了年紀,也還會堅持在地裡種田。對於種田的農民來說,他們最在乎的就是天氣了。畢竟雖然他們需要照顧農作物,但是農作物的生長最重要的還是看天氣。那麼2019年立春是什麼時候?為什麼2019年被人們稱為「寡婦年」?「倒春寒」現象又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今天立春,天氣晴朗,為什麼老人說「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
    聽爺爺講今天立春日是晴天,「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我有點蒙圈,不問神仙就問爺爺吧:爺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爺爺說:「立春這天不下雨,預示著一年收成不錯,古代主要指小麥收成好,老百姓能吃上饅頭,餓不死人」。我若有所思,心不在焉「啊」了一聲。當然我也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但我這個人喜歡鑽牛犄角,對爺爺的話半信半疑。
  • 寡婦年是真的嗎?「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春節偏冷嗎?
    導讀:寡婦年是真的嗎?「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春季偏冷嗎? 農村俗語影響著一代代農民的想法,農民也根據這些農村俗語來預測年景,也可以根據俗語調整農耕生產,這不,馬上到了新一年交接的時候,坊間又開始為新的一年做預測了,這不,農村俗語說「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寡婦年,這是真的嗎?
  • 十二生肖與節氣:立春是生肖交接的日子!
    生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理應按照中國的文化來判斷。農曆是漢代開始使用的太陰曆,新年是以立春為界的,而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即生肖以立春為準。傳統的命理學、佔卜學等均以立春作為生肖計算的依據,包括現在也一直沿用此傳統的生肖定法,因為生肖本與地支同源,不能以當前的春節來定。生肖和節氣有怎樣的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