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數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馮康的百年誕辰。我國計算數學領域的院士專家與馮康的至親家人等在線上線下共同追憶馮康的科學人生與數學思想。
1993年8月17日,馮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他的一生,為中國計算數學和科學工程計算學科及其應用、人才培養做出了諸多傑出引領性的工作。
馮康最為著名的學術成就是有限元方法和辛幾何算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計算數學分會主任江松說,這兩項工作均為從無到有的原始創新。20世紀60年代,馮康獨立於西方創立了有限元方法,為國際所認可;20世紀80年代,他首次提出基於哈密爾頓體系的辛幾何算法,在天體力學、粒子加速器中的軌道計算以及分子動力學模擬等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該成果於1997年底被授予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計算數學學科長期處在與發達國家並駕齊驅甚至領先的地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由馮先生領銜的一批國際知名計算數學專家,使得計算數學學科的起點和定位比很多其它學科都要高,學術視野也更加開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會理事長張平文是「1999年馮康科學計算獎」獲得者,他曾在研究生期間旁聽了多場馮康的報告,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計算數學在國家重大科學和工程項目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堅定了研究計算數學的決心。
馮康積極倡導並推動計算數學科學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推動科學與工程計算的發展。在他的指導和帶領下,計算數學在大型水壩、核武器、數學天氣預報等應用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大氣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說,他向馮康先生請教,收益良多,使自己後來較自如地運用新的數學理論和方法來解決大氣科學發展中的新問題,比如,搞數值天氣預報和遙感理論所碰到的偏微分方程和積分方程的理論和數學計算問題。
「馮康先生的偉大在於思想的偉大、人格的偉大,他精通自然科學思想,以及更具有一般性的數學思想,很好地把自然科學和數學(方法和思想)密切結合;他把科學研究與國家應用結合起來,是未來計算數學發展非常值得重視的。」曾慶存說。
紀念會上,令與會者感觸最深的還有,馮康對年輕人成長的重視與關心。
為推動我國計算科學人才成長,促進全球青年學者的交流,1993年,馮康作為學術委員主席,在北京發起並組織「華人科學與工程計算青年學者會議」,國內外從事科學與工程計算研究的最優秀的華人青年幾乎全部被邀請。
「這場會議對計算數學和科學工程計算學科的引領作用十分顯著,馮先生在彌留之際,還在關心會議的籌備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崔俊芝深情地說。他還回憶道,在「文革」後期,當大家很茫然的時候,他先後圍繞「有限元方法」「邊界元方法」「孤立子、混沌和突變」等前瞻性主題,相繼在多個場合做多場學術報告,指出了計算數學和應用數學發展的新方向,還引領數以千計的學者投入其中,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學者在上述領域辛勤耕耘、開創新天地。
馮康的人格魅力和個人情懷也令人懷念和敬仰。
「馮先生是一個大寫的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石鐘慈記憶中的馮康朝氣蓬勃,「他喜歡打桌球,動作敏捷、反應迅速,桌球打得特別好。他很喜歡古典音樂,有很高的修養,他知道我喜歡音樂,經常邀請我到他們家欣賞唱片。後來,他得知我將被派往蘇聯學習,一有機會便向我介紹蘇聯的方方面面,使我在留學前便具有較充分的思想準備。」
馮康的侄女馮少彤作為家人懷念了伯父對家人的深情厚愛,與弟弟馮端(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手足之情等點滴感人細節。
「馮康先生獨特的人格魅力,每一位在他身邊的人都能強烈地感受到,他對數學最高標準的追求、強烈的創新精神,他對我國計算數學事業的深刻洞察和遠慮布局,他對年輕後繼的盡心提攜和培養都是十分感人的。他為我們樹立了一個高度,將永遠激勵著後來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席南華說。
紀念會由馮康的研究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主持,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和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中國數學會計算數學分會協辦,馮康的諸多門下弟子、學界同行、後輩學子還通過視頻在全球各地從不同角度深切緬懷了他們的恩師、好友和引路人。
紀念會後,「計算數學與科學計算國際研討會」將在線上召開,該會議為期4天,來自全球的專家將分享計算數學和科學計算的最新進展。
參會部分院士專家合影
紀念會現場 (圖片來源:中科院數學院)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