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花語女孩》的主人公名叫維多利亞·瓊斯,是一個自幼被父母遺棄、在孤兒院長大的女孩。書中講述了她從不敢愛、拒絕愛到接觸愛、品嘗愛,中途又懦弱、自卑地放棄愛,直到最後才終於敢去嘗試接受愛的故事。代表各種情感的花語貫穿小說始終,讓整個故事都瀰漫著一種淡淡的芳香。小說採用第一人稱,以兩條時間線並行的方式,帶領讀者穿梭於維多利亞的兩個不同人生階段之間。一條時間線是從維多利亞的18歲生日開始,講述維多利亞成年之後的經歷和遭遇;另一條時間線則是從維多利亞的幼年開始,講述她在社工梅若蒂不斷為她尋找收養家庭過程中的各種經歷。這兩條時間線交替進行,讓我們在鏡頭的不斷切換中慢慢走進孤女維多利亞的故事。
在孤兒院裡,年幼的維多利亞被一個又一個家庭收養又送回來。在大家眼裡,維多利亞是一個冷漠疏離、脾氣暴躁、沉默寡言、不知悔改的頑劣孩子。卻不知,維多利亞曾在那些收養家庭裡遭受過太多不好的待遇,由此對所有人都豎起了一道冷漠的屏障。她小小年紀,卻已然對周遭的世界徹底失望。她認為沒有人會真正愛她,甚至斷言自己永遠得不到愛,自然,她不會也不敢對任何人付出愛。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能讓維多利亞感到親切的就只有花花草草。在換了32個收養家庭之後,九歲的維多利亞被送到了一個名叫伊莉莎白的中年女子家。伊莉莎白孤身多年,獨自經營著一個葡萄園。她是第一個真心對待維多利亞的人,尊重她的想法,呵護她異常敏感的心,包容她的一切頑劣。維多利亞內心的寒冰在伊莉莎白真誠的關愛中不覺悄然開始融化,她的眼中也漸漸漾起了一抹暖色。她知道,伊莉莎白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真正想要收養她、成為她母親的人。跟伊莉莎白在一起的日子裡,維多利亞不僅敞開了冰封多年的心扉,還學到了將影響她一生的美妙花語——每種花兒所能傳達的隱秘情感。
就這樣,維多利亞一直期待著她正式被收養那一天的到來——按照法規,她必須和伊莉莎白生活滿一年後才能在法庭上正式被收養。可是充實而快樂的平靜生活之下卻暗濤湧動。維多利亞自幼缺乏愛的滋養,極其缺乏安全感,內心敏感而脆弱,對伊莉莎白的一言一行都十分在意;伊莉莎白則一直與姐姐凱薩琳有一個解不開的心結,為此不僅錯過一次正式收養維多利亞必須參加的法庭例會,到後來為了讓維多利亞得到更多甚至還想過放棄收養。節選部分正體現了這份愛的脆弱,伊莉莎白給姐姐電話留言中的一句「你是我僅有的家人」,瞬間就讓維多利亞脆弱的內心遭受重創。
一直以來,維多利亞的內心都對未來充滿種種不確定,對愛和幸福也充滿不確定。她敏感,因為她太在乎;她脆弱,因為她太想珍惜。但她並不知道,自己之所以這樣敏感和脆弱,正是因為愛已經在內心深處紮根,悄然生長。
令人惋惜的是,維多利亞很快由愛生恨。伊莉莎白一直解不開與姐姐凱薩琳的心結,最終導致她對維多利亞的收養一直沒有正式生效,維多利亞在憤怒和仇恨中做了一件讓她悔恨多年的事情——火燒葡萄園,嫁禍凱薩琳。維多利亞本意只是想燒掉幾棵樹達到目的就好,卻沒料到火勢快速蔓延,頃刻間就燒毀了伊莉莎白多年苦心經營的葡萄園,也燒毀了自己僅剩的一線希望。滿懷愧疚和罪惡感的維多利亞無法面對自己讓伊莉莎白所承受的痛苦,無法寬恕自己。她不願看到這世上唯一愛著她的人因為自己而受苦,選擇了離開伊莉莎白,離開這個曾給予她溫暖和愛的「家」,又回到了孤兒院。此後,維多利亞又像從前一樣輾轉於一個又一個收養家庭,卻始終沒人肯收養她,而在她的內心深處,只有伊莉莎白在的地方才是她可以停靠的港灣。
轉眼間維多利亞18歲了,她終於自由了,可以擺脫孤兒院了。「我長大了,對未來的期望其實很簡單:獨自生活,被花朵圍繞。」是伊莉莎白帶她走進了花語世界,在她內心深處留下最純最暖的愛。安靜美好的花兒已成為維多利亞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夥伴。維多利亞對花語的通曉不僅為她贏得了花店助手的工作,讓她有了獨立生活的經濟來源,也讓她後來收穫了與凱薩琳的兒子葛倫之間的愛情,迎來了女兒的誕生。然而,失去伊莉莎白的痛苦、對愛的再三逃避一直折磨著她,對往事的愧疚和自責一次又一次吞噬了維多利亞愛的勇氣。在痛苦的徘徊中,維多利亞最終選擇離開愛人,甚至在生下女兒後又拋下了女兒。「自己孤苦飄零,像苔蘚一樣無根無蒂,又如何能夠給予女兒足夠多的愛呢?」獨自一人度過了一段艱難的生活後,維多利亞憑藉自己對花語細膩獨到的領悟,慢慢贏得了客戶的信賴,把「用花語傳遞愛」漸漸發展成了自己的事業,並且變得小有名氣。生活的獨立和事業上的成功漸漸為維多利亞找回了一些自信和勇氣。
但沒有愛,內心的空白卻始終無法填補。維多利亞對伊莉莎白、對女兒和愛人的思念愈來愈強烈,她最終鼓起勇氣寫信給伊莉莎白告訴了她當年那場悲劇的真相。歲月已淡去,但留在每個人內心的還是最美好的愛。伊莉莎白不僅很快回了信,而且信裡沒有一絲憤怒的指責,唯有愛的呼喚、對親人的思念,還有對維多利亞的愧疚——沒能兌現曾經承諾的不離不棄。在這份愛的鼓勵下,維多利亞終於回家了。伊莉莎白的寬容、理解和愛人深沉的愛給了維多利亞更加堅定的信心。她終於明白,苔蘚無根也能生長,自己雖然漂泊無依,但仍然有能力付出無私的愛。她終於鼓起勇氣,要重建一個完整的家,用付出來詮釋愛。經歷過這麼多痛苦的磨難,最親最愛的人最終可以放開內心的掙扎、絕望和逃避,坦然接受彼此,用愛來填補生活的缺憾。而花語也已然成為一種堅守,一種信仰般神聖的存在。
花語即愛語,無聲中表達著對自然生命的熱愛,對愛的讚美,對世上美好事物的欣賞和讚嘆。不管經歷過多少苦痛和滄桑,不管是否曾犯下不可原諒的錯,每一個美好善良的生命都值得被愛,每一個獨立於世的生命都有熱忱、有能力付出愛。只要勇敢去嘗試,用心去呵護,愛就會像花兒一樣綻放在心底,永不凋謝。