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日院線電影中的「溫情擔當」,那一定是《鄰裡美好的一天》。
這是一部乍一眼「平平無奇」的電影。
片名樸素平實,海報也不拼概念,穿著紅色針織外套的湯姆漢克斯坐在畫面中央,和藹得像是隔壁的退休教授。
然而也正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在國外上映時卻收到了好評連連。
IMDb評分7.3:
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5%:
甚至還榮獲《時代周刊》評選的2019年度十佳電影之一。
而湯姆漢克斯也憑藉該片獲得了奧斯卡、金球獎等獎項最佳男配的提名,還拿到了金球獎的終身成就獎:
這一部雞湯味濃鬱的電影為什麼會這麼受歡迎?
《鄰裡美好的一天》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美國著名電視主持人弗雷德·羅傑斯與記者羅伊德·沃格爾之間的友情故事。
初登場時,羅伊德幾乎處在人生的谷底。
他走不出糟糕的原生家庭,即使在妹妹的婚禮上,也無法原諒曾拋棄他們的父親;他對於自己的小家庭充滿了不安,手足無措到甚至安裝不好一個嬰兒座椅;他在工作上也遇到了很大的問題,犀利的風格令他不受他人歡迎。
這樣的羅伊德自然也不會相信這世上存在真正的「好人」,挖掘「好人」背後的陰暗面是他最大的興趣。
所以,當接到著名好人羅傑斯的採訪任務時,羅伊德自然帶著「挖黑料」的衝勁去了。
然而,羅伊德沒想到的是,在這場與羅傑斯的battle中,他不僅「輸」了,還「輸」得很慘。
每一次的採訪,羅伊德都準備了許多角度刁鑽的問題,卻總是在對方三言兩語的引導後,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
每一次接觸,羅伊德都迫切想要揭露羅傑斯偽善的一面,卻發現他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是一樣的和藹善良;
最終,在羅傑斯的影響下,羅伊德學會了與家人,與自己和解,得到了真正的救贖……
羅傑斯是電影的絕對靈魂,但《鄰裡美好的一天》卻選擇從記者羅伊德的角度出發。
在這個故事中,羅伊德既真實存在,也是很多人的化身。而無論是質疑還是苦難,在羅傑斯的影響下,曾經不幸的人都被深深治癒,離所期望的幸福更進一步。
對於美國人而言,《鄰裡美好的一天》屬於一部「回憶殺」作品。
劇中的羅傑斯被稱為「世界兒童電視之父」,他的節目《羅傑斯的左鄰右舍》陪伴了幾代美國人的成長。
換句話來說,羅傑斯就是增強版的董浩叔叔、月亮姐姐、鞠萍姐姐、小鹿姐姐。
回憶殺的作品,還原度越高,殺傷力越大,而《鄰裡美好的一天》對於這檔在大洋彼岸家喻戶曉的兒童節目幾乎實現了全方位的復刻。
唱著主題曲出場,登場後換上居家服和拖鞋,以及用木偶和小朋友們聊天——這些都延續了節目中的固定形式,讓觀眾能在一瞬間被挑起童年回憶:
留下搭帳篷失敗的片段也十分還原——現實維度的羅傑斯也是這樣做節目的,他總是坦誠地露出「不太成功」的一面,認為這可以讓孩子們學會面對失敗和困境:
而也正如電影中所展現出來的一樣,羅傑斯還會在節目中談論戰爭、死亡、離婚等話題,因為他永遠將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
大規模催淚武器,就此煉成。
更何況,電影中還採用了不少真實的事例。
除了羅傑斯,《鄰裡美好的一天》中另一個主角羅伊德也有著其原型。
導演瑪麗埃爾·海勒曾表示:「影片的靈感來自記者湯姆·朱諾1998年在《時尚先生》發表的一篇採訪《你能說……英雄嗎?》,這是你能讀到的關於弗雷德·羅傑斯最美的文章。」
而電影中羅伊德和羅傑斯初次見面,所見到的那個拖著氧氣瓶的小男孩則在現實中叫傑夫·赫蘭格。
羅傑斯第一次見到他,就對他唱:「喜歡你,喜歡原本的你,喜歡你的鼻子,你的嘴巴……喜歡你就是你。」
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近乎1:1的還原再現羅傑斯的風採,也讓擁有共同記憶的觀眾產生共鳴。
這種對於真實的呼應,也讓人不得不相信,原來世上真的有這麼好的人。
當然,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少了回憶殺的濾鏡,在觀看《鄰裡美好的一天》這部電影時,可能get不到其中的淚點。
不過,我們仍能在羅傑斯身上收穫不少感觸。
他告訴孩子:「即使大人做了計劃,結果也會不盡如人意」;
他告訴年輕的父母:「我們最大的錯誤就是忘記自己的童年,回想自己當年的感受,你就知道如何對待你的孩子」;
他告訴疲憊的大人:「我不認為人能夠經歷成長,除非他真實的自我能夠完全地被接納」;
他告訴羅伊德:「名聲不過是一個詞語,重要的是擁有它的藉此來做什麼,而我們嘗試用它鼓勵孩子們用積極的方式面對自己的感受。」
他引導羅伊德回想童年的「老兔子」,那些細膩的愛其實一直深藏在記憶裡。
他在餐廳裡讓羅伊德花一分鐘的時間,去想像那些愛過自己的人出現在眼前。
默片般的一分鐘裡,羅傑斯看著羅伊德,看著周圍的人,也看向了銀幕外的觀眾。
此刻,你又想起了誰?
治癒他人、拯救他人,羅傑斯的一生似乎都在做這一件事。
但這世界上並不存在真正的「聖人」,即使完美如羅傑斯,也與自己的孩子相處不好,大兒子甚至一直不願意和別人提起自己。
可他面對這些煩惱,所採用的宣洩方式,也只是在彈琴的時候重重按下琴鍵。
不得不說,我真的很久沒有看過雞湯味兒這麼濃鬱的電影了。
《鄰裡美好的一天》能夠在美國爆紅,甚至衝擊奧斯卡,情感的影響力相較於影片本身質量更大。不過,即使是沒有記憶和情感的共鳴中國觀眾,這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甚至好好想一想的電影。
說不定,你就能在其中找到自己一直尋找的那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