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未能加入RCEP,國臺辦:歡迎臺胞臺企到大陸投資創業

2020-12-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國臺辦11月25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回答記者提問。

有記者問,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島內業界及輿論普遍擔心,臺灣傳統產業將會陷入嚴重危機,並陷入對外經貿孤立的狀態,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應詢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一件事情,這是一個現代、自由、高質量、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它的籤署標誌著當前世界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意味著成員之間在貿易、投資等方面都將實現高水平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也必將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復甦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朱鳳蓮說,我們注意到,當前島內各界對於臺灣經濟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傳統產業可能因此遭受的衝擊感到擔憂。我們再次重申,歡迎臺灣同胞、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創業、生活,參與和融入大陸經濟發展,共享大陸發展的戰略機遇。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白波

編輯:謝永利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國臺辦:大陸是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和最大機遇
    國臺辦:大陸是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和最大機遇 2020年12月16日 11: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6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
  • 臺灣沒進RCEP,臺商怎麼辦?來大陸投資創業!
    臺灣沒進RCEP,臺商怎麼辦?來大陸投資創業!  除了甩鍋卸載,蔡當局又為臺灣民眾編織了RCEP之外的另一個夢——CPTPP。民進黨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聲稱,臺灣會持續產業升級,爭取加入更高的CPTPP。這種論調也很荒謬,民進黨當局連自己口中「不重要」的RCEP都參加不了,那憑什麼能參與到所謂「更高」的CPTPP當中呢?
  • 臺灣無緣RCEP,臺商怎麼辦?國臺辦:歡迎來大陸!
    編輯:青蓮早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發表就職演講,說到關於區域合作的話題時,她曾明確表示,將會帶領臺灣加入RCEP。然而在2020年RCEP正式籤署的時候,卻不見臺灣地區的身影。根據民進黨當局的聲明,「未來臺灣的產業將會繼續升級,這樣就能夠加入CPTPP了。而與RCEP相比,顯然CPTPP要更高級」。但是這種謊言一戳就破,連他們自己認為「不重要」的RCEP都沒有辦法加入了,請問怎麼加入更「高級」的CPTPP呢?
  • 國臺辦: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北京訊(記者楊娜)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日前民進黨發言人發表有關,「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證明大陸需要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加深」的言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作出了反駁。
  • 國臺辦:依法維護臺胞臺企合法權益 依法依規妥善處理糾紛
    國臺辦:依法維護臺胞臺企合法權益 依法依規妥善處理糾紛 2020-12-16 11:20: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6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 國臺辦: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電 (張舵)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6日在北京談及兩岸經貿時指出,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當天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到,近期兩岸分別公布了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臺當局陸委會據臺方統計數據稱,就增長的品相觀察,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進口。
  • 國臺辦:臺灣間諜施正屏在大陸被判4年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島內業界及輿論普遍擔心,臺灣傳統產業將會陷入嚴重危機,並陷入對外經貿孤立的狀態,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我們注意到,當前島內各界對於臺灣經濟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傳統產業可能因此遭受的衝擊感到擔憂。我們再次重申,歡迎臺灣同胞、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創業,參與和融入大陸經濟發展,共享大陸發展的戰略機遇。
  • 國臺辦: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與大陸經濟增長率先由負轉正密不可分
    1月13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發布會上介紹有關情況。當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歡、石龍洪、陳舒)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3日應詢指出,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額及佔臺灣總出口額比例均創歷年新高,和大陸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的主要經濟體密不可分。
  • 民進黨又誣稱大陸介入臺灣地區選舉,國臺辦駁斥:堅決反對栽贓抹黑
    【環球網報導】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2月25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稱,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為一黨之私全面限縮兩岸交流,在島內大搞「綠色恐怖」,將「26條措施」、兩岸正常交流等一些活動誣稱為大陸介入臺灣地區選舉,頻頻公開詆毀攻擊大陸,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 國臺辦:不允許「臺獨」藝人參與的影片在大陸上映
    本次新聞發布會由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安峰山主持。記者會上,安峰山對於近期兩岸關係的熱點問題進行一一回應——「惠臺31條措施」、「美國官員訪臺」、「中美貿易戰是否會殃及臺灣」、「劉結一和朱立倫會面」、「『臺獨』藝人影片在大陸上映」、「黃國昌嶽父在大陸投資」、「臺麵包業者到大陸開店」及「清明公祭黃帝典禮」等。
  •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危難時刻更見真情——臺胞臺企積極行動助力大陸...
    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題: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危難時刻更見真情——臺胞臺企積極行動助力大陸抗擊疫情新華社記者新冠肺炎疫情攸關同胞健康福祉,時刻牽動海峽兩岸民眾的心。連日來,臺胞臺企踴躍捐款捐物,積極行動助力大陸抗擊疫情。
  • 臺胞臺企這一年:危中轉機,守望相助克時艱
    (年終特稿)臺胞臺企這一年:危中轉機,守望相助克時艱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臺胞臺企這一年:危中轉機,守望相助克時艱中新社記者 鄭巧12月初,「85後」臺灣青年、華燦工場總經理李偉國,成為首位被授予「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的臺胞。「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時的,大家共克時艱,危機也是轉機」,李偉國告訴中新社記者,今年1月底他捐出3萬元人民幣助力抗疫,2月從臺北回到成都與同事共進退。企業快速復工復產,大陸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打消了他的擔憂。
  • 大陸已經做好「武統」臺灣準備?國臺辦回應
    其中提出深化閩臺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開展「小四通」對接洽談、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為臺胞來閩發展創造更好條件、支持臺胞參與鄉村振興等內容,把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進一步落實落細,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
  • 在榕臺胞臺企關注「十四五」規劃
    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 蔣雅琛  高質量發展、新發展格局、新型基礎設施、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在榕臺胞臺企近來都在關注「十四五」規劃這個重大議題。新的五年發展有哪些亮點?通過一場宣講,市委宣講團深入講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臺胞臺企了解「十四五」劃重點。
  • 國臺辦2020年11月25日新聞發布會
    我們注意到,當前島內各界對於臺灣經濟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傳統產業可能因此遭受的衝擊感到擔憂。我們再次重申,歡迎臺灣同胞、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創業,參與和融入大陸經濟發展,共享大陸發展的戰略機遇。民進黨為謀求政治私利,以種種手段幹擾限制兩岸經貿交流合作,號稱要與大陸經濟「脫鉤」。他們蓄意阻撓兩岸服貿協議生效,結果導致臺胞臺企喪失了本應享有的發展先機,嚴重損害臺胞臺企的發展利益。  我們再次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也是兩岸協議籤署和執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如果民進黨當局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只會給臺灣經濟發展帶來更多障礙。
  • 2019年前11月臺商臺企對大陸直接投資同比增26.8%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5日電 國臺辦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會上介紹,2019年1至11月兩岸貿易額2070.6億美元,大陸仍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臺商臺企持續看好大陸經濟發展與營商環境,對大陸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6.8%,截至2019年11月底,累計批准臺資項目111955個。
  • 深圳續推惠臺措施彙編3.0版 貼心服務臺胞臺企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2月9日深圳消息(記者 林梅丹 謝金鑫)深圳市是大陸臺商投資最集中地區之一,為鼓勵和引導在深臺胞臺企及時掌握並用好用足政策,日前深圳市推出《深圳惠臺政策彙編》3.0版。8日下午,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媒體團來到了深圳前海國際會議中心,深圳市臺辦副主任楊莉向兩岸媒體人詳細作了介紹。
  • 國臺辦:全力保障大陸臺胞過個安寧祥和的好年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陳舒、石龍洪、劉歡)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3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對兩岸中國人來說,是闔家團圓、喜迎新春的日子。受疫情影響,今年有不少臺灣同胞會在大陸過年,我們將全力保障在大陸臺胞過個安寧、祥和的好年。
  • 臺海觀瀾:福建漳州努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臺商吳松柏在平和縣大溪鎮海撥近千米的大芹山上,創辦大陸首家威士忌酒廠。 王東明 攝中新網福州7月24日電 (記者 徐德金 張金川)臺灣同胞重要祖籍地的福建漳州,如今成為許多臺商臺企投資興業、開拓大陸和國際市場的熱土。
  • 國臺辦談韓國瑜大陸行: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 兩岸城市合作前景廣闊
    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是在司法領域推出的專業性、綜合性、普惠性涉臺政策措施,也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發布依法全面平等保護臺灣同胞、臺灣企業合法權益的系統性、規範性措施。《若干措施》立足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提出了四大方面、36條措施。一是要堅持公正高效司法,依法保障臺胞臺企各項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