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疫情的影響遠未結束,今年上半年的日劇也只能說差強人意。或許相比於期待在這樣艱難的時刻出精品,反而是日劇中那些新出現的趨勢與作品形態更值得我們關注。
文 | 王玉玊
2020上半年,日劇整體比較平淡,缺乏高光之作,冬季日劇只有一部《戀無止境》可稱爆款,《忒修斯之船》儘管拿了收視季冠,但口碑平平,只反襯中同檔期其他作品的整體乏力。第104回電視劇學院賞的獎項基本由《戀無止境》和《忒修斯之船》瓜分,前者獲得了最優秀作品、最佳女主、最佳男配、最佳女配的獎項,後者則獲得了最佳男主、最佳編劇和最佳導演獎。
春季日劇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真正順利播完的目前只有《美食偵探 明智五郎》《真好啊光源氏》《別對映像研出手!》《花生醬三明治》,以及網劇《有村架純的攝休日》《異世界居酒屋》《年下彼氏》等少數幾部,另有《警視廳搜查一課長 第四季》《特搜9 第三季》《M 我珍愛的人》《出租什麼都不幹的人》等幾部播出一半後停播,其他高期待值的作品大都延期至夏季播出。為彌補空檔,各大電視臺紛紛開始重播經典老劇,如《行騙天下JP》《上鎖的房間》《野豬大改造》《下町火箭》等,進一步分走了新劇的關注度,導致這一季新劇幾乎毫無水花。
儘管如此,這半年的日劇中依舊不乏值得一看的小眾佳作,同時,許多作品在題材、拍攝方式等方面的創新性嘗試也展現出了日劇業界尋求突破的企圖心。
日常系:
小人物的苦樂人生
2020上半年出現了幾部質量上乘的日常治癒系作品,如《出租什麼都不幹的人》《古瀧兄弟與四苦八苦》等,這幾部作品都將目光投向了承受著現代性壓抑的當代都市人的苦樂人生。《出租什麼都不幹的人》與《古瀧兄弟與四苦八苦》採用了一個相似的設定:租賃服務。
《出租什麼都不幹的人》,顧名思義,就是男主人公森山通過推特提供「出租什麼都不幹的人」這一服務,無論是賞花需要提前佔位,還是不好意思獨自前往自助餐館,都可以使用這項服務,森山在服務中除了基本的對話外什麼都不做。《古瀧兄弟與四苦八苦》中的無業中年兄弟古瀧一路與古瀧二路則共同註冊成為「租賃大叔」,以每小時1000日元的價格接受各類委託。
人們究竟在什麼樣的場合下,才需要租賃一個什麼都不做、沒有任何特殊技能的人呢?在這兩部作品中,我們便看到無數這樣的孤獨時刻。被各式各樣的生活壓力所負累、有著太多的擔憂與牽絆的都市成年人們於是在委託中曝露他們的堅強與脆弱,又在陌生人的陪伴下暫時紓解了心中無處發洩的委屈、恐懼與痛苦。故事中有獨自一人離婚、請「租賃大叔」偽造丈夫籤名的中年職業女性;有獨自一人結婚,租人扮演新郎與男方嘉賓的未婚媽媽;有的人被大都市淘汰,在黯然歸鄉前選擇請陌生人陪自己最後看一次這個曾經象徵著夢想的城市;有的人身患絕症,於是決定獨自走向死亡。他們選擇把人生中最難堪和疲憊的時刻展現給毫無瓜葛的陌生人,維持自己在社會之中的體面與尊嚴,而陌生人無心的善念,卻意外地帶來莫大的救贖......觀眾在與故事中的人物一同被治癒的同時,也對那份孤獨和疲憊感同身受。
近年來的治癒系作品往往呈現這樣的風格,在溫柔和治癒中帶著一點無奈、一點喪,不再致力於解決問題、面向未來,而是在對於自己其實無能為力的清醒意識中提供抱團取暖式的暫時撫慰,讓觀眾在哭過笑過之後,去繼續自己沒有雞血與奇蹟的日常生活。這樣的故事總是很美,溫和、平淡、舒緩、懷舊,充滿詩意,但唯獨沒有劇終時的陽光燦爛。它不再告訴人們有夢想誰都了不起,而是在說沒有理想也沒關係,中途放棄也沒關係,不夠優秀也沒關係,誰的人生都會有一地雞毛,即使如此我們也可以與自己和解。它與同樣深植於日本當代敘事傳統的王道熱血故事恰好構成悖反,這種喪與其說是消極,不如說是鬆弛,在勝利者神經緊繃、熱血沸騰、全神貫注、奮力一搏的故事之外,補全了佔據更大多數的普通人的尋常人生。
電視劇的新形態:
介乎於紀錄片與電視劇之間
如《有村架純的攝休日》這樣的儘管是純粹的虛構作品,卻讓演員有村架純在故事中扮演她自己的作品,體現了一種介乎於紀錄片與電視劇之間的新風格。最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一兩部這種風格的作品,而網絡劇《有村架純的攝休日》無疑是其中相當優秀的一部。其實讓有村架純扮演她自己這個說法並不準確,準確來說,有村架純扮演的,是另外一個名叫有村架純、身份是知名女演員的虛構角色。
《攝休日》以由於某種原因,有村架純主演的電視劇的拍攝突然暫停一天為基礎設定,每一集都由不同的導演和編劇進行製作,講述這一天攝休日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故事。由於導演和編劇不同,各集故事的題材和風格也就各不相同,帶有鮮明的個人特色。特別是第一集由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以電影質感的鏡頭,呈現了一個典型是枝裕和風格的慢節奏細膩平淡家庭故事,此後各集也各有精彩之處;第二集講述女性間友誼以及性別不平等造成的女性職場困境,聚焦的是女性生存狀態與社會問題;第三集是與初戀的曖昧重逢,把重點放在了對於若濃若淡的微妙情慾的精彩呈現之上;第四集則是一個盜夢空間式的恐怖故事,層層夢境漸次揭破,直到故事終點也沒有人知道最後的世界究竟是夢還是現實……無論故事的風格是溫柔、恐怖、嚴肅還是荒誕,始終不變的是每一集故事裡的有村架純都保持著相同的人設,一個非常接近於觀眾對於真實的女演員有村架純的認知的人設。
這就使得故事帶上了點紀錄片的味道,觀眾看的似乎是故事,又似乎是故事背後的有村架純,由此帶來了相當有趣的雙重觀劇體驗。這類頗帶試驗性質的作品正在探索電視劇這種文藝體裁的邊界,並有效地打破了連續劇原本封閉的敘事結構,這樣的嘗試無疑受到了網絡直播、真人秀等其他文藝體裁的影響,對於拓寬電視劇的創作領域有著積極的意義。
新冠疫情對日本的電視劇行業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同時也逼出了一種新的電視劇形態——「遠程電視劇」。
日本NHK首先製作了這樣一部特殊的電視劇《正是現在這時候,才要製作新劇》。與製作相關的所有會議、彩排和拍攝都通過遠程辦公的方式完成,共三集,隨後又以類似的方式製作了四集電視劇《living》,由現實關係為兄弟、姐妹、夫妻的演員演出,講述四個藏有不同秘密的家庭中的虛構故事。
類似模式製作的電視劇作品還有《2020 五月之戀》《世界由3構成》等。這些作品大抵以疫情為背景展開故事,幾個演員分別在簡單的室內場景和固定機位中完成「自助」式拍攝,不能再靈活移動的攝像機失去了大部分表意功能,成為了一個更純粹的記錄者。儘管拍攝條件簡陋,但由於這些作品往往由名演員出演,所以相比於鏡頭與故事,演員的表現和互動成為了關注的焦點,與《有村架純的攝休日》類似,最終觀眾觀看的,不僅僅是電視劇作品本身,更是出演了作品的演員們。
「遠程電視劇」只是疫情之下的無奈之舉,但它也確確實實地成為了電視劇形態的新的組成部分。而這種介乎於紀錄片與電視劇之間的電視劇呈現方式,其實是人們媒介意識變革的一種體現。就如同戲劇曾經打破第四面牆,越出了古典戲劇的藩籬,屏幕作為一種介質,也正由作為區隔的「界限」轉變為可交互的「界面」。現實空間與作品空間、記錄與虛構、演員與角色,所有這些鴻溝都正在被跨越。
靠設定取勝:
「輕小說化」的本格推理與奇幻故事
從整體上看,2020年上半年日劇中的收視贏家依舊來自於三大經典題材:醫療、懸疑刑偵、律政,特別是那些已然成為收視保障的名作續篇,《相棒 18》《科搜研之女 19期》《特搜9 第三季》依舊普遍能夠保障10以上的高收視率,但如此「老派」的題材想要批量創造收視長虹的新IP卻日益困難,更多的日劇企劃選擇以新鮮的設定吸引觀眾的目光。如《忒休斯之船》在懸疑題材上疊加了時間穿越的超現實設定,《請不要在病房裡念佛》為急救醫主人公疊加了僧侶這一身份,儘管這兩部劇的劇本質量都不算優秀,但新設定本身確實成為了重要的話題來源。
兩部口碑不錯的少女漫改言情劇《戀無止境》和《真好啊!光源氏》,以及一部漫改校園劇《別對映像研出手!》也都在設定上下了功夫:《戀無止境》將「魔王」與「勇者」的說法實體化造成了出色的喜劇效果,《光源氏》則在穿越至現代的貴公子光源氏身上做足了戲,《映像研》延續了原作中將主人公們腦海中的想像變為現實的出色創意,讓「二次元」與「三次元」無縫對接。
此外,這半年的日劇中集中出現了《幫您推翻不在場證明》《午餐聯誼偵探~戀愛與美食與解密~》《美食偵探 明智五郎》《葉村晶:世界上最不幸的偵探》四部輕型本格推理類作品,其中前三部分別啟用新晉人氣年輕演員濱邊美波、山本美月、中村倫也作為主演,均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特別是《幫您推翻不在場證明》,以5.3的收視率成為同檔期歷年收視第一。這幾部作品均採用單元劇格式,主體風格偏於輕鬆化,在推理中融合了美食等新鮮元素,儘管主人公總要破解各式各樣的殺人案件,但卻並不營造嚴肅緊張的氣氛,反而著力提供類似於解密遊戲的輕鬆氛圍。人設也具有非常明顯的「輕小說化」特徵,超離現實,以有趣為第一要義。美型且各具亮點的主人公們甚至超越了案件本身,成為了作品的核心看點。
《今天的貓村小姐》《異世界居酒屋阿信》《老爸的第二春》《PIPLE:和AI的結婚生活開始了》等則是更徹底的幻想題材和異世界題材故事,這類隨著日本ACG產業發展而誕生的幻想類漫改劇是日本非常獨特的一類作品,域外接受度不高,但近幾年在日劇中的比重卻似乎有所增加。
如上列舉的作品,均更強調以有趣的超現實設定吸引觀眾,更強調人設而非情節的作品,鮮明地體現了年輕世代的日劇品味。儘管中年女性受眾仍舊佔據日劇觀眾的基本盤,但隨著網絡社交媒體宣傳能力的凸顯,隨著網絡劇等新型連續劇播出方式普及,年輕觀眾的偏好確實能夠更快地在網絡空間中反映出來,形成熱度的集聚效益。更多高設定作品的出現,或許與此有關。
除了前面提到的作品外,這半年日劇中人氣較高、收視不錯的作品還有《絕對零度~未然犯罪潛入搜查~》《在不黑不白的世界裡,熊貓笑了》《無須知道的事》等幾部,都說不上特別優秀。春季延播的熱門作,如《半澤直樹》《派遣員的品格》等紛紛定檔7月,然而疫情的影響遠未結束,今年的夏季日劇恐怕也很難恢復往年水準。或許相比於期待在這樣艱難的時刻出精品,反而是日劇中那些新出現的趨勢與作品形態更值得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