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前不久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宣布啟動的電影《春天的馬拉松》在浙江寧海正式開機。尚世影業總經理魚潔,尚世影業總編輯、影片製片人魯書潮,導演夏曉昀,主演張鐸、楊立新與全體劇組人員共同參加了開機儀式。
當天,寧海當地的最高氣溫高達34攝氏度,而拍攝現場的氣氛更加熱烈,影片的開機也標誌著這部市場稀缺的新型現實主義農村題材電影邁出了走向觀眾的重要一步,劇組臨時黨支部也同時宣告建立。
劇組臨時黨支部建立
《春天的馬拉松》由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和寧海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核心劇情取材於浙江寧海推行《村級權力清單》(簡稱《36條》)過程中的真實故事,講述了熱情為民的村長方春天,在籌備接待蒞臨本村的一場國際山地馬拉松分站賽過程中,面臨一系列涉及村級公務、村民管理及氏族關係、家庭關係等方面的棘手問題,他代表集體和個人所做的選擇與堅守。
張鐸(左一)飾演村長方春天
影片拍攝的第一場戲份是張鐸飾演的村長方春天駕車在村口遇見了楊立新飾演的護林員方向明,這場戲的拍攝地南嶺村距離寧海縣城一個多小時車程,位於群山之中,而在之後的兩個月時間裡,攝製組還將不斷轉場走遍整個寧海取景拍攝。
村民方向明(楊立新飾)和村長方春天(張鐸飾)
在山林中尋找丟失的孩子
楊立新(右一)飾演村民方向明
作為迎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獻禮力作,《春天的馬拉松》是一部基於重大現實題材的作品,集中展示當下農村基層治理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人民當家作主的農村新貌。影片光劇本就前後打磨了好幾個完全不同的版本,最終,在數月的採風調查後,團隊從真實的生活中找到了創作方向。
為了呈現出最好的當代新農村風貌,導演夏曉昀帶領著主創用了數月時間去到了寧海幾十個村鎮,所到之處深深感受到鄉村幹部的熱情、善良、樸實和充沛幹勁,並親眼目睹《36條》實行四年來在當地的深入人心。
導演夏曉昀(右一)給演員講戲
《春天的馬拉松》也是演員張鐸首次接拍農村題材的影視劇,張鐸本人帥氣、硬朗、成熟兼具的氣質,與片中主人公方春天在形象和精神上十分契合,他也將努力塑造這個新時代村長角色。老戲骨楊立新飾演全片線索人物方向明,一個淳樸的老護林員,作為一個北方人飾演浙江老農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而他也為此提前進組開始體驗生活,在他看來江浙農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未來。
電影《春天的馬拉松》已被列為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促進上海電影發展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預計拍攝兩個月後殺青,並計劃於12月在全國院線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