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的話,我更想呈現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未曾見過的委託作品或是全新創作,因為這樣它才會與這個特定的場域產生共鳴。」
-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聚空間」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聚空間」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
一生短暫,但歷史卻源遠流長。我們既然生於這個時代,身處此時此地,那我們應該如何塑造、催化和參與現世的種種議題?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內的大型藝術裝置為展區「藝聚空間」(Encounters)將繼續由雪梨Artspace行政總監Alexie Glass-Kantor策展,並以《While We Are Here》(此刻此地的我們)為主題呈現12件來自知名及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及表演,其中9件全新的作品更是專門為香港展會這個特定場域而創作。
Glass-Kantor的精心策劃巧妙地運用了位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兩個展廳大堂內的四條主軸線,每件作品以及其背後的文化背景及含義將被穿插在會場之中。「藝聚空間」最大的魅力在於作品與整個展會以及觀眾之間默默地對話,不僅使展區成為場內的地標,更讓大家與各個藝術裝置不期而遇,感受到生動活潑的氣息。
《Endless Going Trying To Say》(2020),細節圖,馬裡昂·巴魯克,作品由藝術家和麥勒畫廊提供,照片由Noah Stolz拍攝
定居於時裝之都米蘭附近,現年91歲的羅馬尼亞藝術家馬裡昂·巴魯克(Marion Baruch)曾在一間比薩店中從義大利時裝界人士手中獲得一袋用剩的廢棄布料,「裁剪高級定製時裝的衣服後剩下的『負空間』,彷佛藝術家保羅·克利(Paul Klee)的畫作一般,令我驚嘆。」巴魯克回憶道。當櫥窗中一件件完美的衣裳展示給路人,這些廢棄的碎布等等將被人遺忘。她現在幾乎只用這些材料創作大型雕塑,賦予它新的生命。在此次香港展會中,巴魯克將一如既往,以廢棄布料創作出細膩的懸掛裝置《Endless Going Trying To Say》,一方面回應場地的建築風格,一方面帶大家回望我們身著的衣物、服裝行業的生產過程以及對天然材料的使用所提出的質疑。
《Everywhere West, Everthing East》,圖片由藝術家和Yavuz藝廊提供,作品將由Yavuz藝廊與Silverlens藝廊於「藝聚空間」呈現
作為菲律賓這一代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工藝與設計的概念在Patricia Perez Eustaquio的藝術實踐中佔據重要地位。在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藝聚空間」展區,Perez Eustaquio將通過大型作品《Everywhere West, Everthing East》就大航海時代以及其對現代消費主義的影響展開討論。
《All Are The Colour of My Heart》(2017),伊姆蘭·庫雷希,作品由藝術家和Thaddaeus Ropac藝廊提供
備受讚譽的巴基斯坦藝術家伊姆蘭·庫雷希(Imran Qureshi)一如既往在作品《A Song for today》中強調顏色的力量,用紅色的丙烯顏料塗抹覆蓋在未被拉伸的畫布上創作而成,乍看讓人聯想起這是暴力或是恐怖行為的結果。大型藝術裝置帶給你的感官感受不僅僅是宏觀的,也同樣讓你在微觀的角度去發現這些看似隨意飛濺的顏料其實是精緻的花朵圖案繪製而成,令人仿佛回到莫臥兒王朝傳統的宮廷微型繪畫創作之中。
《Untitled (plot for dialogue)》(2017),Asad Raza,作品於2017年在米蘭San Paolo Converso教堂呈現,圖片由藝術家提供,照片由Andrea Rossetti拍攝
美國藝術家Asad Raza對於在公共空間中所發生的偶然社會互動有極大的興趣。在此次香港展會的呈現行為藝術作品《Untitled (stay with me)》中,Raza要求表演者在展廳四處走動,安靜地與觀眾互動並鼓勵他們一起用手中的小球玩接球遊戲。在熙熙攘攘的展會現場,表演者與觀眾之間輕鬆而微妙的互動和展覽中任何一種交流都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Landscape》(2014),細節圖,李英培,作品2014年於大邱美術館展出。照片由藝術家和Johyun藝廊提供
韓國藝術家李英培(Lee Bae)的單色木炭雕塑裝置《風景》體現了藝術家對材料的改造與更新。在韓國的傳統文化裡,木炭象徵著生命能量的來源,因而也常常被運用在藝術創作中。在原木成為木炭漫長而艱辛的歷練中,李英培先把原木放在窯中經過15天的燃燒與15天的冷卻,製成的木炭以黑色橡筋捆綁,成為了一種生命循環的隱喻。
《The Asset Strippers (War Memorial)》(2019),作品為《The Asset Strippers》系列,照片由泰特不列顛美術館Matt Greenwood拍攝,圖片由藝術家和neugerriemschneider藝廊提供
相比之下,獲得被認為是歐洲最具威信的視覺藝術大獎特納獎(Turner Prize)提名的藝術家邁克·尼爾森(Mike Nelson),在2019年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委託展(Tate Britain Commission)中呈現作品《The Asset Strippers》,創作過程中使用了從英國工業時代遺留下來,早已被廢棄的現成工業機械(例如針織機、水泥攪拌機和文件櫃等)。在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文化背景下,將被賦予什麼樣全新的生命與意義?
《Solitude of Silences》(2017/2019),金泓錫,作品由藝術家和Kukje藝廊提供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藝聚空間」展區中,超過一半的作品來自於亞洲地區,除了Patricia Perez Eustaquio、伊姆蘭·庫雷希、李英培的創作以外,還有香港藝術家陸浩明和紐西蘭華裔陳玉瓊的全新委託作品;韓國藝術家金泓錫(Gimhongsok)和林玉相(Lim Oksang)的裝置作品;以及由巴基斯坦藝術家Adeela Suleman以伊斯蘭金銀細絲為材創作的雕塑作品。
《After all its always someone else who dies》(2013/2017),Adeela Suleman,圖片由藝術家和Sullivan+Strumpf藝廊提供
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說道:「我們生活的環境決定了我們接近當下的方式。我們的文化背景、經驗以及歷史在不斷變化以創作出全新形式的本土知識。『藝聚空間』以《While We Are Here》為主題將反思我們對周圍世界的影響,以及相反這個世界對我們的影響。」
什麼在改變我們,我們又改變了什麼?跨出方形展覽空間的藝術展位,這些大型藝術裝置不僅僅將以最直觀的方式融入這個藝術環境,也似乎將以最大化的方式去傳達我們對生活周遭的看法。
相關閱讀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聚空間」展區參展藝廊及作品信息
巴塞爾藝術展 香港展會
2020年3月19日(星期四)下午2點至晚上8點
2020年3月20日(星期五)下午2點至晚上8點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上午11點至下午6點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巴塞爾藝術展微信,獲取最新展會動態
內容版權歸巴塞爾藝術展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圖片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