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殺手不太冷》是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第五部劇情長片
然而這部火遍全球,替呂克·貝松叩響夢想之門的作品卻是一個閒時聊慰之作
呂克·貝松最想拍的電影是《第五元素》,但這部耗資2億美金的科幻之作找不到投資方
在項目擱置這段期間,呂克貝松用一個月的時間寫出《不太冷》的劇本,用《第五元素》的製作班底,僅僅三個月就拍攝完成
沒想到這部戲作反而成為名留影史的經典,拉來9千萬美金投資的《第五元素》卻無人問津
命運就是這麼無常,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兩個故事一對比,就知道觀眾最愛看的是什麼樣的電影
事先聲明,觀眾最愛看的不代表是最好的
《第五元素》的理念太先進,呂克貝松想表達的太多,一般觀眾看不懂,觀影門檻高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故事相較簡單
在說好一個故事的基礎上,加入導演的風格和視聽技巧就是觀眾最愛看的電影
比如大家喜歡姜文的《讓子彈飛》多過《太陽照常升起》
《太陽》把觀眾扔進了一個敘事迷宮,非資深影迷都不願意耗費精力走迷宮
《太陽》裡有句臺詞是「你沒看懂,不能說你沒看到」
但對一般觀眾來說,是沒看到《太陽》的故事,更遑論看懂沒看懂
《讓子彈飛》則呈現了一個完整的充滿黑色幽默的寓言故事,深層寓言沒看懂,至少所有觀眾都看到了這個故事
《這個殺手》是一個能讓觀眾既看到又看懂的故事,敘事流暢,感情充沛
下面我們通過一些小細節再回顧一下電影
1.片名
首先說一下片名,你應該注意到了,原名叫《Leon》
「這個殺手不太冷」是港譯名,該片94年上映,97年引進香港
97年張學友有張大賣唱碟叫《這個冬天不太冷》,為了吸引觀眾
製片方為該片譯名為《這個殺手不太冷》
我個人覺得這個說法不是很可靠
為吸引眼球,改叫《冷血殺手俏蘿莉》更好不是嗎
《肖申克的救贖》引進時叫《刺激1995》,《低俗小說》引進時叫《黑色擊殺令》,《殺死比爾》叫《標殺令》
按照港譯的尿性,《Leon》應該叫《終極追殺令》
這個片名應該不是港譯
真正的翻譯人無從考察
只知道兩點:
他一定很喜歡這部電影,而且是一個很有才情的人
2.裡昂的出場
影片開始是一段從自然到城市的過渡鏡頭
這一段其實是展現裡昂剛來時的情形
裡昂說起自己的往事時提到過,他是坐船來的,影片第一個鏡頭給的是江面
然後是綠色的中央公園,接著鏡頭上搖出現城市
結合最後一個鏡頭,你會發現前後有呼應,前面代表的是「入世」,結尾的是「出世」
你既可以理解成是裡昂做殺手的開始,也可以理解成導演領你走進一個故事
裡昂接任務的情節只有一分鐘,19個鏡頭
鏡鏡都是大特寫,裡昂的容貌信息給的很少,很神秘
這個神秘感一直延續到裡昂警告完胖子才結束
這個場景以裡昂微仰結束,接上胖子的俯視鏡頭,暗示兩人一強一弱的關係
一個蓋在門衛身上的黑影暗示裡昂殺到
這場戲體現了裡昂以一敵百的功力,為後文鋪墊
他上樓後單殺的兩個人顯示了他的職業素養,他為什麼挑在前後門各殺一人呢
胖子在顯示器看到被殺的手下,說了句「Those fuckers blocked both the exits」(那些混蛋把兩個出口都給擋住了)
注意這裡的fucker是複數
裡昂讓胖子誤以為殺手有好幾個,而且封鎖了前後兩個出口
讓他選擇躲在房間裡,其實胖子只要帶著手下從後門跑走就沒事了
胖子的手下被團滅後,胖子一個人在房間亂轉
危險的BGM、報警聲、胖子的喘息聲混雜在動蕩的手持攝影畫面裡
營造出一種殺機四伏的感覺
刀架上脖子的那刻,所有聲音戛然而止,尤其是胖子的喘息聲
如同一個生命的終結,停止了呼吸
這場戲沒有拍裡昂直接殺人的鏡頭,導演消解了大部分暴力
同時消解了裡昂殘酷的一面,降低觀眾愛上裡昂的心理門檻
3.瑪蒂爾達出場
一個象徵禁錮的樓道伸出兩條腿,鏡頭緩慢上搖
瑪蒂爾達在鐵欄圍城的牢籠裡露出半張絕世面龐
裡昂從樓梯上來,他是那個打破瑪蒂爾達禁錮的人
瑪蒂爾達的褲子印滿戀人漫畫,預示著一份愛情悄悄來臨
我不贊成說這裡是裡昂和瑪蒂爾達的第一次相遇
裡昂說「你為什麼要把煙藏起來」,瑪蒂爾達說「不要告訴我爸好嗎」
他們兩沒有陌生感,顯然之前見過,也有過交談
裡昂對瑪蒂爾達的被家暴的處境很清楚,憐惜的情愫早就埋下
這顯得他後面的開門更有情感上的說服力
4.斯坦出場
其實裡昂和斯坦並不是直到結局才見上面
斯坦剛出場時就遇到了裡昂,他可能正閉著眼欣賞音樂,沒看到,但裡昂看到了他
這裡才是他們的第一次碰面
斯坦像獵犬一樣聞瑪蒂爾達父親這個情節是加裡·奧德曼的臨場發揮
馬琪和瑪蒂爾達父親的扮演者都被嚇了一跳,他們在電影裡的表現是真實反應
奧德曼在戲裡有很多臨時發揮,包括他仰臉吸毒的猙獰,談論莫扎特時的彈琴動作等
奧德曼把這個神經質演的分外傳神,經常入圍網評版「影史十大魅力反派」
他和裡昂都借用了《發條橙》裡艾利克斯的角色設置
一個聽古典樂,一個喝牛奶
5.三次換房
裡昂帶著瑪蒂爾達總共換了三次房間
房間的裝飾流露情感,拜金的人喜歡金碧輝煌,淡泊名利的人追求極簡
喜歡電影的人貼滿海報,愛看書的人堆滿書架
裡昂第一次的房間以淺色調為主,沒有什麼生氣
遇到瑪蒂爾達,換到第二個房間時,已經出現了綠色紅色這些鮮豔的顏色
彰示裡昂的生命因瑪蒂爾達的出現變成彩色
第三次換房間,瑪蒂爾達和裡昂的感情陷入僵持
在欲拒還迎、欲說還休、想要不敢要的狀態
房間顏色保持著一種冷色調
最後房間被拆的四分五裂,暗合著兩人衝破隔閡,跨越阻礙
裡昂終於向瑪蒂爾達表達了他熾烈的愛
6.盆栽
盆栽指代的不僅是裡昂,還指代瑪蒂爾達
瑪蒂爾達進入裡昂世界中時穿得是綠色夾克
而且每次換房間時是瑪蒂爾達抱著盆栽
瑪蒂爾達也是沒有根的
最後落地生根的除了盆栽,還有找到歸宿的瑪蒂爾達
7.東尼背後的老人
關於這個老人的身份,導演給出的信息很少,很難確定他是什麼人
老人一共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是裡昂向東尼借殺手的初級裝備
東尼說完「Changing ann't good」(心猿意馬不好),鏡頭給了老人一個特寫
第二次裡昂向東尼要錢,東尼分別給裡昂和老人一份炒飯
第三次裡昂帶瑪蒂爾達去東尼那報導,東尼看了眼背後的老人
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老人是裡昂的父親,因為裡昂說過,他殺死黑手黨頭目後投奔了在東尼手下幹活的父親
但裡昂和他全程無交流,第二次他們挨得很近,真是父子不可能一點互動都沒有
這種說法不可信
二說,老人是裡昂的老年
如果他沒死,沒遇到瑪蒂爾達,他老後就是這樣,在東尼這混吃等死
這個說法我也不太贊成
在第二次場景裡,對於要不要收瑪蒂爾達,東尼看向了老人
這顯然是在徵求他的意見,他不可能是東尼的下級,肯定是上級
他要麼救過東尼,像裡昂和瑪蒂爾達之間一樣
要麼就是東尼的啟蒙者,像東尼和裡昂之間一樣
所以東尼對他存有一分尊重
8.小反轉
影片最後有個小反轉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
瑪蒂爾達前面接過來自斯賓塞學院的電話
電話裡的人強調如果瑪蒂爾達不回學校將會沒收所有學費
顯得這個社會很沒人情味,不是充斥著毒品暴力就是講錢
最後瑪蒂爾達回到學校時,老師卻表現出相當的關心
和前面的電話內容形成反轉
裡昂死後,瑪蒂爾達日後的生活會怎麼樣
再次收穫來自社會的真正關愛
導演給觀眾留下一個美好憧憬
9.呂克·貝松說,這是一個關於12歲女孩和12歲男孩的故事
讓·雷諾詮釋裡昂時,儘量顯得遲鈍
好讓角色看起來不那麼成熟和聰明,符合一個12歲男孩的狀態
剝離掉他們的外殼,只看他們的心智
其實瑪蒂爾達比裡昂更成熟
裡昂和瑪蒂爾達的故事悽美動人,但如果現實社會中,你看到年齡差距如此巨大的伴侶從你身邊走過,你會不會側目而視,心中帶有幾分鄙夷?想著這個老男人肯定是腰纏萬貫
老牛吃嫩草的事網上經常爆出來,但都是作為負面新聞,被人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
呂克·貝松構思這樣的故事肯定是受了生活的啟發,可能就發生在他自己身上,但這段愛情並沒有善終,也有可能他相信網曝的新聞中有某個是真正的愛情
《這個殺手不太冷》雖然已成經典,但這樣的愛情是反主流的
社會上會承認的人寥寥無幾,我們雖然看著影片落淚,但在現實中,我們可能會朝他們吐口水
沒有經過大師手筆的展現,凡人又怎麼知道愛情真正的模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