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 10:45:09 來源:中國品牌童裝網
潮汕地區在前面幾年,爆發了做品牌熱的溫度,有很多的潮汕企業花高薪從珠三角請來職業經理人,但潮汕企業沒搞明白做品牌是持久長遠的規劃,而不是靠一個職業經理人短時間能夠解決的問題,潮汕老闆對做品牌的期望值很高,對職業經理人的能力期望值也很高,這也導致了運用一段時間後沒有見到成效,大部分人選擇放棄,這也直接影響了品牌的持續問題,這是最大的問題。
記者:潮汕內衣是什麼時候走上品牌化運作的?潮汕內衣在品牌化過程中為什麼不理想?
郭勇標:潮汕內衣真正實現品牌操作是在這之前前的5至7年,相對來講還是落後珠三角的企業。主要是因為品牌意識與企業老闆的文化有關,潮汕人一直都是文化程度不夠高,對於企業的文化、企業未來的戰略規劃都沒有特別強的意識,這就決定了老闆未來的布局規劃:是賺未來的錢還是賺現在的錢?這個問題就決定了企業未來5到10年的發展。另外一個核心的問題是一個地方的氛圍、土壤、人才問題,如何留住人才等因素也決定了品牌能否成功,
潮汕地區在前面幾年,爆發了做品牌熱的溫度,有很多的潮汕企業花高薪從珠三角請來職業經理人,但潮汕企業沒搞明白做品牌是持久長遠的規劃,而不是靠一個職業經理人短時間能夠解決的問題,潮汕老闆對做品牌的期望值很高,對職業經理人的能力期望值也很高,這也導致了運用一段時間後沒有見到成效,大部分人選擇放棄,這也直接影響了品牌的持續問題,這是最大的問題。潮汕老闆都還沒有想清楚品牌是未來5至10的規劃,他需要前期的投入和付出,而不是簡單的買賣就能實現的事情,在聘請職業經理人的時候,有時候是大量從珠三角高菥聘請職業經理人,但是大部分職業經理人都是以失敗而告終,這幾年就很少有企業有很高的熱情花高薪從珠三角請人了,潮汕老闆已經回歸理性了,大家意識到,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品牌,而高薪聘請的職業經理人,他們對潮汕內衣老闆持保守意見,因為失敗的案例多過於成功的案件。
記者:潮汕能否再產生曼妮芬這樣的品牌?
郭勇標:國家的興起是靠時機的,對於一個產業而言它錯過了最好的發展階段、最好的發展機會,就不再有第二次機會了。假如曼妮芬企業現在再投資5個億,也打造不出第二個曼妮芬了,本身產業的格局已經形成,不是花錢就可以買到的,所以說戰略決定了未來的高度。戰略決定了企業未來10年的命運,今天所做的事情是為未來10年後所產生的結果而付出,有時候為了戰略可以犧牲眼前的利益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曼妮芬的成功是複製不出來第二個曼妮芬,因為資源犧牲了以後就不再有了。這就是機遇,錯過了就不再有了。
比如早期80年代的時候,峽山曾經是一個全國的小商品城,但是由於某些原因,導致治安都沒有保障,最後白白將小商品城拱手給了義烏,那時候峽山的小商品是非常活躍的,進口商品都有,非常出名,當時義烏是落後的農村地方,但是由於義烏當地政府有規劃,對地方企業產業有扶持,所以造就了義烏小商品城現在的發展。同樣,今天潮汕的內衣到底能走多遠?一個地方的產業早期是靠個體自然形成,後期是需要靠政府的規劃引導去做更大的平臺,比如說人才的資源平臺,政府能不能讓人才更加自由發輝,發展安居樂業的環境,這些不是靠潮汕內衣老闆能夠做到的事情。
記者:潮汕很多內衣企業將運營中心搬往深圳、廣州,是否會使得潮汕日後淪為生產基地?
郭勇標:潮汕的格局已經很明顯了,它的環境已經不是一個人才聚焦的產地,已經缺乏品牌持續發展的動力,能夠轉型成為一個標準的製造基地已經是很不錯了,怕是怕最後連製造基地的地位都不一定能保留。潮汕相對來講特別是在汕頭周圍發達城鎮,經濟環境是好的,但生活、人文環境是相對落後的,這都不利於員工持久安定下來,一個打工者如果打了10到20年的工,都還沒有自己的房子、生活空間的話他們又怎會穩定下來!現在第一代的打工者基本已經賺錢回家建房子,第二代的打工者的思想與第一代打工者是不一樣的,他們更多的思想獨立、會追求生活,他們會不願意來潮汕這個地方,因為潮汕地方不是生活的好環境,這就會導致基層工人逐年的流失,這是對製造業很大的影響。
記者:普寧流沙能不能成為承接潮南、潮陽內衣產業轉移的港灣?
郭勇標:只能說流沙這幾年它的城市規劃做得更好,從製造業來講,流沙的優勢會比潮南、潮陽有優勢,因為它的城鎮化規劃越來越好,會有更多的人願意住到這個城市,到那裡發展,它的潛力越來越大,我也看好流沙這個地方。但是流沙吞吐不了這麼大的產業,相對來講我覺得潮南、潮陽將會發展成為內衣輔料的基地,這可能是下一個二十年三十年的發展目標。由於內衣成品製造,勞功力是非常密集的,而對於潮汕而言,人才流失已成為趨勢,所以潮汕內衣的製造業是不看好的。但是內衣的配套輔料,在下個階段更有發展的空間,它能持續二十年或三十年,因為輔料更多是機器設備可取代的,人工會相對少些,而且潮汕地區還是有成本的製造優勢,但是這個成本製造優勢再下個階段僅限於輔料,內衣成品製造已經不再有成本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