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醉賞更悠嫻」。
國學:大度源於氣度,氣量源於能量
作者:醉賞更悠嫻
習慣是力量,氣度是能量。胸懷格局的養成,離不開大度的氣量;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要煉養正能量的根基。修煉的人生當從身心行氣開始。
這就好比:沒有經歷過高調,就不要總談低調;沒有經歷過煉獄般的捶打,就不要總談反樸歸真;
那頂多是對審美的嚮往,決不會化成真正的現實。
這就如同,說一個人的謙虛,沒有經歷過相對程度的見識,謙虛總是有著那麼一絲掩飾。
有句話說的好: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
對這句話的理解,充分體現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過程,都有她必然的內在關係。
迄今為止,能夠詮釋這種關係的,莫過於中國道家對精氣神思想的闡述:
精者,人體自身的物質基礎;
氣者,聯通精神的能量根本;
神者,身心靈轉的思想內核;
凡事物的階段性,都有其相對的前提和基礎;即使有所謂偶然的因素,那也是結果的必然。
三者之間的關係:
以精助神,氣是橋梁;
以神御精,氣是能量。
換角度說:
氣的寬度決定精的物質能否上傳,相助神明;
氣的度量決定神明思想能否下達,御駛精準。
由此可見:
人體氣的寬度和質量,決定著一個人是否有精神;哪怕是有那麼一點精神,也離不開氣息的連貫,此起彼伏,如環無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道家的道醫思想突出了這一觀點,切不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歸根到底,皆離不開:習鍊氣量,增強能量;增加氣度,寬廣胸懷。
人體能量皆來源於腎氣。青少年的活力四射,那是腎氣充足的釋放;而中年往後的腎氣漸衰,需補漏止損,續氣填能。正所謂:先天足不補足有損,後天補不足足有餘。
由此看來:
一個人胸懷的寬廣和心胸的大度,離不開氣的能量和維度。「氣」看似空無,實能無中生有;看似虛無,實為寬廣;無有入無間,唯有氣能無孔不入,收放自如。
這就好比:寬容和謙虛是由內而外的展露,胸懷和格局更是內外兼修的現顯;如行氣,內可入骨髓,外可滲體表。
缺少精的物質基礎,哪有神的靈轉通透,少去氣的充盈膨滿,哪來精神的道法自然。
在現實的生活、學習、工作中,無論何種生存之道都離不開浩然正氣;
要想達到氣至神閒,生活中與人和諧相處,學習上攜手共同進步,工作時彼此互相合作,都需要心胸的寬容和格局的高遠:即可境界深邃,又可地氣銜接。
正如精英思想:上通神庭,下連現實;既可以講究,又能夠將就。這就是氣度與氣量的表現吧。
對於現實社會的人類個體,當人家取得成績時,是努力和堅持的結果;當前進路遇坎坷時,是還存在著欠缺和不足。
正氣就是正能量,氣量就是大氣度。
她來源於經年累功,季日涵養;壓抑的謙虛,勢必導致嫉賢妒能;表面的寬容,必然導致最終的爆發。
加之現實社會存在的種種所謂的不公,很難不受其左右:輕者壓抑,重者抑鬱。
何以規避左右,掌控火候,恰到好處?唯有煉就氣量,轉換能量:用於生活,愜意自如;用於學習,孜孜不倦;用於工作,津津樂道。
以此,必將:充盈飽滿,成就大氣度;鏗鏘有力,展現大能量;涵養格局,胸懷境界;身心行氣,渾然一體。
感謝您閱讀完本文,歡迎您的點讚、評論、收藏和轉發。
同時也歡迎您關注我,謝謝您的支持。
朦朧愈透紅日,醉賞更悠閒,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