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80年代,張金玲、劉曉慶和李秀明被稱為「北影三金花」。
青春靚麗的她們,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各種雜誌期刊的封面,她們三人長期「霸佔」,在螢屏上塑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形象。
我們這次要說的就是這三人中成名較早的張金玲。
她在80年代是紅極一時的女星,鼎鼎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出演了多部電影,用其精湛的演技把人物刻畫的有血有肉有靈魂,非常具有層次感。
她對於影迷帶來的影響是具有深遠意義的。
在自己最鼎盛時期,張金玲為了家庭,選擇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
從大眾視線中「銷聲匿跡」,留給影迷們太多的遺憾和猜疑種種。
或許說張金玲其實從未離開過,她在影視圈漸行漸遠,卻在另一個行業大放光彩。
她不僅僅只是一個演員,還是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張金玲。
1951年張金玲在滄州一個普通的家庭出生。
她是家裡的長女,也是唯一的一個女兒,她還有4個弟弟。
身為長姐的她,便擔負起來照顧弟弟們的重任。
除此之外,張金玲經常跟著母親去地裡幹農活,幹家務。
所以從小張金玲就養成了勤奮、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因為家庭條件的艱難,讓張金玲早早就明白了生活的不易。
所以在學校的時候,她學習特別刻苦。
19歲那年考上了湖北話劇團,開始了自己的話劇表演生活。
張金玲因為長相很端莊大氣、樸實堅毅,這些形象氣質就直接定位了她的角色。
因此張金玲特別適合演一些勞動出身的角色。
生活的經歷讓她幾乎是本色出演,能夠更好的詮釋人物的心理活動。
一招鮮吃遍天,張金玲憑藉自己的精彩表演,成為了劇團裡面舉足輕重的人物。
原本張金玲的一生,應該就是跟話劇打一輩子交道。
可是命運經常會在不經意間的時候改變了。
張金玲出演了電影《渡江偵察記》。
在裡面飾演劉四姐,一個有勇有謀的遊擊隊長。
因為把人物演繹的活靈活現,讓張金玲這個影視圈新人大放異彩。
這部影片正式打開了張金玲影視生涯的大門。
後來張金玲又出演了《大河奔流》,當這部電影上映後,讓張金玲再一次名聲大噪。
觀眾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長相大氣秀麗的姑娘。
張金玲的名字逐漸被觀眾知曉,名聲也越來越大。
所以自然她就得到更多導演的青睞,收到的影片邀約也越來越多。
當《從奴隸到將軍》作為一部國慶30周年獻禮片開始籌劃的時候,它被賦予了很多的期望。
一部好的影片肯定離不開好的演員。
所以在選擇角色上面,必定要好好斟酌考究一番。
一定要用最好的資源拍出來最好的電影,這就是當時的理念。
所以這部劇的男主角就是著名演員楊在葆,那么女演員是誰呢?
她就是被特意邀請的張金玲,飾演索瑪。
這部影片果然沒有讓觀眾失望,一經播出,就好評如潮。
而張金玲就跟著這部影片被全國的觀眾記住了,並獲得了青年優秀創作獎這一榮譽。
彼時的張金玲已經名聲大噪了,但是人往高處走是自古以來不變的道理。
張金玲又接連演了一部讓她紅到發紫的影片《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在這個裡面飾演的角色一反往常的形象。
她需要飾演的是三辣子,把人物的精明和能幹表現的很充分,顛覆了之前的形象定位。
這部戲也間接的擴寬了張金玲的戲路。
這部戲匯集了李秀明、劉曉慶和張金玲這三朵「金花」。
那時的張金玲風光無限,前途無量,是家喻戶曉的名人。
可是大好的前途,卻因一件事情而擱淺了。
1976年張金玲在拍攝《希望》的時候認識了徐敏。
兩人因戲生情,從愛情走入了婚姻。
在當時可是一對璧人,天作之合。
共同的職業讓兩人之間有很多共同話題,他們一起在拼搏自己的事業道路上前進。
尤其是張金玲在火了以後,影片的邀約如雪花般紛紛揚落。
雖然張金玲一直想演一部愛情題材的電影,可是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的。
最終卻接了一部讓自己遭受悶頭一棒的影片《姐妹倆》。
這部影片因為很多因素最終被禁演,對於別人來說這並沒什麼。
可是張金玲一路走來演藝事業一帆風順,沒受過什麼挫折。
所以在她的心裡一直因為這件事情耿耿於懷。
於是張金玲產生了一種新的想法,或許自己應該停下來了。
有時候蹲下是為了跳的更高,張金玲為自己下一次的爆發積蓄能量。
後來《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就找到了張金玲。
飾演「東宮」慈禧太后。
等了這麼久的張金玲心裡充滿了欣喜和期待以及滿腔的熱血。
決定自己一定要大展身手。
可是就在這時,命運的轉折又再一次與她撞了一個滿懷。
她懷孕了。
這是一個多麼好的消息啊,她升級為母親了。
同樣這又是一個多麼不幸的消息啊,因為她要拍電影了。
因為拍戲的過程非常辛苦和勞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當導演給了她一天的時候去思考的時候,張金玲覺得左右為難。
她實在是哪樣都不想放棄,可是這又不現實。
對於過了而立之年的張金玲來說,實在是太渴望當一個母親了。
出於母愛的偉大,本能促使張金玲做出了選擇,她要孩子。
因為張金玲的退出,不僅改變了她的人生,也改變了劉曉慶命運的走向。
劉曉慶出演了她原來的角色,從而火遍了華人世界,名聲日隆。
而那時的張金玲全心全意的等待兒子的降臨。
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自拔,等到兒子出生的那一刻,她覺得自己的放棄都是值得的。
因為為人母的快樂讓張金玲的幸福感比拍戲強多了。
她每天操勞著孩子的一切,餵奶、換尿布......
有了孩子以後,她所有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根本不能分散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演藝事業上。
張金玲做出了一個讓無數人惋惜的決定,她要息影,退出影壇。
真的是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她放棄了自己輝煌前途回歸到家庭。
甚至她連關於任何電影的消息都不看,避免悲天憐人。
那時候張金玲成為了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她的世界裡面只有孩子。
與外面的世界都脫軌了。
隨著她的息影,而丈夫在外面的打拼,兩人之間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共同語言的減少,生活瑣碎的消磨,讓兩人之間爭吵不斷。
加上婚後,發現彼此之間的很多性格、生活習慣上差異很大。
兩人之間矛盾越來越多,如果繼續下去對彼此還有孩子會造成更大傷害,分開不失為一種新生。
所以張金玲和丈夫徐敏結束了10年的婚姻。
有的人因為離婚了一蹶不振,有的人卻鳳凰涅槃,浴後重生。
事實證明張金玲是第二種人。
在離婚後張金玲認識了自己現在的丈夫張正,兩人之間有很多的共同語言。
而且張正對張金玲的兒子特別好,這個給他加分不少。
因為張正是一名商人,非常儒雅,對於很多書畫、收藏上面都有研究。
在他的鼓勵下,張金玲走上了繪畫的道路並拜齊白石的弟子婁師白求師。
而且張金玲在繪畫上面頗有造詣,通過自己日復一日的苦練。
終於她的水平可以出師了,並舉辦了很多場個人書畫展。
創作了很多藝術價值極高的作品。
她的很多作品被國外的一些博物館收藏,拍賣的價格達到了120萬元。
張金玲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畫家。
從影評到宣紙,張金玲完成了人生的新的蛻變,獲得新的身份,開始了新的人生。
你說張金玲把牌打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