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在「公共健康」和「經濟效益」面前,全球疫情風暴眼的美國毅然選擇了後者。7月初,美國ICE頒布了「一刀切」的留學生新規:要求美國所有高校必須在今年秋天複課,而國際學生如若繼續選擇線上上課則面臨被驅逐出境的風險。不料想,該新政引發眾怒,全美各大高校聯合起訴,而迫於強大的輿論壓力,美國終於妥協一步。
或將損失450億美元,美國重新修改留學生新規!
據央視新聞7月12日報導,近日美國ICE終於鬆口,修改了留學生新政:身在美國境內的國際留學生,可以繼續選擇上網課;身在美國境外的國際留學生,可以在當地選擇上網課;沒有回美國返校,但仍上網課的學生,學生身份仍然有效,只需要在SEVIS中保持激活狀態。
而此前美國新規是,不允許給選擇在美國上網課的國際學生發放入境籤證,還要求這些學生立即離境。不過,隨後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向當地的法院提起訴訟,試圖阻止美國這一魯莽的決定。從上述美國妥協的態度來看,美國高校的「對抗」已取得初步成功。
畢竟,國際學生全額支付的大學學費,是美國高校的重要財政收入來源。IIE的報告引述美國商務部的數據指出,2018年國際留學生對美國經濟的貢獻達到4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56億元)。更重要的是,對美國而言,中國是國際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國,每年為美國經濟貢獻近1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82億元)。
目前有約36萬名中國人在美留學,當中有13萬人是研究生,佔所有國際研究生的36%。
因此,若留學生數量銳減,疫情期間努力重新開放的美國高校財務將更加吃緊,與此同時,也將進一步重創美國經濟。換而言之,失去國際學生之後,美國每年將損失450億美元。
有一說一,國際學生對美國經濟有哪些貢獻?
事實上,留學生經濟所創造的溢出效應對美國經濟的幫助是不可估量的,展開來看,國際學生對美國經濟的貢獻,除了緩解全美高校的財政困境,還支撐了美國房地產市場和當地就業,甚至也讓美國本土學生享受到「額外福利」。
首先來看美國房地產行業,截止2018年3月的12月內,中國買家在美國總計投入300億美元購買美國房產,而這些購買活動有10%是直接用作中國學生居住,這也是所有中國買家買房活動中佔比最高的原因,限制留學生入美,美國房地產行業必然是首當其衝。
再來看看美國就業市場,美國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估算,2018-2019學年,留學生的到來為該國提供了約46萬個就業崗位,這些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領域。並且國際學生帶動的住宿、零售、交通、醫療保險都是間接貢獻美國工作崗位和經濟增長的關鍵渠道。
此外,國際學生也為美國人的下一代教育貢獻頗多。因為留學生學費高過本地學生幾倍,比如普度大學,2015年從留學生中收取的額外學費就高達1000萬美元。這些額外收費隨後通過助學金、獎學金的方式為美國青年創造了更多高等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